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学术圈红利时代,论文惊现“一稿十发”!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0 10:17 1

摘要:2008年,一篇关于居民收入差距的论文,题为《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基于金融深化视角的实证研究》,居然内容不变,题目也不变,在多本期刊上得到发表,其中不乏核心期刊。(《金融发展研究》已经撤稿处理。)

2008年,一篇关于居民收入差距的论文,题为《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基于金融深化视角的实证研究》,居然内容不变,题目也不变,在多本期刊上得到发表,其中不乏核心期刊。(《金融发展研究》已经撤稿处理。)

搁今天,别说一稿十发了,你敢敢尝试一稿多投试试,试试就逝世!

一稿多发”是严重的学术不端情况,对于“一稿多投”是否属于学术不端行为,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但目前学术界倾向于认为“一稿多投”也属于学术不端行为。

为什么十年前可以,十年后就不行了?

十年前学术期刊审稿制度尚未健全,很多规则都存在漏洞,投稿系统尚未完善,很多信息流通速度很慢,很多还都是纸质投稿,邮箱投稿,等待期刊反应过来,稿件已经被多家期刊录用并发表了。

十年后,互联网发展,信息飞速传播,投稿系统也趋于完善,很多期刊都有投稿系统,这些系统背后是基于庞大的文献数据库,很多系统是共通的。如果一稿多投,编辑在后台就能看到这样的画面: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温馨提示

一稿多投被发现后,可能会面临

①撤销稿件在期刊的录用资格和在审资格;

②期刊会在一定时间内(如3-5年)停止刊发稿件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为一稿多投作者的论文。

③赔偿期刊为稿件发表支付的审稿费及其他相关费用。

④期刊内部会建立一稿多投作者清单,对稿件作者所在单位的来稿进行标注、并告知会议论文收录机构、基金资助机构。

⑤承担因一稿多投产生的法律责任,如果一稿多投行为涉及版权侵权或违反期刊合同等。

如何看待一稿多投?

投稿多了,难免会发现,每个期刊的审稿周期都不一样,有的时间短,有的时间长,甚至长达好几个月,但是又不及时告知投稿者用或不用,这就导致投稿者不知道是否可以将稿件另投。有的受不了漫长等待的,也许就另投他处,有时也是不小心一稿多投了。

如果审稿透明,审稿周期简短,投稿者不再犹如在黑房子里瞎摸索,而是清楚知道稿件的去向,稿件的进度。一个月就能告知作者结果,让投稿者不再苦苦等待,也许也不是不能接受。

来源:学术进修课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