“端午芒种前,处处是荒田”!啥意思?今年端午节,是在芒种前?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9 22:17 2

摘要:芒种的到来,意味着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增大,正是南方种稻、北方收麦的大忙时节,有“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过此即失效”的说法,提醒着人们农事耕种的紧迫性。

俗话说,“端午芒种前,处处是荒田”!

这句农谚,短短数字,却蕴含着丰富的农耕智慧与深刻的文化内涵,背后藏着古人,对天时地利的精妙洞察。

芒种,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通常在每年公历6月5 - 7日交节 ,此时太阳到达黄经75°。

芒种的到来,意味着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增大,正是南方种稻、北方收麦的大忙时节,有“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过此即失效”的说法,提醒着人们农事耕种的紧迫性。

而端午节,固定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有着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诸多传统习俗,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从字面来看,“端午芒种前,处处是荒田”的意思是,如果端午节,在芒种节气之前,农田里可能会出现,庄稼生长不佳、甚至田地荒芜的景象。这句农谚背后,有着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

从气候方面分析,芒种时节,本应是气温持续升高、雨水充足,为农作物生长,提供良好条件的时期。

倘若端午在芒种之前,可能意味着当年的气候出现异常,本该到来的充足降水和适宜温度推迟,导致农作物播种,和生长受到影响。

比如,北方地区可能因干旱,无法及时播种小麦,或者小麦在生长过程中缺水,影响产量;南方的水稻种植,也会因雨水不足,或气温不够,造成插秧延迟、秧苗生长缓慢等问题 。

在古代,农业生产很大程度上,依赖自然条件,且当时的农业技术,和水利设施相对落后,面对气候异常,农民们往往束手无策,难以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从而导致田地荒废、粮食歉收。

同时,端午和芒种的时间顺序,也与农作物的生长周期紧密相关。正常情况下,芒种时节进行夏收夏种,农作物有足够的时间,在后续的温暖湿润气候中,生长成熟。

若端午提前于芒种,会打乱这种正常的农事节奏,使得农作物的生长时间缩短,无法充分积累养分,进而影响收成。

今年(2025年)的端午节,是5月31日,芒种是6月5日,确实是端午在芒种之前 。不过,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农业生产已经不再完全受制于自然条件。

先进的灌溉技术、温室大棚、精准农业等,让农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御气候异常的影响,即使在“端午芒种前”的年份,也能通过科学种植和管理,保障农作物的产量。

但这句农谚依旧意义非凡,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时刻提醒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不断探索创新农业生产方式,才能确保粮食安全,守护好“大国粮仓” 。

来源:小朋美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