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4日下午,一段由登山游客无意间拍摄的视频,成为福建莆田8岁男童邹某樽失踪事件的关键线索。画面中,身穿蓝色上衣的男孩独自站在石谷解山顶的岩石上,阳光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拍摄者陈先生回忆道:"当时觉得山顶风景很美,就举起手机环拍了一圈,完全没注意到画面角落里的
意外拍下的关键影像
5月4日下午,一段由登山游客无意间拍摄的视频,成为福建莆田8岁男童邹某樽失踪事件的关键线索。画面中,身穿蓝色上衣的男孩独自站在石谷解山顶的岩石上,阳光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拍摄者陈先生回忆道:"当时觉得山顶风景很美,就举起手机环拍了一圈,完全没注意到画面角落里的孩子。"这段时长仅17秒的视频,却成为确认孩子行踪的最后影像证据。
母亲确认时的揪心时刻
当记者将视频转发给邹女士时,这位焦急寻找儿子已超过48小时的母亲瞬间泪崩。"是他!这件蓝色外套是我五一刚给他买的,背包上还别着他最喜欢的恐龙徽章。"邹女士颤抖着指出视频中的细节。据她回忆,当天全家与朋友结伴登山,下午3点左右还在山顶合影,约20分钟后发现孩子不见。景区监控显示,邹某樽最后出现在海拔1050米的观景平台附近,那里地形复杂,岔路众多。
全民搜寻中的科技力量
事件发生后,当地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公安、消防、民间救援队等500余人展开地毯式搜索。无人机热成像小组重点排查视频拍摄区域,但受山区多变气候影响收效甚微。值得注意的是,有科技公司志愿者利用AI图像增强技术,从游客视频中提取出男孩运动轨迹,推测其可能朝东南方向密林移动。这种民间技术力量的介入,为传统搜救提供了新思路。
儿童户外安全再敲警钟
据中国登山协会统计,近三年儿童山地走失事件中,76%发生在看似平缓的成熟景区。专家分析,石谷解山虽为开发景区,但部分路段缺乏防护栏,且指示牌设置不够醒目。心理学教授李明指出:"8-10岁儿童正处于空间认知形成期,容易因追逐蝴蝶等小动物偏离主道。"这次事件中,游客影像虽锁定搜索范围,但也暴露了景区实时监控系统的盲区。
希望不灭的持续搜寻
截至发稿,超过200名志愿者仍在进行第三轮网格化搜索。救援队队长王勇表示:"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会放弃。"邹女士将儿子视频转发到各大社交平台,累计播放量突破800万次。这个穿着蓝色外套的瘦小身影,牵动着无数人的心。正如一位网友留言:"每转发一次,就多一双寻找的眼睛。"在这座云雾缭绕的大山里,人们仍在等待一个奇迹。
来源:人生就是一次未知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