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9年夏天,刚踏入大学校园的李俊霖,看着招生简章上“参军入伍”的宣传页,心中突然涌起一股热流。“那时总觉得青春不该只有课本和操场,应该去更广阔的天地里摔打一番。”这个从小听着军旅故事长大的男孩,毅然选择暂停学业,穿上了梦寐以求的军装。
2019年夏天,刚踏入大学校园的李俊霖,看着招生简章上“参军入伍”的宣传页,心中突然涌起一股热流。“那时总觉得青春不该只有课本和操场,应该去更广阔的天地里摔打一番。”这个从小听着军旅故事长大的男孩,毅然选择暂停学业,穿上了梦寐以求的军装。
2022年,从部队退伍返校的李俊霖,发扬在军队历练的“敢打必胜”精神,刻苦学习,积极备考,今年成功上岸“双一流”高校——云南大学,圆梦从战士到硕士的深造梦想。
李俊霖,湘潭理工学院商学院财务2101班学生,2020-2022年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曾获“正大杯”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湖南赛区三等奖,2023年湖南省高校企业竞争模拟大赛三等奖,考研上岸云南大学。
军旅磨砺
“人总要有点跟自己较劲的狠劲”
在军营里,李俊霖度过了两年摸爬滚打的时光。凌晨五点的紧急集合、高温四十度的野外拉练、重达六十斤的装备负重行军,这些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却成了他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有一次在野外里执行任务时,我们连续三天吃干粮,嘴唇干裂得渗血,却硬是靠着背包里的半块压缩饼干和心中的信念挺了下来。”
第一次5公里测试时,他跟着队伍跑在中间位置,既没被拉开距离,也没力气加速,冲过终点时喉咙发腥,却忍不住弯腰撑着膝盖笑了——毕竟没像预想中落在最后,直到听到班长念出成绩,比连队标准慢了两分钟,笑容瞬间僵在脸上,后颈发烫得厉害,突然觉得刚才那点沾沾自喜像个笑话。回忆起新兵连的第一个清晨,他嘴角扬起笑,“在部队,完成从来不是终点,达标才是底线”。连队的熄灯号是晚上九点半,但他的“战场”才刚刚开始。
当晚熄灯号响过十分钟后,他去到操场,在月光下开始了第一次加练。军营的夜晚寂静得能听见风擦过草叶的声音。李俊霖给自己定下规矩:每天多跑一圈,早餐三分钟解决——这个习惯后来延续到了考研备考中。“连队的墙上写着‘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我突然明白,人总要有点跟自己较劲的狠劲。”最让他难忘的是退伍前的最后一次晨训。当东方泛起鱼肚白,他望着队列里新入伍的战友,突然想起第一次跑五公里时颤抖的双腿。那天我特意数了步数,一万三千零二十八步,每一步都像钉进土地里的钢钉。”
退伍返校
“李连长”比在部队还拼
褪去军装重返校园,李俊霖以“李连长”的新身份活跃在军训场上。几度担任教官的经历中,最让他骄傲的不是正步踢得有多标准,而是见证生命拔节的回响。“有个女生刚开始一直不敢说话,我让她对着操场边的杨树喊口号,后来她能大声报出自己的番号。”
尽管在训练场上游刃有余,但刚退伍返校的李俊霖,在学业上却一度陷入迷茫。走在曾经熟悉的校园路上,昔日的同学早已进入专业学习的深水区,而他却像一个闯入者,在陌生的课程表和晦涩的专业术语中找不到方向。“第一堂专业课,我感觉自己像在听天书。”他苦笑着摇头,“那段时间特别焦虑,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做错了选择。”
但军人的骨子里从来没有“退缩”二字。李俊霖开始主动找老师请教,每天泡在图书馆里恶补基础知识。2024年3月,决定考研的李俊霖给自己定下铁律:卸载所有娱乐软件,朋友圈关闭,每天雷打不动学习9小时。朋友们调侃他“比在部队还拼”,他却说:“部队教会我,目标定了就别给自己留退路。”
“独行侠”并不孤独
决定考研的那个春天,李俊霖在宿舍床头贴上了一张便签:“每天九小时,用坚持致敬曾经的自己。”从此,图书馆的清晨八点和深夜十点,都留下了他伏案苦读的身影。背单词时用的笔记本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草稿纸上的数学公式画了又擦,擦了又画。一个人回寝室的路上,路灯将他的影子拉得老长——那是与他并肩作战的“战友”。
备考的日子像被按下了循环键。每天早上,他三分钟解决早餐,随后开始自己一天的学习计划;中午在图书馆背书,跟随耳机里老师的讲解写着一沓沓专业课笔记;晚上十点闭馆后,他会绕着校园再跑上一圈,看路灯在路面投下长长的影子。“有天凌晨回宿舍,发现月亮特别亮,突然想起在部队时站岗的夜晚,月光也是这样泼在枪杆上。”
备考途中并非只有孤独,善意也如星子般照亮了他的路。李俊霖提到最感谢的是论文指导老师阳荣凤。这个总是带着温暖笑意的“阳姐”,在了解到他的考研计划时,会主动分享她的资料来帮助他。压力大时,李俊霖总是会来到办公室找老师聊天,“阳姐对我的帮助,远不止于学习”,在知道他的复试时间和论文终稿撞期,阳荣凤老师主动帮他协调时间,给予他很多帮助。这种支持成了他焦虑时的“镇定剂”。
考研的征程里,英语成了李俊霖眼前最陡峭的“雪山”。搁置两年的英语基础如同风化的岩石,薄弱不堪,“像重新回新兵连,什么都得从头学起。”最初的日子里,他给自己设下“单词攻坚战”:从“abandon”到“zeal”,每天六十个新单词。强化阶段,单词量提升到每日复习一百个。为了培养语感,他把手机壁纸换成单词截图,吃饭时耳机里循环播放英语广播。日复一日的积累,让他的英语成绩逐步提升。
但真正的考验在初试前夜降临——他突发高烧39度。“考场上眼前发黑,笔都握不稳。”他灌下7瓶红牛强撑完成考试,“在部队时班长说过,倒也要倒在终点线后面。”靠着部队练就的意志力,李俊霖在头晕目眩中完成了所有答题。
“上岸”当天
在操场上跑了整整十圈
2025年3月26日,云南大学的复试结果公布当晚,李俊霖在操场上跑了整整十圈。汗水混着泪水划过脸颊,他终于敢相信,这个曾在戈壁滩上扛过风沙的少年,真的凭着一股“不抛弃不放弃”的劲儿,考上了心仪的学校。
“很多人说我是‘独行侠’,其实我从不觉得孤独。”他望向窗外,指针正指向下午三点,“在部队时,班长教过我一句话:枪响之后,只有靶子和子弹。考研就像一场无声的战役,当你把注意力集中在目标上,就不会在意身边有没有人陪跑。”夕阳的余晖为李俊霖的侧脸镀上一层金边。他望着远处的教学楼,目光坚定而温柔。那些在军营里摸爬滚打的日子,那些在图书馆挑灯夜读的夜晚,那些陌生人给予的温暖与善意,都已成为他生命中最珍贵的勋章。
来源:湘潭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