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迎来前所未有的人口死亡高峰!专家提出三个主要影响因素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0 03:33 1

摘要:中国,拥有14亿人口,站在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上——人口死亡高峰。顾名思义,就是死亡人数可能会在未来几十年里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中国,拥有14亿人口,站在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上——人口死亡高峰。顾名思义,就是死亡人数可能会在未来几十年里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的张震教授和老龄研究院的李强教授在一篇论文里讲得明明白白,他们说中国的人口死亡高峰主要受三个因素推动:历史上人口出生数量的波动、人口存活率的提升,还有死亡率的下降。

这仨因素听起来挺学术,但其实跟咱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

人口死亡高峰就是某个时间段里,死亡人数蹭蹭往上涨,达到一个顶点。根据专家的预测,中国这个高峰可能会在2061年左右到来,到时候每年死亡人数能达到1900万。

1900万啥概念?2023年全国死亡人数是1110万,已经是历史新高了,而2061年比这还多一大截,想想都觉得有点压力山大。

要搞明白为啥会有死亡高峰,先得看看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有多严重。

老龄化就是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越来越高。国际上有个标准,65岁以上的人口占比超过7%,就叫老龄化社会。

中国2023年的数据是14.9%,早就翻倍了。而且这速度快得吓人,规模也大得惊人,全球都少见。中国老龄化为什么这么严重,因为过去几十年出生的人口基数大,现在这些人陆续变老,而新生儿却没跟上。

这就导致社会上老年人越来越多,年轻人越来越少。这种人口结构的失衡,就是死亡高峰的根。

张震教授和李强教授研究后指出,人口死亡高峰不是凭空来的,它背后有三个大推手。

第一,历史上人口出生数量的波动。中国过去100多年,人口出生数量像过山车一样,高低起伏特别明显。啥时候人多,啥时候人少,直接决定了现在和未来的死亡人数。

清朝末年,农业技术进步了,经济条件也好点了,人口开始慢慢涨。到乾隆末年,全国人口突破3亿,清末更是冲到4亿。

到了新中国刚成立那会,1950年代到1960年代,国家鼓励多生孩子,那时候的出生率高得离谱,总和生育率能到5.5以上。

意思是平均一个女人得生5个多孩子。这一代人数量超级多,成了后来人口结构的基础。可人口涨太快也有问题,1970年代末,国家觉得压力太大,1982年把计划生育定为基本国策。

城市里一对夫妻只能生一个,农村稍微宽松点,但也严格控制。

结果生育率唰唰往下掉,到1990年代,TFR跌到2以下。这一代人就是80后、90后,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家庭规模一下子小了。

后来政策放开了,2016年全面二孩,2021年三孩政策,可年轻人不咋买账。

房价高、工作忙、生活压力大,谁还想多生?2023年全国出生率掉到6.39%,像河南这种人口大省才7.1%,新生儿数量少得可怜。

这些波动啥结果?1950-60年代出生的大批人现在都老了,他们去世的时候,死亡人数自然就多。而后来的新生儿少,填不上这个窟窿,所以死亡高峰就这么形成了。

第二,人口存活率的提升。存活率提升,就是人活得更长了。

过去几十年,中国的医疗水平突飞猛进。农村有了诊所,城市医院设备越来越先进,疫苗普及了,传染病也控制住了。以前感冒发烧可能要命,现在都不算啥大事。

老年人能活到八九十岁,甚至上百岁的也不少见。

经济好了,吃的喝的都不缺,房子也比以前暖和干净。2021年,中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8.2岁,比1960年的43岁翻了快一倍。这意味着啥?更多人能活到老年,老年人口基数变大了。

存活率高了,老年人多了,死亡高峰的规模自然也就大了。

第三,死亡率的下降。死亡率下降跟存活率提升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现代医学让很多病不再致命,死亡率自然就下来了。

ICU能救急,社区诊所定期检查身体,养老院也有护理服务,这些都让老人的生命多延续了几年。婴幼儿死亡率也从1950年代的200%以上降到现在的10%以下,小孩夭折的情况几乎没了。

养老金让老人有钱花,社区活动让老人有事干,心态好了,寿命自然长。可死亡率下降也有个副作用,就是死亡事件被推迟了,集中到未来某段时间爆发,2061年就是这么个爆发点。

这三个因素凑一块,就像搭了个梯子,把死亡人数一步步推向高峰。张震教授说过:“这不是啥坏事,就是人口发展的自然规律,但咱们得正视它。”

人口死亡高峰不是纸面上的数字,它会实打实影响咱们的社会、经济和家庭。

老年人多了,医院的压力肯定大。病床不够,医生护士忙不过来,尤其是临终老人多的时候,医院可能挤得水泄不通。

养老院的床位本来就紧张,到时候更抢手。护理人员忙得脚不沾地,一个独生子女可能得同时照顾好几个老人,想想都累。

老年人多了,年轻人少了,谁来干活?工厂缺工人,农田没人种,经济增速可能会放缓。养老金和医保的支出会暴涨,政府得想办法多掏钱,不然这体系可能撑不住。

独生子女家庭本来就少人手,老人一多,养老负担全压在一个人身上,家庭矛盾可能更多。这些影响听着挺吓人,但也不是没辙,得提前想办法。

面对人口死亡高峰,国家和社会得赶紧行动起来。

建好安宁疗护体系。安宁疗护就是给临终老人提供舒缓护理和心理支持,让他们走得有尊严。政府得多建这样的机构,培训专业人员,别让老人最后日子过得太难受。

搞好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是个好路子,建些日间照料中心,老人在家附近就能有人照顾。政府还能鼓励企业参与,弄点多样化的服务,别光指望家里人。

鼓励年轻人多生。减税、延长产假、降低教育成本,让年轻人觉得生孩子不是负担。人口基数上来了,未来的压力也能小点。

用上科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能帮大忙。比如智能护理机器人,能给老人量体温、提醒吃药,减轻护理员的活儿。

看看别人咋干的。日本和韩国老龄化比咱们早,他们有些经验能学。日本的社区互助养老挺不错,韩国给生育补贴也有效果,可以参考参考。

人口死亡高峰听着挺沉重,但其实是人口发展的正常阶段,得早做准备。

参考资料:

1、中国将迎来人口死亡高峰,专家呼吁加快安宁疗护体系建设|最新研究 界面新闻 2024-07-06

2、死亡高峰将从6个方面影响中国 ZAKER新闻 2024-09-09

来源:阿呆不呆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