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水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表示,当前全区蚊媒密度正在攀升,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传播风险显著增高。疾控专家提醒:"当前正是阻断蚊虫孳生的关键期,全民清理积水刻不容缓!"
连日来,三水迎来持续强降雨与高温天气交替的"蒸煮模式",不仅让市民直呼"闷到窒息",更让蚊虫进入疯狂繁殖期。
三水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表示,当前全区蚊媒密度正在攀升,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传播风险显著增高。疾控专家提醒:"当前正是阻断蚊虫孳生的关键期,全民清理积水刻不容缓!"
"晚上蚊子在耳边嗡嗡嗡个不停,早上起来身上被叮了十多个个包。"市民张女士向记者展示手臂上的红肿包块。这种困扰并非个例,最近三水遭遇强对流天气,降雨量明显增多,常易造成积水,配合最高30℃以上的高温,为蚊虫创造了"完美孵化器"。
三水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王海荣表示,从全区多个蚊媒密度监测点录得的数据分析,4月三水区蚊媒密度环比3月上升64%,以致倦库蚊为主,但需要警惕的是,已经零星出现白纹伊蚊。随着雨水和高温的来袭,进入5月,蚊媒密度上升趋势愈发明显。
"蚊卵在25-30℃积水中仅需5-7天就能完成发育。"王海荣表示,暴雨后形成的瓶罐积水、轮胎凹槽、空调排水管等微小水体,都成为白纹伊蚊的"育婴房"。而白纹伊蚊正是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其叮咬活跃时段与市民户外活动高峰期高度重叠。
当前“立夏”节气已过,随着气温逐渐升高,这场"人蚊大战"即将打响。面对来势汹汹的蚊虫大军,今年以来,三水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开展蚊媒消杀。区疾控中心呼吁,每个人都应成为"灭蚊哨兵",通过"清积水、防叮咬、早就医"三重防线,共同筑牢蚊媒传染病防控网。
其中清积水是阻断蚊虫孳生的关键。雨后市民应重点排查五大隐患区:阳台堆物区、楼顶排水沟、庭院绿化带、地下室角落和户外闲置容器。家中尽量不养水生植物,频繁倒水换水。
此外,市民要做好个人防护。外出时可穿着浅色长袖衣物,使用驱蚊剂,居家安装纱窗纱门,必要时采用电蚊拍、灭蚊灯等物理灭蚊设备。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江楚莹
视频/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蔡永智
来源:佛山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