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荣华街醒来的标志,大概是从连成片的过早铺子逐个亮灯开始的。当铁桶里的面汤发出第一声咕噜响,蒸笼飘出的第一缕蒸汽在空中消散,急需碳水从梦里回神的食客就自发地云集于此。
荣华街醒来的标志,大概是从连成片的过早铺子逐个亮灯开始的。当铁桶里的面汤发出第一声咕噜响,蒸笼飘出的第一缕蒸汽在空中消散,急需碳水从梦里回神的食客就自发地云集于此。
李记的蟹黄汤包、马氏的鲜肉饺子、付记的鳝鱼面……一条路从头走到尾就能打野到十八般花样,难怪会被住在硚口的朋友称为“过早天堂”。
习惯听她聊在荣华街过早的我,却在今年听到了一个新名字:“大大大热干面”。这家新开的热干面馆只用了不到4个月的时间,就在这片群雄逐鹿的过早江湖里突围,成功跻身老武汉人眼中的实力派选手,老板还是个从华农食品专业毕业的年轻人。
街坊严选+学历背书,buff叠满的面馆实力,不得不探。
从外表上看,大大大热干面和大多社区面馆没什么不同,从主路拐进小巷才能看见街道统一设计的招牌,不到十平方的店铺只能用靠墙摆桌的方式留出过道,标配的小料台和置物架都由实用为上的不锈钢制成……
墙壁上挂着的菜单风格同样极简,热干面、热干粉和避免芝麻酱“噎喉咙”的蛋酒、米酒与维他奶进行排列组合也不过10种可能。
但这家看似其貌不扬的面馆,在某点评上的title可是硚口热干面好评榜第一。
下面师傅兼面馆老板杨毅凡告诉我,其实面馆刚开业时生意并不好,一天只能卖出四五碗,来吃的都是附近的街坊。怕他倒闭,这些老街坊就开始自发在社交平台上写评论,充当店铺的自来水。
“我自己没有做过宣传,都是大家看到了就过来尝尝,积攒来的回头客还有很多是上了年纪的爹爹婆婆,一周连吃五天的都有。”
人带人的效应得用n次方计算,如今店铺的营业时间名义上是7:00-11:30,但因面条可能提前售罄,惯于踩点的食客就得小心。
我到店是11:00,热干面只剩下三碗的量,耳边的对话就从:“还有冇得热干面?”“还有最后一碗。”到“还有冇得热干面?”“不好意思卖完了。”
周边街坊都忍不住插一句:“生意蛮好,还是要早点来。”
身为热干面新秀的大大大热干面,站的却是老派热干面那一队,如此归类的依据,就是顾客评论里常常出现的“纯芝麻酱很香”。
香到有顾客买不到完整的热干面也不想等第二天,直接找杨毅凡买上一份酱料回家自己下面拌。
问其秘诀,回答却是没有。“热干面的调料就那些,每一样尽力用到最好就行。”
芝麻酱、酱菜、葱花、蒜水、辣椒油等调料,要么是他自己配比而成,要么是他跑工厂实验出的选择。
碱水面则是独家定制款,鸡蛋入面后经多道压制工序,根根紧实弹牙,5元小碗的份量就能让人顶着饱腹感撑到晌午。
筷子在面条里一搅,被热气唤醒的纯芝麻酱香气瞬间四溢,萝卜丁脆口,大头菜咸香,再配上一碗灵魂蛋酒,老武汉过早的精髓,齐活!
本以为开一家热干面店的前文故事里,得有苦心钻研、拜师学艺的场景。杨毅凡却告诉我,他之前只给家人下过面吃。
全然不顾我一个厨房杀手对此油然而生的敬畏,他轻描淡写地将其归因为耳濡目染。“从小到大看着别人下热干面、冲蛋酒,就不会觉得很难。”
杨毅凡在汉阳出生,在汉口读书,小学旁的铁棚子热干面、初中边的王师傅豆皮、高中旁的严氏烧卖可以说是伴随着他长大。
后来在武昌读大学、和妻子谈恋爱,他还是喜欢满武汉跑着去吃热干面,不局限连锁品牌还是私人小店,熊腊生、面面不忘、三毛、陈胖子、老四、面妈妈、蔡林记……都是他的心头好。
对各家热干面口味都能侃侃而谈的他,活像一本会行走的武汉热干面地图。
不过,由于他个人偏爱极干那一款,面馆最初做的热干面收到过不少反馈,几轮修改后干湿程度变得适中,便稳定了下来。
“我没法做到每个人都喜欢,有回头客来吃就应该还行吧。”
至于决心从一个吃热干面的人转身为一个下热干面的人,杨毅凡的理由是“找点事做”。
从华农毕业后,他进入过国企和外企工作,前两年因为妻子怀孕决心离职以家庭为重。“武汉像我这样开热干面馆的年轻人没有几个,但我就是希望能多陪小孩,多陪家人。”
再加上家里有空余的店面、自己做的热干面味道被家人认可和“人能闲但不能太闲”的观念,他过上了早上四五点起床,六点到店,中午一点闭店锻炼,或者直接回家接替长辈陪小孩的规律生活。
“一切随缘”的他没有担心过经营问题,但作为老武汉人对于“记忆里的热干面”的执着,还是体现在了面馆的角角落落。
桌椅设置是传统“一大一小”两个板凳,装热干面的碗是老式搪瓷碗,酱菜得用小时候会吃到的大头菜和萝卜丁。看我对此用料表示疑惑,他能从相册里翻出一份早期热干面制作配料表讲解给我听。
甚至卖完最后一份热干面后,他还会给自己的最后一批顾客与跑空的顾客发烟。上一次看到这么江湖的举动,是在一家开了几十年的过早店里。
杨毅凡给热干面店取名“大大大”的原因也蛮江湖。
“我们这一辈觉得用‘大’开头称呼彼此代表关系很好,而我有两个玩得很好的朋友,其中一个去年查出癌症,现在情况稳定下来,给店铺取名三个‘大’就是当时想留作念想。”
在杨毅凡的规划里,如果热干面馆生意越来越好,他可能会考虑将面馆的营业时间延长。
“现在11:30闭店就是因为中下午的顾客量较少,无法确保面条进太多能够当日销完并维持面条的油润度,但让别人跑空我也很难受,所以如果以后中午的顾客需求能够维持在一个高水平,我就多进一点。”
但因为原料都在可承受范围内用到最好,面馆的毛利率太低,他不会去想自己的热干面店能不能开成“老字号”。
作为热干面江湖的年轻后浪,杨毅凡虽然没有创新口味的野心,但也不计较热干面的派别之争。干湿之分对他来说不过是面汤与芝麻酱之间的配比变化,店铺未来如果售卖卤菜,再多问一句顾客是否要卤水也未尝不可。
出身食品专业的功底同样在店铺经营的细节里被透露,他坚持从定期抽检的工厂而不是菜市场预订原材料,规定闭店前必须对店铺进行彻底的清洁。
店铺白墙上贴着的A4纸也不单纯为了遮挡油污,而是对店铺为什么选择产自襄阳的大头菜、所用芝麻酱为什么执行LST3220的产品执行标准进行的科普说明。
不愧是年轻人开的面馆。
▁
杨毅凡不在乎差评,但在乎每一个食客真实的评价。
点完热干面等摄影师来拍照的间隙,他会一直提醒我:“要尽快拌了尽快吃。”“现在有点干了,要不再给你加一勺汤。”
而在我吃完之后还未表达我想采访的意图时,他先问我:“咸淡还行吗?”
任何回答放在这里都过于主观,但这周末的荣华街过早之旅,再度放进计划清单里了。
出品:中共硚口区委宣传部 硚口区融媒体中心
传播硚口好声音
讲述硚口好故事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
来源:硚口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