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枚霹雳-15齐射后,巴方录音:印军飞行员在无线电中慌乱求救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0 20:08 1

摘要:当数十枚霹雳-15空空导弹如暴雨般划破夜空时,印军战机编队的无线电频道里骤然响起绝望的呼救——这场发生在5月7日凌晨的印巴边境空战,用铁一般的事实印证了其战败的必然性。

当数十枚霹雳-15空空导弹如暴雨般划破夜空时,印军战机编队的无线电频道里骤然响起绝望的呼救——这场发生在5月7日凌晨的印巴边境空战,用铁一般的事实印证了其战败的必然性。

5月9日,巴基斯坦军方正式对外公布了此次空战的完整战报,不仅精确标注了交战空域坐标与持续时长(超60分钟),更首次披露了"蜂群式饱和攻击"与"多维度电磁压制"相结合的立体化战术体系。值得关注的是,巴方此次特别强调了空战中霹雳-15导弹与预警机、电子战机形成的"三位一体"作战网络,其超视距打击能力在实战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据巴基斯坦空军方面消息,当地时间 5 月 7 日凌晨时分,印度空军出动规模庞大的机群,数量超过 72 架。这些战斗机型号多样,涵盖法国“阵风”、法国“幻影”、俄罗斯苏 - 30MKI 以及米格 - 29UPG 等。随后,这些印军战机在印巴实际控制线(LoC)附近完成进攻编队的集结工作。其中,呼号为“哥斯拉”的“阵风”战机群被当作此次行动的主要突击力量,意图对巴方构成强大的空中威慑。

面对印度空军如此大规模的空中施压态势,巴基斯坦空军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迅速反应能力。

00:10,巴方雷达系统犹如敏锐的“千里眼”,精准捕捉到印军战机在边界北段与中段区域集结的动向,任何细微变化都未能逃过其“法眼”。

00:12,巴基斯坦空军即刻响应,没有丝毫迟疑,果断启动防空反击预案,犹如拉响了战斗的警报,全面进入备战状态。

00:23,肩负守势防空任务(DCA)重任的歼 - 10CE与枭龙(JF - 17)战机编队,如矫健的雄鹰振翅高飞、精准就位。在ZDK - 03预警机的强大支援下,迅速构建起一张全方位、无死角的战场感知网络,仿佛为巴基斯坦空军编织了一张坚不可摧的“信息防护网”。

00:30起,印方在多个作战方向发起攻击行动,密集发射大量空对地武器,一时间,战场局势剑拔弩张,战事一触即发,一场惊心动魄的空中对决就此拉开帷幕。

巴基斯坦空军参谋长当机立断,迅速调整作战交战规则,将原本的“威慑”态势毅然转变为“摧毁”模式,并着重明确要求,在后续作战行动里,必须优先对印度的“阵风”战斗机实施精准且致命的打击。这一决策,无疑是对印度长期鼓吹“阵风战机天下无敌”这一荒谬论调的有力驳斥与有力回击,淋漓尽致地彰显了巴基斯坦空军捍卫本国领空的钢铁意志与坚定决心。

在随后展开的激烈空战中,战斗整整持续了一个小时之久。在这段时间里,双方展开了大规模的超视距拦截作战行动,战场上硝烟弥漫,局势紧张得令人窒息,每一秒都充满了火药味。巴基斯坦空军充分发挥自身在装备与战术运用上的优势,果断且精准地发射了数十枚霹雳 - 15E远程空空导弹,强大的火力如同一张无形的大网,对来犯之敌形成了强大且极具威慑力的压制态势。

巴基斯坦空军特别强调,此次空战绝非传统意义上那种近身肉搏、贴身缠斗的交锋方式,而是一场依托先进的探测技术、高效稳定的数据链系统以及远程精准火力打击能力,所展开的极具现代战争典型特征的“信息化空战”。这场空战充分展现了巴基斯坦空军在现代空战领域所具备的卓越实力与高超战术素养,让世界再次见证了其捍卫国家领空的强大能力。

据巴基斯坦空军空战简报,被击落的6架印度战机详情如下:

斯利那加西南38公里(距实控线约15公里),击落1架米格-29;斯利那加以南35公里(距实控线46公里),击落1架苏-30MKI;斯利那加东南77公里(距实控线100公里),击落1架“阵风”,创南亚最远空战纪录;查谟以北24公里(距实控线35公里),击落1架无人机;查谟东南30公里(距实控线13公里),击落第2架“阵风”;旁遮普邦巴廷达以西46公里(距印巴边境42.6公里),击落第3架“阵风”。

巴基斯坦军方特别指出,一旦这些战机进入其雷达系统的有效探测范围,便会立即被赋予一个独一无二的电子身份标识,并接受全方位、实时的动态追踪。在实战模拟中,当霹雳-15E远程空空导弹完成发射程序后,若目标战机的雷达信号在显示屏上彻底消失,则判定为一次成功的有效击杀。

在本次空战中,巴基斯坦空军展现的核心优势并非单纯依赖歼-10CE或JF-17"枭龙"战斗机的单机性能,而是构建起以信息化为核心的立体化作战体系。该体系以ZDK-03预警机为空中指挥中枢,通过其搭载的L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实现360度无死角战场监控,配合霹雳-15E超视距空空导弹的150公里有效射程,形成"探测-锁定-打击"的完整杀伤链。

更值得关注的是,其整合的电子情报系统可实时解析敌雷达频谱,经数据链多平台共享信息,作战单元能基于透明战场态势精准打击高价值目标。此体系化作战能力超越传统装备对抗,标志现代空战进入系统级对抗新阶段。

印度空军依赖“万国牌”装备,缺乏统一数据链整合,各型战机信息共享难。虽有“阵风”战机、S-400等高端装备,实战却未发挥效用。且印飞行员常违规开雷达暴露位置,电磁纪律差。此次空战表明,现代战争是体系较量,差距在空情保障与电子战水平,非飞机性能。

截至目前,印度政府未正式承认战机损失情况,仅称“合适时间”公布细节,其回避态度与巴基斯坦空军积极主动、自信公开的姿态形成鲜明反差。

巴基斯坦动作迅速、信息详尽,不仅公布空战全流程示意图,还播放印度飞行员战斗期间无线电通信录音。录音显示,霹雳 - 15导弹攻击后,印军飞行员慌乱求救,向指挥部报告战机被击中爆炸的惨况。

巴基斯坦强调,此次空战胜利不仅是武器装备优势,更是长期严格训练的成果。其飞行员接受专业高标准训练,对战术流程熟稔,面对法国“阵风”战机时展现出高专业素养和应对能力,战术执行精准高效。

此外,巴基斯坦特别指出,此次战斗未出动美制F - 16战机,作战成果由中国的歼 - 10CE和“枭龙”战机创造,彰显了中国制空体系在实际作战中的强大战斗力。

从战术层面看,印度空军想凭战机数量优势压制巴基斯坦空军,却以惨败告终。这打破了印度国内对“阵风”战机“天下无敌”的幻想,也促使外界重新审视南亚地区空中力量格局。

此次空战的意义远超一场普通的边境军事摩擦,它堪称中美军事体系在局部对抗中的生动写照。

在空战中,巴基斯坦所运用的空军体系为典型的中式四代半作战架构,这是中国近年来军事技术对外输出的标志性成果。反观印度,其空军依旧依赖俄法混搭的陈旧平台,在应对现代战争的快速节奏与复杂态势时显得力不从心。

这场冲突还揭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尽管美国在全球秩序中的主导地位已不复往昔,但仍在竭力维持自身的影响力;而中国正借助与区域盟友的紧密合作,稳步重塑南亚地区乃至整个印太地区的战略平衡格局。

来源:科普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