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造谣太狠了,又一TOP商家被逼上绝路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0 18:01 1

摘要:2025年4月初,抖音博主“柴怼怼”发布29条视频,声称胖东来销售的3万元和田玉“成本仅数百元”“利润率高达百倍”,并暗示其“偷税漏税”“收割智商税”。

作者 | salmon

编辑 | 天宇

“若不严惩造谣者,我愿关停胖东来!”面对网红“柴怼怼”无证据指控玉石暴利、偷税漏税,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罕见撂下狠话。

这场始于抖音的“玉石罗生门”,最终以平台下架29条侵权视频、封禁账号告终,却撕开了网络时代商家被“低成本造谣”的残酷现实。

当一家全年累计销售近170亿元的企业都被逼到“退圈”边缘,中小商家又该如何自保?

短视频引发的商业信誉“保卫战”

2025年4月初,抖音博主“柴怼怼”发布29条视频,声称胖东来销售的3万元和田玉“成本仅数百元”“利润率高达百倍”,并暗示其“偷税漏税”“收割智商税”。

凭借“玉石专家”人设和煽动性话术,这些视频48小时内播放量突破千万,评论区充斥“黑心企业”标签,甚至引发消费者排队退货。

面对汹汹舆情,胖东来在4月9日闪电回应,公开了销售数据、定价标准,并在后续亮出了法律底牌。

胖东来公开表示,2025年一季度和田玉销售额2190万元,仅占集团总营收0.34%,珠宝部综合毛利率20%,10万元以上商品毛利率15%,10万元以下为20%;且每件商品均附国家级鉴定证书,明码标价接受30天无理由退货。

接着,4月30日,胖东来公布受理案件通知书,于4月25日正式起诉柴怼怼“商业诋毁、侵犯名誉权”,索赔不低于500万元,创始人于东来更是撂下狠话:“若法律不惩处造谣者,我将主动关闭胖东来!”

事件不断发酵,许昌市监局随即介入,经检查,胖东来所言毛利率符合事实,目前在售和田玉商品均按规定明码标价;抽查13件在售玉石,确认进货手续、质检报告全部合规。此外,抖音下架了29条侵权视频,并对柴怼怼账号禁言一个月。

不仅如此,网友反扒发现,柴怼怼自家店铺“10元手链卖1800元”,在此期间,粉丝数从28万暴涨到51万,其直播间销售额翻了四倍,被质疑“碰瓷式营销”。

这场“自导自演”的闹剧,暴露出造谣者的真实动机:用极端言论博取流量,再通过带货变现灰色利益。

真相虽已明晰,但胖东来官网被迫关闭维护、创始人抖音转为私密的举动,折射出企业应对谣言的深层无力感。

事件后,“柴怼怼”转战其他平台,称于东来为“贵人”,要求撤诉以接受“考察邀请”,于东来无奈删除原来作为“事件休止符”视频并转为私密账号。胖东来官网也关闭,进入维护状态。

这场闹剧最终演变为一场商业信誉与流量博弈的荒诞剧。

低成本谣言绞杀商家生存空间

胖东来的遭遇并非孤例。近年来,从日化巨头到小微商家,从传统零售到新兴科技,低成本谣言成为反复上演的剧本。

2025年,格力电器也遭遇了造谣事件,李某某、高某等5人,以及“许韬de微博”账号,为了获取利益,在网络平台编造发布侮辱诽谤、造谣抹黑格力电器及高管的虚假消息,如“董明珠被停职审查”等。

格力电器向公安机关报案。经立案调查,公安机关对5位造谣者实施行政处罚,相关造谣账号也被禁言。不过,仍有部分自媒体继续抹黑,格力电器的维权之路还在继续。

此外,同为行业巨头的京东也遭受过谣言的攻击。造谣者编造了“京东金融遭挤兑”“京东白条虚假征信”“京东物流园失火烧毁十几亿手机”等谣言抹黑京东。

京东报警后,公安机关已对部分造谣者进行惩处,如王某因发布不实信息被处理,但网上仍有谣言存在,相关部门已立案调查。

光是胖东来自己,就已经屡受谣言侵扰。

今年2月,抖音博主 “两个小段” 发布视频称在胖东来购买的红内裤严重掉色导致过敏,并质疑胖东来客服处理态度,引发舆论热议。胖东来当日成立专项调查组,下架涉事品牌产品,并公开致歉。

后续调查报告显示产品合格,胖东来公事公办,对内部未按客诉流程处理的员工免职或降级,给予顾客 500 元投诉奖及医疗费用承担,同时也对博主传播误导信息进行起诉,追责金额不低于 100 万元。

做不到位的部分,和不该承担的部分,胖东来分得很清楚。而博主们也应该为自己的舆论影响力负责。

但显然,这种影响力常常不被正确使用。为何谣言屡禁不止?一条暗黑公式浮出水面:

首先是技术门槛低。AI换脸、伪造检测报告等工具泛滥,制作一条“爆款”抹黑视频成本不足500元,甚至一些团体作案能够做到炮制大批量谣言,让人难以防备。

其次法律成本低。企业诉讼平均耗时1.5年,而造谣者罚款上限仅10万元,而大多数造谣案件未涉及到刑事处罚,也达不到这个数目。对于一些小企业甚至个体商户而言,辟谣成本过高,常常只能吃闷亏。

此外,平台算法也有助推作用。社交媒体优先推荐情绪化内容,谣言传播速度往往远超辟谣信息。在柴怼怼造谣事件中,其造谣视频也是流传了许久才被限制。下图抖音算法推荐机制也显示了谣言流传的“高速路径”。

来源:上海证券零售行业2022年投资策略报告

更可怕的是信任修复之路比维权更加艰难,即便官方辟谣后,仍有消费者会因疑虑放弃购买相关产品,让品牌的隐形损失难以挽回。

长久以往,对社会而言,营商环境恶化,创新动力受挫,商家的生存形势愈发艰难。因此,制止柴怼怼之流势在必行。

如何遏制“造谣式商业碰瓷”?

当胖东来这样的区域零售标杆都因谣言被迫“退网”,这场反谣言战役已不仅是单一企业面临的挑战,而是整个商业生态的考验。斩断造谣者的灰色产业链迫在眉睫。

法律威慑的缺位,是造谣者肆无忌惮的核心原因。数据显示,2024年自媒体侵权诉讼量同比激增240%,企业胜诉率不足30%,而造谣者罚款最高仅10万元,与其百万级流量收益形成荒诞倒挂,也许应建立符合现状的惩罚机制,让造谣者“赚不到、赔不起”。

在维权成本和效果不成正比的情况下,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像胖东来那样有维权的能力和底气,从源头上遏制造谣的苗头,或许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

社交平台的算法机制,本质上是谣言的加速器。研究显示,情绪化内容的传播速度是辟谣信息的6倍,而平台审核滞后往往让企业错过黄金24小时,因此破局需平台治理创新。

例如,平台对“利润率几十倍”“黑心企业”等煽动性关键词的内容实施48小时限流,待事实核查后再释放流量。同时,建立“黑名单账号池”,对多次违规者永久封禁并冻结打赏、带货等收益。唯有让造谣者“颗粒无收”,才能根治碰瓷冲动

最后,被动辟谣永远治标不治本。胖东来的实践证明,主动透明化运营才是抵御谣言的终极铠甲。

胖东来每日在官网公示经营数据,从季度销售额到员工平均薪资都进行了公开,甚至将卫生巾的168项检测报告悬挂货架,用“显微镜级”透明击碎质疑。这种“自证前置”策略,让造谣者无隙可乘,也让公众产生天然信任感。

用标准化破除非标品乱象也是可行之道。玉石、保健品等品类因缺乏标准沦为谣言重灾区。广东省2024年通过的《金葡萄石分级》《碧玉北极玉》团体标准,为行业提供可借鉴路径——通过科学分级、鉴定流程透明化,挤压“以次充好”的造假空间。

胖东来的“退网”态度不是对造谣行为宣战的句点,而是新商业伦理的起点。当法律长出牙齿、平台扛起责任、行业主动透明,造谣者的生存空间必将被大大缩减,中小商家也能够因此喘口气。

正如于东来所言:“胖东来没有秘密,欢迎所有人监督”——商业世界的良性竞争,终需以真相与诚信为基石。

参考资料:

突发!胖东来关闭官网,玉石检查结果公布.易简财经宣布关闭胖东来?于东来被网红气到退网.微赞胖东来关闭官网,清空内容.中国新闻周刊东湖评论丨企业不是网红的“流量血包”.湖北日报

来源:派代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