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让我想起上周五在图书馆看到的情景:有位同学捧着《三体》看得如痴如醉,而他的同桌却对着物理课本抓耳挠腮。今天,就让我们像解开数学题那样,一起来解这道人生的必答题——为什么要读书?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当五星红旗在我们眼前冉冉升起时,我看到有同学在晨光中悄悄打着哈欠,也听见后排传来小声的嘀咕:"每天读书做题,到底为了什么?"
李校长演讲
这让我想起上周五在图书馆看到的情景:有位同学捧着《三体》看得如痴如醉,而他的同桌却对着物理课本抓耳挠腮。今天,就让我们像解开数学题那样,一起来解这道人生的必答题——为什么要读书?
想象你的手机只有64G内存,而读书就像给大脑安装了一个无限容量的云存储。当你翻开《人类简史》,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就在你眼前绽放;当你在《论语》里读到"温故而知新",孔夫子的谆谆教诲穿越2500年依然振聋发聩。我们班的小张同学去年参加辩论赛,正是靠着平时积累的历史典故,在决赛中妙语连珠,让评委老师都竖起大拇指。这就是读书赐予我们的"超能力"——让十三岁的少年也能拥有千年的智慧。
记得去年科技节,初三(2)班设计的智能浇花系统获得市级一等奖吗?他们的灵感正来自《昆虫记》里法布尔对植物生长的观察。读书不是往脑袋里塞知识,而是在搭建思维的脚手架。就像玩魔方,读数学书教你公式推导,读科幻小说培养想象力,读人物传记教会换位思考。当这些思维模块组合在一起,你就能像解开九连环那样,解开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难题。
校长演讲
上个月我去家访,小林同学的奶奶拉着我的手说:"这孩子自从读了《平凡的世界》,主动承担了照顾生病爷爷的责任。"书籍就是这样神奇的种子,它会在心里悄悄发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我们懂得坚持,《傅雷家书》教会我们感恩,就连《哈利波特》都在讲述友谊与勇气的真谛。就像校门口那棵百年银杏,看似静默生长,其实每天都在向天空输送新的年轮。
可能有同学会说:"现在有手机能查百科,AI可以写作文,还需要读书吗?"这让我想起校史馆里那台老式天文望远镜。虽然现在的天文APP能显示整个星系,但当我们透过镜片亲眼看见土星光环时,那种震撼是任何屏幕都无法替代的。读书就是亲手转动望远镜的过程,让知识的光束穿透眼睛,直达心灵。
同学们,当你捧起书本时,你正在攀登一座看不见顶的山峰。也许此刻你只看到密密麻麻的文字,但请相信,那些在晨读时背过的诗句,会在某个月夜自然流淌;那些为解物理题挠掉的头发,会变成未来创新的火花。就像校园里正在盛开的樱花树,今天你读的每一页书,都是在为明天的绽放积蓄力量。
演讲
最后,请允许我借用《劝学》中的名句与大家共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让我们把读书当作每天必做的"精神体操",在墨香中强健思维的肌肉,在字里行间拓展生命的维度。当未来的某天,你站在更高处回望,定会感谢今天这个手不释卷的自己。
谢谢大家!
来源:阳光绿色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