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调研同类中视频类产品,全面剖析抖音和哔哩哔哩在行业环境,用户群体,产品结构和功能、视觉交互等方面的异同,挖掘各自优势与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和为产品迭代提供参考。
视频类应用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此篇文章对抖音和哔哩哔哩进行分析阐述,供大家参考。
1. 竞品分析目的
调研同类中视频类产品,全面剖析抖音和哔哩哔哩在行业环境,用户群体,产品结构和功能、视觉交互等方面的异同,挖掘各自优势与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和为产品迭代提供参考。
2. 体验环境
Android 14
体验版本:
抖音:33.0.0
哔哩哔哩:8.44.1
3. 行业分析
1)发展环境:
移动互联网的访问便捷和广泛普及,让网民网络连接从容随意,网络应用使用行为可以化零为整。
近四年网民网络应用日均单机单次使用时间仅4.1分钟,由此可见网络使用行为的零碎化程度,视频类应用同样呈明显的碎片化特征,近年来用户逐渐养成碎片化网络娱乐的行为习惯,也更倾向于选择碎片化的娱乐内容。
视频类app凭借内容紧凑,节奏明快,短小精悍等优势满足了现代人们快节奏生活中碎片化娱乐的追求。这使得视频类应用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上升空间。
资本和市场涌入视频领域无疑推动了行业的发展。低成本和快速商业变现扩展了大量的市场。技术的不断提高例如大数据算法等可以精准化提供用户喜爱的内容,提高了用户体验。此外,政府也积极推动移动互联网和视频应用的发展。
2)发展现状:
抖音和哔哩哔哩在内容填充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赖UGC模式,因此平台的内容和作品呈井喷式增长,类型也更加丰富。目前,中视频行业竞争格局逐渐稳定,抖音凭借庞大的用户基础和多元化的内容生态,在市场份额和用户规模上占据领先地位;哔哩哔哩则以其独特的二次元文化和丰富的AGC内容,吸引了大量年轻用户和二次元爱好者,在细分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随着用户对视频内容质量和深度要求的不断提高,视频内容呈现出专业化,知识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和机构入驻平台,创作高质量的知识科普、技能教学等视频内容。跨平台合作与融合成为行业新趋势,视频平台与电商、社交、游戏等领域的合作日益紧密,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拓展了业务边界和盈利渠道。新兴技术如VR、AI视频创作等逐渐应用于视频行业,为用户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和创作方式,有望成为行业未来发展的新增长点。用户分析1. 用户画像
根据图像数据:
从性别分布来看:抖音男性占比略多于女性;哔哩哔哩女性略多于男性。这种性别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平台内容的创作和传播方向。从年龄分布来看:抖音的用户群里覆盖各个年龄段,其中25-35岁青年用户占比最大;而哔哩哔哩24岁以下的用户占比高达72.44%,几乎呈垄断局面。哔哩哔哩的内容风格更加年轻化、潮流化。从消费分布来看:两者主要消费用户都集中在中等消费者。从地域分布来看:抖音用户在一线、二线、三线城市分布较为均匀,在下沉市场也有较高的渗透率;哔哩哔哩用户主要集中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例如广东省,这些地区经济发达、文化多元、对二次元文化和潮流文化接受度较高。抖音用户职业分布广泛,涵盖了学生、职场人士、自由职业者等各个职业群体。哔哩哔哩用户中,学生和年轻职场占比较高。抖音内容更贴近生活、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观赏性。哔哩哔哩地AGC相关内容是他的核心特色和用户粘性的重要来源。
2. 使用场景
根据图像数据:两个应用app都从7时开始逐渐有用户开始使用,抖音有两个明显的高峰期(11-13时,20-23时),在23时之后用户人数急剧下降;哔哩哔哩用户波动相比于抖音来说比较稳定,在凌晨用户下降率要比抖音更晚。结合用户画像可以得出两款app使用场景如下:
午休阶段:用户可以在进餐或休息时利用短暂的时间浏览短视频内容;睡前:用户在睡前进行短时间的娱乐和社交;通勤途中:由于通勤环境较为嘈杂、用户更倾向于选择无需高度集中注意力的短视频内容;工作学习间隙;竞品分析1. 产品基本信息对比
结合上文,我们可以知道:抖音更多的以短视频内容为主,哔哩哔哩包含的内容更加全面,包括有授权的影视内容,也吸引了大量用户作自己的作品和内容,成为哔哩哔哩的生产者。
根据两款app的简介,抖音旨在适合于所有人群,哔哩哔哩旨在吸引年轻人。
2. 产品结构对比
从上述产品结构图可以发现:
抖音的内容以短视频为主,除短视频外没有其他内容独立的模块,基于用户的行为数据、大数据算法等技术抖音都可以为用户推送喜欢的内容,提高用户使用时长和粘性,UGC起主导作用;哔哩哔哩的内容更加全面,有了PGC的内容填充,并且存在吸引特定人群的内容例如二次元番剧。
两款视频app都增加了电商领域的功能,抖音是生活化购物,哔哩哔哩针对二次元爱好者开创的二次元购物平台。并且这两个app都和社交领域融合的非常好,弹幕、互动等功能加强了用户的留存率。
3. 首页对比分析
(1)抖音将内容覆盖为整个屏幕,采用沉浸式的呈现方式,用户进入首页即可直接观看视频,增加用户的视觉体验感,观看视频更加沉浸,同时长按界面可以设置自动连播功能,用户的操作更加简单,提高体验感。哔哩哔哩采用内容模块化的形式,把每个内容的封面呈现给用户,用户可以根据封面和标题,选择性的点击自己感兴趣的页面。这种方式让用户能够快速了解内容概览,对于部分用户可能需要花费更多时间筛选感兴趣的视频。对于抖音的用户来说就可能遇见连续多个内容都不是自己喜欢的情况,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最新一版的抖音做出了更新,增加了单列/双列切换模式,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内容的展示方式。
(2)二者底部菜单栏相似,均可以在第一时间让用户了解到使用频率最高、最重要的信息和功能,同时能够支持用户在模块之间快速切换。二者均在底部菜单栏放置四个功能点和一个中心的发布功能,抖音的发布功能采用和其他四个功能点同样式,哔哩哔哩则使用不同颜色作突出强调。
(3)两者的交互都很简单,下滑手势用于浏览内容,上滑手势用于刷新,长按手势可以出现更多功能的页面。
(4)抖音的广告展示形式主要有沉浸式广告、信息流广告等。沉浸式广告与普通视频内容相似,用户在观看视频过程中可能会不自觉地浏览到广告,这种广告形式能够提高广告的曝光率,但也可能会对用户体验产生一定影响。哔哩哔哩的广告主要集中在分区页面和视频播放前,相对较为集中,不会过多干扰用户观看视频内容。用户对 哔哩哔哩广告的接受度相对较高,因为 哔哩哔哩在广告展示的同时,也注重用户体验,尽量减少广告对观看的影响。
4. 消息页面
对于消息界面,作者认为抖音的社交联系要比哔哩哔哩更强一些,因此在社交聊天方面,抖音增加了续火花、一起看视频、分享时刻等功能,增强了用户粘度。而哔哩哔哩的社交属性没有那么强,所以在消息界面的右上方设置了一键已读功能。
5. 视觉分析
抖音的主色调为黑白色,黑色和白色的搭配简洁大气,给人一种简洁、时尚的感觉。这种色调能够突出视频内容,减少视觉干扰,让用户更加专注于视频观看;哔哩哔哩添加了粉色元素,符合哔哩哔哩追求成为年轻人潮流文化娱乐社区的定位,能够让用户感受到青春有活力的氛围,增强用户对平台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总结1. 建议
针对抖音,建议加强长视频内容布局,引入更多优质的影视、综艺、纪录片等长视频资源,满足用户多样化的观看需求;拓展知识付费业务,利用平台的流量优势和用户基础,与专业机构和创作者合作,推出高质量的知识付费课程,实现内容变现的多元化。
对于 B 站,建议提升内容破圈能力,加大对非二次元内容的扶持和推广力度,吸引更多不同兴趣爱好的用户,扩大用户群体;优化商业化策略,在保证用户体验的前提下,探索更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平衡商业变现与用户体验之间的关系。
2. 总结
抖音和哔哩哔哩的发展思路不同,体现在产品定位、目标用户、核心功能体验的差异上。抖音以短视频内容为核心,定位广泛,功能丰富,希望可以将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人群都发展为他的用户,人人都可以轻松上手这款app,并且融入了大量社交、电商、小程序功能等很多领域、形成了一站式多功能的娱乐平台;哔哩哔哩以大量专业和全面的视频为主,内容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其核心用户为年轻人、二次元爱好者,在社区运营和文化建设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在市场竞争中,抖音凭借庞大的用户基础和多元化的内容生态占据领先地位,但也面临着内容同质化、用户审美疲劳等挑战。B 站则在细分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用户粘性较高,但在内容破圈、商业化拓展等方面仍需努力。
随着行业的发展,两者都面临着内容质量提升、技术创新、用户需求变化等共同挑战,同时也迎来了 5G 技术应用、跨平台合作等发展机遇。
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