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没想到这个一直被认为是“荒漠、边疆、风沙大”的地方,竟然扛起了西北粮仓的大任。
很多人对新疆的看法是“新疆不适合耕作”。
没想到这个一直被认为是“荒漠、边疆、风沙大”的地方,竟然扛起了西北粮仓的大任。
新疆的耕地面积已经突破了1亿亩的大关,名列全国前茅。
年均粮食产量的增长幅度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的。
“边陲”可并不代表边缘。
以前冷冷清清的戈壁滩,现在可真是粮食不断涌出了。
新疆的变化真是惊人,原本一片荒凉,如今却是生机勃勃,潜力越来越大。
自然条件的挑战与优势
好多人的眼里,新疆就是个“靠天吃饭”的地方。
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土地广袤而人口稀少,许多人对新疆的看法通常停留在戈壁、沙漠,以及人们常常烦恼的水资源紧缺上。
要是以前说新疆的粮食产量能排到全国前面,估计很多人都会不以为然,摇摇头。
不过近年来,新疆用一组组强劲的数据,真是让大家对这片西部土地的实力有了全新的认识。
2024年,新疆的粮食总产量达到了466亿斤,年增产42亿斤,在全国中排名第13位。
更厉害的是,单产冲到了1050斤,这可是第一次夺得全国第一哦。
这可不是偶尔发生的,这是一次彻底的系统性变革,是新疆在土地、水资源和技术等方面全面提升的成果。
新疆的土地可不少,人均耕地超过4亩,在全国可是数得上号的。
这真是与生俱来的能力。
光有土地可不行,如何合理利用这些土地,才是掌握命运的核心。
新疆如今在全力以赴推进一项重要工作,那就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简单来说,就是要保护好耕地的底线,同时得把先进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中。
为了扩大种植面积、提高产量,新疆一方面在鼓励开垦撂荒地,推动间套复种,另一方面则是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水这个事儿,大家都知道新疆特别缺。
可新疆就是不听这“命”理。
把“缺水”当作推动改革的动力,既要建设灌溉区,又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经打造了全国节水灌溉的示范基地。
这技术可不单单是节水,更重要的是精准灌溉,把水送到农作物最需要的地方,让它们吃得好,喝得足,才能长得快,丰收多。
种地可不仅仅是多种,更得讲究质量。
近年来,新疆在种子领域可是下足了功夫,努力培育出适合当地的优质小麦和玉米品种,攻克了不少“卡脖子”的技术难题。
到2024年,制种总量将超过140万吨,位居全国第二。
在昌吉、伊犁、巴州这些粮食主产县,众多高产项目正积极推进,从“百亩攻关”到“万亩示范”,一步一个脚印。
在田间默默推广节水灌溉的人士、反复试种新作物的技术员,以及积极打造“吨粮田”示范的农民,他们用实际行动正在悄然改变着新疆的农业景象。
以前被认为“不适合种粮”的地方,如今竟然种出了全国单产最高的玉米和小麦,甚至还建立了第一个百万亩的“吨粮田”。
“缺水的新疆”其实并不缺水?
一个年降水量原本不高,被认定为干旱地区的地方,居然也不缺水?
大家对新疆的印象有点偏见,觉得这里一年到头都是干旱、缺水得很。
确实是干旱地区,但干旱可不代表完全没有水呀。
新疆的水源并非缺乏,而是藏在“别人拿不到的地方”。
这片土地上有超过20条主要河流和100多个湖泊,加上那种“三山环抱两盆地”的地形,每年都能产生丰富的冰雪融水。
关键不在于水的多少,而是水有没有办法利用。
这几年来,我干了一件既难又聪明的事。
修建水库、搞供水系统、进行水资源调配工程。
留住水源,把水送到田地里,好好利用每一滴水。
很多地方通过修建水库、打造现代化灌溉设施和推广节水技术,灌溉保障率已经从不足六成提升到了超过九成。
过去是“看天吃饭”,现在则是“靠科技致富”。
有了水源,又有了科技,新疆的土地真是大变样了。
以前那些被人瞧不起的“低产田”“稀碎田”,现在可都变成了“吨粮田”了。
在其他地方种两亩地的产量,新疆一亩地就能做到。
2024年,新疆创办和改造的高标准农田超过百万亩,累计总面积已超千万亩,节水灌溉的区域占耕地的七成以上。
不止玉米,小麦的表现也很不错哦。
举个例子,2024年伊犁的小麦产量创造了全国纪录,百亩地的单产快接近一千公斤了。
这可是过去很多人连想都不敢想的数字啊。
如今再提“西部粮仓”,真是一点儿也不夸张。
在这片土地上,开垦得越多,收获就越丰盛,地大种啥都能有好结果。
新疆的逆袭,绝对不是凭运气,乃是实实在在的努力和机遇。
这全得益于在硬件上进行了全面的投入,加上对土地的珍惜与细致管理。
在干旱、偏远和资源不均等种种“难题”中,摸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农业发展之路。
别只看产量,那片土地正在改变人和未来
以前在新疆,年轻人提到种地就摇头,老一辈则是叹气。
累得很、难得要命、看不到希望。但如今可不一样了。
不少年轻人纷纷回到家乡,搞合作社、建农场、直播带货,还有学习无人机管理。
这就是“返乡潮”,他们确实看到了新疆农业的希望。
农业已不再是“勉强糊口”,如今变成了人们的一种选择。
喀什现在已是新疆农业高标准示范区,田野中星罗棋布着几十个农业园区,许多外地的大学毕业生纷纷回到家乡从事科研工作。
塔城引入了数字农业系统,种植结构也进行了重新调整,许多经济作物取代了低效的农作物,结果是用一半的土地赚到了两倍的收益。
新疆的农业腾飞,背后可不是单纯的土地和产量问题,关键在于人们的心态和认知发生了变化,生活的方式和地方的形象也在不断焕然一新。
新疆的粮田,并非是偶然出现的“奇迹”,而是一个国家在面对资源、生态和战略压力时,努力探索解决方案的坚定尝试。
这种探索,正在为整个西部地区,甚至是全国提供一种可以借鉴的未来发展方向。
文编辑 人美心善黑魔仙
中国青年网2025-02-10 新疆:崛起一座“西部粮仓”
来源:农民小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