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传统典籍,对国学文化进行二次创作,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资料来源:《黄帝内经》《云笈七签》《抱朴子内篇》《太上老君养生经》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传统典籍,对国学文化进行二次创作,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资料来源:《黄帝内经》《云笈七签》《抱朴子内篇》《太上老君养生经》
话说古时有一位道号清虚子的真人,修道百余年,面如童颜。
一日,有一商贾拜访,见真人红光满面、步履轻盈,便问:“真人年已过百,却比我这半百之人还精神百倍,究竟有何养生之道?”真人笑道:“人间众生,多不知早晨乃一日之根本,气血运行之始,自古’朝随鸡起,暮伴犬眠’,实则暗合天道。
但今人多犯三忌,耗损真元,若能改之,寿可延十年。”
这位商贾好奇心起,连忙询问是哪三忌?而清虚子却先将那最能益寿的一事告诉他。
“晨起第一件事,当为’调息养神’。”清虚子缓缓道来,“《云笈七签》有云:‘气者,神之母;息者,气之根’。天地初生之际,名曰’卯时’,乃是清阳上升之时,正是吐故纳新的最佳时辰。”
清虚子抬手示意商贾跟随自己的动作:“天刚亮时,先端坐片刻,双手轻抚腹部,从鼻中缓缓吸气,气沉丹田,如同灌溉田地,腹部自然鼓起;略微停顿,再从口中缓缓呼出浊气,腹部自然收紧。
如此九次,名为’九转回阳’,能使一夜沉寂的五脏六腑苏醒,气血畅通无阻。”
商贾试着照做,果然感觉胸腹间一股暖流流转,神清气爽。“此法当真神奇!那三忌又是什么?”
清虚子叹道:“第一忌,晨起即饮凉水。
《黄帝内经》言:‘寒伤血,热伤气’。
子时至卯时,阳气初生尚弱,胃中如同刚燃起的炉火,凉水倒入便熄灭阳火,损伤脾胃。
故真人养生,晨起宜饮温水,或含一口水漱口吐出,待身体阳气生发后再饮水进食。”
“我每日起床便饮冷水,难怪总觉胃中不适。”商贾恍然大悟。
“第二忌,起床即劳作。
《太上老君养生经》有言:‘人之气血,卯时如花初放,未及壮大’。
晨起阳气初萌,经络尚未完全贯通,血脉运行迟缓。
此时若立即弯腰搬重物,或剧烈活动,轻则伤腰损膝,重则动血耗气。
古人云:‘晨起盘膝坐,调息百脉活’,当先安坐片刻,活动手脚各关节,待气血流通,才可开始一日劳作。”
商贾连连点头:“我常见很多老者晨起都会舒展四肢,原来有这样的讲究。”
“第三忌,晨起即思虑。”清虚子的声音徐徐传来,“《抱朴子内篇》记载:‘神者,生之本;虑者,神之贼’。
清晨乃神气初聚之时,急于思考谋划,容易耗损心神。
就像初开的花朵,经不起狂风骤雨。
故道家讲究’心斋坐忘’,晨起时静心调息,让思绪如行云流水,不执不滞,待神气充盈,方可理事。”
听到这里,商贾恍然大悟:“我每日一睁眼就开始思考生意琐事,常常头昏脑涨,原来是伤了神气。”
清虚子点头微笑,继续讲解养生之道:“古人讲’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日之中也有四季之分。清晨如春,气机升发;午时如夏,阳气旺盛;傍晚如秋,收敛入内;夜间如冬,静养蓄能。”
“那晨起最应该做的就是调息养神?”商贾好奇追问。
“正是如此。”清虚子指着窗外刚刚升起的朝阳,“你看那初生的太阳,光芒温和却蕴含勃勃生机,正是气血运行的最佳时刻。晨起调息,如同给生命的土壤浇灌甘露,滋养一日生机。”
商贾心中疑惑尚未完全解开:“听真人所言,这调息之法似乎简单,但为何能如此延年益寿?又当如何精进才能达到真人这般气血充盈的境界?”
清虚子微微一笑,指着院中那株古松:“你且看那松树,不管风吹雨打,皆能四季常青。而它的生命力,全在那深扎的根上。人之气血根本,就在那早晨的第一口气上。”
商贾久聚宝山,心生敬意,再拜求教:“真人可否详解这调息养神的精妙之处?此法如何与道家长生之术相通?”
清虚子缓缓道来:“《黄帝内经》有言:‘得真气从之,若失真气独立,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晨起调息,实为接引天地之气入体,乃是道家’内丹术’的基础。古往今来,修道有成者,无不重视此法。”
清虚子见商贾诚心求教,便传授更为精妙的要诀:“晨起调息还有三个层次:初学者练’数息法’,数呼吸九次,专注气息出入,不使心神外驰;稍进者练’胎息法’,呼吸绵长如婴儿在母腹中,几乎无声无息;大成者练’无息法’,息息相通,与天地同呼吸。”
“此法看似简单,实则不易。
需坚持不懈,方可见效。
古云:‘百日筑基,千日炼气,万日成丹’。
初练时会遇到’三关’:第一关是杂念纷扰,难以安定;第二关是气息不顺,或憋闷或急促;第三关是昏沉欲睡,精神不振。
皆需耐心调整,循序渐进。”
清虚子又引《云笈七签》解释:“人身有三丹田,上丹田在两眉之间,中丹田在心窝处,下丹田在脐下三寸。
晨起调息时,初学者意守下丹田,气沉丹田如灌溉良田;中级者可周天运行,气息通达全身;上乘者可三田同守,神气合一。”
“更有一诀,乃是调息时配合五脏养神:肝主春,宜想青色气息入肝;心主夏,宜想红色气息入心;脾主长夏,宜想黄色气息入脾;肺主秋,宜想白色气息入肺;肾主冬,宜想黑色气息入肾。五脏俱足,百病不生。”
清虚子最后告诫说:“此法虽效验显著,但需注意三点:一要持之以恒,不可三日打鱼两日晒网;二要自然舒适,不可强行憋气或过度用力;三要心态平和,不可急于求成。
正所谓’修行无他,唯在坚持’。
若能每日晨起调息养神,加之戒除三忌,不出三月,必见气色改善;不出半年,必见精神焕发;不出三年,必见返老还童之效。”
商贾听罢,如获至宝,自此每日坚持晨起调息,果然半年后面色红润,精神焕发,沉疴旧疾不治而愈。此后他将此法广为传授,许多人受益无穷,故有“道家真人一口气,胜过灵丹百味药”之说。
道家向来讲究顺应自然,养生贵在日常。
正如《黄帝内经》所言:“上医治未病”,养生之道不在神奇难得之药,而在平常易行之法。
每日晨起那一口气,看似平常,实则关乎生命之本源。
愿世人能从生活小节入手,修身养性,自得长寿之道。
来源:云水禅心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