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件新闻放一起看,真是莫大的荒诞和讽刺!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0 20:54 1

摘要:人间最荒诞的,不是有人信错了神,而是把作秀当作信仰,把表演当作修行。我们活在一个处处讲“意义”的时代,却常常在最没有意义的地方,祭奠意义。要说有些人有多热衷于“放生”这件事,有时候都到了不问青红皂白、不管死活后果的程度了。可希希不禁要问一句:你是真的在行善,还

人间最荒诞的,不是有人信错了神,而是把作秀当作信仰,把表演当作修行。我们活在一个处处讲“意义”的时代,却常常在最没有意义的地方,祭奠意义。要说有些人有多热衷于“放生”这件事,有时候都到了不问青红皂白、不管死活后果的程度了。可希希不禁要问一句:你是真的在行善,还是在自我感动?是积德,还是添乱?这不,5月6号,一条来自新浪新闻的消息,把“放生”这一行为又一次推上了风口浪尖:陕西安康,一个小伙子在河边钓鱼,#突然被一群“放生群体”威胁驱赶,并扬言要报警。钓个鱼而已,咋还犯这帮人的忌?可更荒唐的是,小伙子一看他们放的,居然是珍珠鳖、蛇等疑似外来物种,直接反手一个报警,正义从天而降。事情被报道后,石泉县农业农村局的工作人员回应说,已经介入此事,将与其他地方配合处理,并明确表示“不允许放生”。你说说,珍珠鳖是什么?是外来物种。你把这玩意扔进自然水域,和往池塘里倒一瓶病毒没啥两样。外来物种一旦适应环境,很可能挤占本地物种的生存空间,引发生态链失衡。更别说蛇这种捕食性极强的动物,它一旦泛滥起来,其他小动物哪还有活路?而你还美其名曰“我是在放归自然”,这不是自欺欺人吗?所以,很多放生人根本不懂生态常识,不知道什么叫本地物种、外来入侵,不知道一个物种的引入背后牵扯着整个生态网的脆弱平衡。他们不关心这个,也不想知道。他们关心的是,我今天做了好事,我给自己攒了德,我灵魂进化了。但是,这种“善”如果建立在对他人、对环境的伤害上,它不是善,是一种包装精美的自私。再扯扯这帮人的道德绑架钓鱼并不违法,尤其是非禁渔期、非保护水域钓鱼,本身是合法行为。而这些放生人呢?一边违法投放外来物种,一边仗着“我道德高尚”来驱赶钓鱼人,叫嚣着要报警,这就叫道德绑架。他们不是在传播慈悲,而是在迫使他人按照自己的信仰活着。更关键的一点是,很多所谓“放生组织”,背后其实是产业链。有人专门饲养鱼龟蛇等“待放物种”,有的甚至专门引进各种奇怪动物,就为了“放一次收一次的钱”。这已经不是信仰问题,是生意,是对大众善意的收割。而这些“放生人”很多时候根本不具备生态判断能力,他们只是觉得——今天我放了一只乌龟,我善了,我积德了,我安全了。我不管它明天是不是死于异地水温,不管它会不会啃食掉稀有藻类,也不管它是不是携带病毒。我只管我的内心舒服了。说得直白点,就是一个利己主义披着善良外衣的荒唐秀场。而放生,并不是丢下一只动物拍拍屁股走人,而是要配合专业的生态评估,选择合适的物种、合适的地点、合适的季节,甚至要承担后续监测和照看。可惜在这些人眼里,“放生”行为都是快餐式的:“买—运—放—走人”,甚至连物种名都不认识,还谈什么生态责任?一边是想钓鱼的普通人被赶走,一边是成批“外来户”被偷偷投进水里,还冠名曰“行善积德”,这才是生态最大的不幸。当然,在这起新闻后,另一起放生也在网上悄然流传:5月7日,来自《法治进行时》的报道:湖北某地,一位网友拍摄视频表示,今年流行放生水果,连甲鱼、黄鳝都死了个精光。他在视频里说:“放了干啥?我们昨天捞的黄鳝已经死光了,人工养殖的,能活一个就不错了。这就是所谓的放生?”你听听,这是慈悲还是丢垃圾?一开始希希还以为听错,还真有人放生水果,在视频中,扔河里一大堆。当然,这在某些人的认知里,这叫“象征性的放生”,水果代表了祝福、纯净、无害……但他们忘了,这些水果沉水之后,会腐烂、滋生细菌、影响水质,尤其是在封闭水体中,还可能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这些人不是在放生,不是在行善,而是在污染环境。形式主义到了危害生态的程度。再说黄鳝、甲鱼,那是人工养殖出来的,温度、氧含量、水流、敌害……每一个都是死亡挑战。

你把这些动物“放”出去,哪是放生?当然,希希这里呢,不是反对信仰,不是反对慈悲,但我们反对被误解和滥用的善意。这类放生,不是基于科学,不是基于伦理,而是基于玄学、仪式感、和一种“我做了就行”的自我感动。而最大的悲哀是,很多人从中捞到了钱。有专门的放生套餐,有专人帮你代放,有“功德证书”打印服务,甚至还有“转发一次佛经=放生一条命”的微博段子。这已经不是宗教,是产业,是流量,是一场感动自己的心理生意。这些行为最终会形成什么结果?生态灾难、病毒传播、本土物种濒危。但在这些人眼里,这不重要。我今天“功德圆满”,心安理得就行了。善,是理性中的慈悲。放生,本来是一种善意的表达,是对生命的敬畏。但当这份敬畏缺乏常识和责任感时,它就成了另一种伤害。不是反对放生,而是反对乱放、假放、作秀式放生。社会的进步,不是看你有多少善举,而是看你有没有能力判断什么是真善。善,是知其可为、亦知其不可为,是克制而非狂热,是理解世界复杂性的能力,而不是拿着一把“功德剪刀”随意剪裁现实。所以,放生之前,不妨先放下“执念式感动”,先学一点生态常识、了解物种差异、尊重自然系统的脆弱与秩序,那才是对生命真正的敬畏,对环境真正的善意。善意,不该是发泄情绪的出口,也不该是愚昧的保护伞,更不该是污染和伤害的遮羞布。

来源:静静地漂流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