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师“牡丹”搭起国际交流“桥”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0 13:57 1

摘要:在第42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期间,洛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携手问礼书院3号学生社区,精心遴选出30名品学兼优的学子,深度参与国际语言志愿服务。他们以扎实的语言功底为纽带,在中外文化交流的舞台上搭建起畅通桥梁;用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志愿热情,为这座千年古都的牡丹盛景增

2025年05月10日 12:19河南

PART.01 志愿服务

在第42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期间,洛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携手问礼书院3号学生社区,精心遴选出30名品学兼优的学子,深度参与国际语言志愿服务。他们以扎实的语言功底为纽带,在中外文化交流的舞台上搭建起畅通桥梁;用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志愿热情,为这座千年古都的牡丹盛景增添一抹动人的志愿红。

此次志愿服务活动地点主要在洛阳轨道交通公司地铁站和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

地铁站作为城市的重要交通枢纽,每日迎来送往大量游客。志愿者们在这里,除了为国内外游客提供购票、安检、换乘等引导帮助外,还凭借自身的语言优势,为外籍游客提供贴心服务。从景点咨询到路线规划,再到文化讲解,志愿者们都一一耐心解答,让外籍游客感受到洛阳的热情与魅力

在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中,青年国际志愿者们又化身文化传播使者。他们以专业的知识储备,为国内外游客讲述隋唐大运河的历史故事、文化内涵。还凭借自身优势,用外语向外籍游客讲解博物馆展品背后的中国文化和中国故事,让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能够深入了解洛阳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和深厚底蕴。

牡丹吐蕊,运河悠悠。这群青春洋溢的志愿者们,用外语架起文化沟通的桥梁,让“千年帝都”的厚重历史与“牡丹花城”的现代魅力交织绽放。当世界的目光因牡丹聚焦洛阳,志愿者们正以青年之力,让古老城市在国际对话中焕发新生机,为洛阳打造国际人文交往中心注入澎湃动能,让丝路起点的故事在新时代续写更璀璨的篇章。

PART.02 学生心得

外国语学院

23级翻译一班

楚相怡

在参与第42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志愿服务活动期间,我深深体会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我也明白了志愿服务不在于你付出了多少,而在于你从中收获了多少。

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我总是担心自己的口语能力不能准确地跟外国来宾交流,并帮助到他们。当真正实践时,我发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通过这一次的志愿服务经历让我对自己更加有信心了。

此外,这次志愿服务让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理解他人,如何与他人合作。这些经验和感悟让我更加坚定了我对志愿服务的热爱。当然,我也很感谢学校能给我这次机会,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外国语学院

24级英语(学科教师)班

张冰雅

在加入国际语言志愿服务团队期间,我有幸成为了洛阳交通枢纽里“会呼吸的指示牌”。

地铁闸机前为新西兰游客翻译,高铁候车厅为法国夫妇校准时刻表,博物馆陪伴一位英国老师观览隋唐历史。日均两万步丈量出新型翻译场景——用肢体补全匮乏的词汇量,以手机地图构建临时语法体系。

作为大一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这次第42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志愿服务活动中,我的英语即时应变能力与跨文化交际技巧有了极大提高,更有幸为宣扬洛阳文化尽了一份力一份心。

外国语学院

23级英语三班

张心怡

参与第42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志愿服务活动,是一次芬芳与成长交织的旅程。

当我为游客指路答疑时,他们的一句“谢谢”让我感受到了满满的成就感;当我为外国友人翻译讲解时,虽然我的英语磕磕绊绊,但他们总能心领神会。他们竖起的大拇指与会心微笑,让我感到很荣幸我的专业能够帮助到需要的人。我也感受到了文化桥梁的温度,原来助人不仅是单向付出,更是双向治愈。

我相信不仅牡丹花会在春日里绽放,善意也会在心间生根,这份收获,比春光更暖,比花香更久。

洛阳师范学院国际语言志愿服务团队自 2018 年成立以来,已组织 230 余名外国语学院学子,连续八届深度服务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以 2410 余小时的坚守,为 5.7 万余名游客提供暖心服务。这群青年国际志愿者以春风化雨般的热情、细致入微的关怀,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让 “青” 暖洛城的志愿 “红” 成为牡丹花城最动人的风景。他们不仅为牡丹盛会注入青春活力,更以语言为媒介、以服务为纽带,向世界传递洛阳魅力、河南特色与中国故事,提升了洛阳的国际影响力。

来源:书里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