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战略专家:“中国已经今非昔比,国力军力都远超想象”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0 14:17 1

摘要:2021年12月20日至22日,德国海军司令舍恩巴赫中将在访问新加坡期间,多次表示对中国军力扩张的担忧,同时呼吁中国遵守“基本国际秩序”。言外之意是,中国的军力扩张存在扰乱国际秩序的威胁。德国海军司令的此番言论发出了国际社会要提防和遏制中国发展的暗示信号。

2021年12月20日至22日,德国海军司令舍恩巴赫中将在访问新加坡期间,多次表示对中国军力扩张的担忧,同时呼吁中国遵守“基本国际秩序”。言外之意是,中国的军力扩张存在扰乱国际秩序的威胁。德国海军司令的此番言论发出了国际社会要提防和遏制中国发展的暗示信号。

德国于1972年第一次和中国正式建交,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德的第一次建交。当时德国和中国的建交,受美国的影响。在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的背景下,德国才来访中国。

此次,舍恩巴赫中将明里暗里地指责中国军事扩张,是站队美国的表现。目的在于制造舆论阻碍中国发展。无论是从前还是如今,德国活动仍然受限于美国的态度。所谓军事同盟国。

中国的崛起没有对任何国家产生威胁,反倒是某些国家私心熏天,自身想对外扩张,却演贼喊抓贼这一套。中国对世界和平发展做出了无数贡献,这是不可能因被抹黑而消失的。被中国帮助过的国家和地区永远记得中国的好。

论军事实力,外界都默认美国军事实力全球第一,俄罗斯第二,位列第三的中国和美国、俄罗斯相比还相差甚远,不必忧心。况且,我们都知道:中国不是主动侵略他国的国家,始终奉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虽远必诛”的原则。历史上,也从没有侵略他国的做法;更多的是保卫国家,抵御外敌。

德国为什么忌惮中国

2021年12月15日,德国“巴伐利亚”护卫舰驶入中国的南海。德方声称,护卫舰航行目的地是新加坡,只是经过南海,对中国并无恶意。结果到了新加坡,德国海军司令秒变象征和平的白鸽。多次对中国扩充军力表示担忧。

“巴伐利亚”护卫舰从德国南下经过印度、澳大利亚,再北上走访日本韩国,再南下经过中国南海,最终到达新加坡。根据护卫舰的航行路线,不难发现:巴伐利亚护卫舰原本可以直接走访新加坡,却特地绕了远路。

中国近年来的发展实在是太瞩目,德国支持美国制造舆论限华发展的举措。特意驶过中国南海是挑衅。南海不是公海,外国船只、军舰需要根据国际法和一定条件才允许驶入南海。德国卡国际法规定不打招呼就驶入,被视为唐突,来者不善。

中国得知德国护卫舰驶入南海时,就曾表示:任何以航行自由危害地区安全的行为,中国坚决反对。德国此次航行颇具争议,以访问为由经过亚太地区多个国家。真实目的是什么,难免不让人猜测。

访问一圈下来,到达目的地之后拿中国开刀。德国无非想在亚太地区刷存在感,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力量,满足军事扩张的野心。德国加入的欧盟,受美国的控制。世界格局变化后,加入欧盟的各个国家自主性增强,尝试摆脱美国的魔爪。德国不外乎,加强军力扩张任重道远。所以此行把舆论的火力引到中国身上,对本国的扩张行动才更有利。

其次,德国等西方国家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同盟国。认同美国制约中国发展的做法。海军司令对中国爆炸性扩充军力的担忧,是美国限华言论的重复复述。走访日韩,是因为利益相关。日韩与美国交往密切,一定程度上,他们对华的策略一致。这就是为什么德国多次暗示中国军力扩张威胁世界和平发展,而不是日本韩国或者是印度等国家。

近年来中国的发展速度飞快,世界各国都能捕捉得到。德国通过工业革命,汽车产业的优势得以延续至今。中国工业的发展,抢占了德国优势产业的国际市场,强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军事武器制造。中国的军事实力强劲,在某些方面上还要优于美国。这是美德等国家忌惮中国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的实力

中国的实力已然掩盖不住,德国海军司令的担忧是内心的真实映射,中国的国力军力今非昔比。美国的军事教育的专家有类似的感慨。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教授艾立信分析《2020年度中国军力报告》中发现,中国的军事实力有了质的飞跃。

中国的造船业、陆基常规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综合放空体系等优于美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海军、常备陆军;核武器呈现多样化的趋势。艾立信教授对中国的军种、军队规模、武器、战略进行了全面的解读。大多都是关于军事方面的。

工业推动军力发展。艾立信花了精力去解读工业中的造船业。说明造船业对中国的军力发展同样重要。造船业为中国海军建设了数量众多的舰船,具有高效的性能。增强了中国海军的巡航力量和防御攻击力量。

中国军人时刻保持“高度警戒”状态。中国实行精简部队的战略,趋向培养高素质本领过硬的军人。火箭军作为中国核反击、战略威慑、导弹精准打击的军队,掌握着我国东风系列导弹等重要威慑武器。更是让他国警惕的一个军种。

经济推动军力发展。中国的GDP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德国得靠边站。德国或他国,电商行业滞后,线上支付方式未普遍使用。中国经济具有包容性。在传统经济中孕育而生的新兴经济——电商经济,一路崛起到成熟发展。支付宝、微信等线上支付方式改革,更是带动了网购、直播带货。

新兴经济和传统经济相互影响发展,国家税收收入大幅上升,为军力建设增加了资金投入。经济发展为中国带来了无数的机遇。2008年、2022年北京分别举办了夏冬季奥运会。德国举办奥运会的次数比中国多,但是最近一次举办奥运会是1972年的事了。

曾经的德国无论是工业、经济、军事都比中国强,中国后来者居上,强势突围。德国纵有不服也不能掩耳盗铃,掩盖客观事实。近年来,德国军事专家特别关注我国的国力军力。他们意识到中国力量崛起速度快之又快。

德国工业、军力发展的挑战

中国的军力因为工业、经济的提升得到了坚实的支持。反观德国,工业发展和军队储备面临了极大的挑战。工业上,德国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石、天然气,为工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工业长期依赖现有的能源资源,导致能源资源的不断减少,产生环境污染问题。

汽车产业一直以来是德国的优势产业,有精良的造车技术。大众、宝马等品牌的汽车在国际市场都非常吃香。不可再生资源的减少、环境污染问题亟需解决,新能源汽车转型的压力很大。中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工业生产无需顾虑劳动力短缺。新能源汽车全球占有率超过50%。

中国的基建建设能力世界有目共睹。体现在交通运输基建的建设上,青藏铁路、港珠澳大桥,南湛高速公路、平陆运河等交通设施的修建。方便人民出行,促进经济发展交流的同时,战时等特殊情况,保障了物资运输的效率。

军事上,德国工业生产没了往日的速度。军备武器的生产效率下降,现有的军舰仅12俩,先进武器的数量骤减。空军数量庞大,但军种发展不平衡。德国民众想当兵的意愿下降,缺乏兵力储备。

德国动员能力欠佳。军人的退伍率增加,民众又不愿当兵。政府对军事的投入资金占GDP总值的少部分。可能是军队待遇不好,德军内部士气低迷。民众也不太愿意步入军事领域。如果有战争爆发,能召回的军人寥寥无几。民众基础又有多少!

不像中国,参军光荣,参军的热情高昂。退伍军人始终秉持:若有战召必回。中国民众有很强烈的家国情怀,他们知道国家荣辱共担。实行全民国防制度,政府、学校、社会多种力量宣传国家政策,公民的国防安全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得以强化。两国相比,中国的动员能力更强。

德国的军事实力和二战时期的军事实力没法比,相差甚远。美国的介入,让德国军事发展受阻。即使自主性意识觉醒,想要扩张军力。实施了一系列措施,执行效果仍然不佳。

经过历史洗礼,作战的经验积累,德国军队仍是世界最强的军队之一。如今,面临着诸多的挑战。看着自家一堆乱如麻的问题,而中国却井井有条的发展,不得不让德国自乱了阵脚。

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增强,中国的发展不会威胁到任何一个国家,世界友好大国的形象收获很多国家地区的人民的认可。中国在国际社会上游刃有余,德国却需要看老大哥美国的脸色行事。这样瞩目的成绩很难不让德国军事专家关注。他们的关注是吸取经验而内省的一个行为。剖析外部成就是为了做好自身战略对策的部署。

参考资料:

《环球网》:德海军司令频繁表达对中国军力的“担忧”,赵立坚:大可不必

《观察者》:艾立信:全面解读《2020年度中国军力报告》,你真的以为美军比解放军强大吗?

来源:作家杨文山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