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晨雾中的乌石村,238户屋顶的光伏板正将晨曦转化为电流。这些闪烁着科技蓝光的晶硅矩阵,与山脚下600亩文旦柚基地的翠色波涛,共同勾勒出新时代乡村"三生融合"的立体图景——当生产、生态、生活三个维度在制度创新的催化下发生量子纠缠,这个曾拥有5块国家级、8块省级荣
乌石村的突围:探索"三生融合"的乡村实践方程式
郑志忠文/图
晨雾中的乌石村,238户屋顶的光伏板正将晨曦转化为电流。这些闪烁着科技蓝光的晶硅矩阵,与山脚下600亩文旦柚基地的翠色波涛,共同勾勒出新时代乡村"三生融合"的立体图景——当生产、生态、生活三个维度在制度创新的催化下发生量子纠缠,这个曾拥有5块国家级、8块省级荣誉奖牌与村账目上刺目的"村财12.2万元"形成残酷对峙,在乡村振兴的深水区遭遇发展魔咒的村庄,正演绎着乡村振兴的破茧之路。
引言
翻开村财账本,数据折射出荒诞现实:2023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仅12.2万元,其中5万元来自天鹅湖景区停车场,而该景区游客量已从峰值日均300人锐减至不足50人。更耐人寻味的是,拥有7名平均年龄42.7岁、大专学历占比42.8%的"黄金阵容"村两委,却在鳗鱼养殖项目决策上连续四次议而未决,错失全县首个零碳养殖示范基地落地机遇。
矛盾在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中持续发酵。村民议事会数据显示,土地纠纷占比三年间从18%飙升至34%,而普法活动参与率从72%跌至29%。"五星家庭"老林家墙上,法院传票与荣誉奖状并置的荒诞图景,暴露出文明乡风建设的深层裂痕。
追溯乌石村发展轨迹,制度设计的精妙曾创造过耀眼成绩。2020年推行的"1+1+1"议事机制,让该村率先完成680亩土地整村流转,文旦柚基地年产值一度突破300万元。彼时大老古食品的研学工坊单日接待三辆旅游大巴,天鹅湖星空帐篷营地抖音打卡量超10万次。
但政策红利的半衰期比预期更短。2022年第四季度例会记录显示,关于光伏项目用地审批的讨论耗时87天,超过全镇平均决策周期2.3倍;"数字乡村"平台381个探头监控下,3万斤文旦柚在仓库悄然滞留——隔壁村同期通过直播带货实现单价从3元跃至8.8元。
乡村振兴不是单项冠军的竞技,乌石村的突围路径应该是生产、生态、生活三位一体的平衡艺术,在这幅闽中山水画卷上,每个村民都是执笔人,每寸土地皆是试验田。鉴于此,本文基于生产、生活与生态三个要素,探索"三生融合"的乡村实践方程式。
生产美:产业链的拓扑重构
转机出现在"善化里"片区党委成立后,6村共建的共富公司以股权为支点,在"共富公司+村级工坊"的嵌套结构中,20%占股撬动百万投资。无人机掠过连片厂房,激光测绘仪在红木刨花与皮蛋陶缸间划出产业融合的等高线,乌石—钟峰工业园正以“跨界交响”重塑传统制造业的基因图谱。这个汇聚食品加工、红木艺术、现代农业与古典家具的产业矩阵,用“物理聚合”催生“化学裂变”。
在台湾团队设计的3D打印车间里,非遗皮蛋正经历价值跃迁:溏心纹理被编码成数字模型,28.8元/颗的"星空皮蛋"携带着物联网溯源芯片走向长三角商超。在十万级净化车间,物联网溯源芯片被植入每枚皮蛋,消费者扫码即可追溯至某县某镇某养殖场的特定鸭群。这项投入超千万元的"透明工程",让大老古逆势突围——当行业出口骤降30%时,其订单量反增45%。更具颠覆性的是与中科院合作研发的"无铅溏心"技术,既破解了出口壁垒,更让单品溢价达300%。
更精妙的产业函数在天鹅湖畔展开:华侨大学设计的夜游灯光秀,将沉睡景区转化为沉浸式剧场;"云平台"蔬菜种植系统中,15亩生姜试验田的数据流,正通过区块链技术裂变为千亩订单基地。当冷链车载着文旦柚驶出山坳,车头"善化里"的LOGO在省道上划出产业融合的轨迹。更具突破性的是"整村授信"机制,半年内村民贷款审批时长压缩68%,授信额度反升37%。
生活美:治理基因的迭代升级
站在“全市一张图”数字治理平台前,镇党委书记的触控笔划过乌石村模块: 在D片区警务站,民警出警响应时间压减至9.7分钟,抵达现场后马上协调处理,调解记录通过“正气大济”APP实时上传云端。当传统“和稀泥”式调解进化为精准化、智能化的治理工程,这个闽中村庄正用“一室两会三理四区”机制,书写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升级答卷。
“一室”,即成立“正气大济巡回调解室”,集中力量对跨镇、村的重大、疑难、突发的矛盾纠纷进行调处;“两会”,即在“平安议题周例会”和“矛盾纠纷调处月例会”上形成党政领导“汇报—讨论—点评—化解”闭环管理机制;“三理”,即建全“受理、处理、评理”初信初访与矛盾纠纷的处置链条;“四区”,即根据镇情实际,将地缘相近村居合理划分为A、B、C、D四大片区,民警、村干部收到警情与通知后15分钟内到达现场,当场协调处理。
在"五位一体"综合楼里,矛盾调解室与电商直播间仅一墙之隔——调解员上午刚用族谱化解一起宅基地纠纷,下午便对着镜头推销"星空皮蛋"。在乌石村智慧养老服务中心,为213名留守老人配备智能手环,实时监测生命体征,异常数据直通镇卫生院和子女手机。而隔壁的“四点半课堂”里,孩子们正在演绎红色故事情景剧。解决“一老一少”问题绝非简单的福利供给,而是要通过制度设计激活代际能量交换,让银发智慧与青春活力共同成为乡村振兴的澎湃动能——当祠堂屋檐下的智能灯为夜归学子照亮石板路,也为摇扇纳凉的老者投下温暖光晕时,这便是新时代乡村最动人的共富图景。
生态美: 绿色资产的溢价革命
光伏板的蓝色波浪在村居屋顶绵延,238户屋顶铺就"绿美零碳"产业链。这个投资360万元的绿美项目,既是年创收60万元的"阳光银行",更是整村"平改坡"的美学革命。古榕树下的智慧路灯,通过光感系统将能耗降低42%,却在夜间将樱花步道幻化为网红打卡点的星河。废弃小学变身为来料加工企业车间,村民分拣电路板的日薪,恰是"家门口就业"方程式的最优解。
天鹅湖畔,生态监测站的电子屏正跳动着碳汇数据:每立方米负氧离子含量达3687个,水质透明度突破2.8米。这些闪烁的绿码,不仅是乌石村的生态家底,更在"两山"转化器中演算着绿色资产的升值逻辑——当生态资源被重新定义为可量化、可交易的发展资本,这个闽中村庄正以科技与制度为双翼,掀起一场静默的绿色革命。最具启示性的生态变量藏在土地账本里:580亩文旦柚基地接入水肥物联网后,农药使用量下降65%,而精品果率提升至78%。当无人机在生态修复区播撒绿肥种子,这些降落伞般飘散的新生命,正在计算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换的汇率。
双桂岩连片景区不仅是山水资源的物理叠加,更是生态价值转化机制的创新实验场。镇里计划以双桂岩地质断裂带为生态主脉,串联天鹅湖水系与龙坂村瀑布群,形成5.8公里天然生态轴线,围绕山境(地质研学)、水境(生态康养)、田境(农耕文创)、岩境(极限探险), 通过将地质奇观转化为科普课堂、让生态数据变成可交易资产、使村民变身为绿色股东,这一设计试图回答乡村振兴的核心命题——如何让沉默的自然资源,开口讲述发展的新故事,乌石村的绿色突围之路,正从规划蓝图走向生动现实。
结语
要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首要确保乡村功能在现有基础上的优化转型,而乡村“三生”空间是不同功能和农村发展的关键载体。因此,其发展策略的制定对推动乡村振兴具有深远意义。乌石村这场始于荣誉困局的突围,正演绎着新时代村庄变革的深层逻辑——要在"三生融合"的实践中找到解好方程式的密钥:当生产链嵌入生态价值,当生活圈注入治理智慧,后进村的逆袭便不再只是传说,而是可复制、可验算的振兴公式。
在时光的长河中,有一种情感,如同涓涓细流,温柔而持久,那就是母爱。母亲,是我们生命中最亲密的伙伴。
责编|林圣裕 编审|郑志忠
传播仙游声音·讲述仙游故事·展示仙游形象
来源:仙游报道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