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只进入太空的流浪狗,已经在太空流浪63年,人类找到它了吗?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0 21:25 2

摘要:美苏冷战时期,太空竞争几乎进入人类前所未有的疯狂阶段。“阿波罗计划”一直都存在争议,但如果这是真的,那么只能证明,人类的太空探索在和平中失去了前进的力量。

美苏冷战时期,太空竞争几乎进入人类前所未有的疯狂阶段。“阿波罗计划”一直都存在争议,但如果这是真的,那么只能证明,人类的太空探索在和平中失去了前进的力量。

一切要从1957年说起,苏联1957年把斯普特尼克卫星往天上一扔,美国人吓得连学校防空警报都拉响了,超市手电筒被抢购一空,老百姓真以为苏联要从月球往下扔原子弹。

赫鲁晓夫趁机在联合国拿皮鞋敲桌子吹牛:“我们就像香肠工厂造卫星!”逼得肯尼迪咬牙赌咒十年内要把人送上月球,结果NASA那帮工程师天天灌咖啡加班,硬是把土星五号火箭设计图,从废纸堆里抢救出来。

苏联那边更疯,加加林刚完成人类首次太空行走,科罗廖夫设计局就秘密搞出月球探测器,结果N1火箭四次炸成烟花,总工程师气得吐血住院;美国阿波罗11号插旗月球时,苏联地面指挥中心全员静默,有人把登月直播画面录下来反复慢放,就想找茬说那是好莱坞棚拍的。

这俩国家像赌红眼的疯子,把国库钞票当燃料烧,苏联把芭蕾舞剧院的黄金吊灯熔了造火箭零件,美国从牙膏公司挖化学家调配火箭燃料,连宇航员的尿袋都要搞军备竞赛,生怕对方在太空多撒一泡尿都算技术领先。

最后这场烧钱大战催生了GPS、方便面脱水蔬菜、记忆海绵床垫这些副产品,但最讽刺的是,当两国宇航员1975年在太空握手时,地球上的老百姓才发现,原来在宇宙视角下,美苏争霸的疆界小得就像小孩在沙滩上划的杠杠。


1957年的莫斯科街头,一只瘦骨嶙峋的流浪狗,正蜷缩在面包店门口。

它不会想到,几天后自己将被科学家抱进实验室,更不会知道即将成为改写人类航天史的主角。

这只三岁左右的雌性流浪狗,后来被取名为“莱卡”,俄语意为“吠叫的生物”。

当时苏联科学家正在为太空实验物色“志愿者”。

他们专挑流浪狗,因为这类狗比家犬更能忍受极端环境,且“需求更少、容易满足”。

莱卡从30多只候选狗中脱颖而出:体重仅6公斤,性格温顺,甚至会在训练时对着镜头“微笑”。

在实验室里,它第一次吃到了肉罐头,住进了恒温笼舍,脖子上还被戴上了监测心跳的传感器。

但这份“幸运”背后藏着残酷的真相,它被选中执行的是人类史上首个有去无回的太空任务……


莱卡的训练堪称“地狱级套餐”。

科学家把它塞进越来越小的笼子,模拟太空舱的逼仄空间;用离心机让它体验,比火箭发射更猛烈的加速度;甚至训练它用特制导管吸食胶状食物。

最痛苦的是,它还要穿上重达6公斤的太空服,这套装备的金属支架会勒得它呼吸困难,但科学家发现:“它从不用爪子撕扯传感器,仿佛知道这关乎人类未来”。

1957年11月3日,距离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仅一个月,苏联就迫不及待地将斯普特尼克2号送上了天。

莱卡被固定在一个80厘米长的密封舱里,面前只有一个摄像头记录它的惊恐。

地面控制中心里,生物学家阿迪利亚·科托夫斯卡娅最后一次抚摸莱卡:“我请求它原谅我们,眼泪滴在了它的太空服上”。


官方曾宣称莱卡在太空中存活一周后“安乐死”,但这个谎言直到2002年才被戳穿。

俄罗斯科学家迪米特里·马拉申科夫公布的数据显示:火箭升空后舱温飙升至40℃以上,莱卡的心跳达到平时三倍,在极度痛苦中挣扎了5-7小时死亡。

更残酷的是,载着它尸体的卫星继续绕地球飞行了162天,1958年4月14日重返大气层时烧成灰烬。

如今63年过去,仍有天文爱好者声称通过望远镜看到“莱卡的卫星”残骸在地球轨道飘荡。

但NASA专家指出,这些碎片早已坠入大气层,“火烧狗”的传说不过是人类愧疚心理的投射。


尽管结局惨烈,莱卡却为后来者铺平了道路。

1960年,另一对太空狗“贝尔卡”和“斯特雷尔卡”成功返回地球,其中一只的后代,还被送给美国总统肯尼迪当国礼。

莫斯科航天博物馆里,莱卡的铜像永远保持着端坐姿态,它的太空服残片与加加林的宇航服并列展出。

2018年,俄罗斯发射的“月球-25”探测器携带了莱卡的DNA样本。科学家说:“这次它真的能永远遨游太空了”。

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艺术家用3D投影技术让莱卡“复活”,参观者能看到它在虚拟星空中奔跑,这或许是人类能给这位沉默先驱的最好告慰。

当然,苏联做了这么多努力,在太空竞赛中,也不是完全没有成绩。苏联冷战时期最成功的太空实验,就是1961年尤里·加加林的人类首次载人航天任务。

这场壮举,不仅让苏联在美苏太空竞赛中彻底甩开美国,更成为人类迈向宇宙的里程碑事件。

当时,苏联在火箭专家谢尔盖·科罗廖夫的领导下,用“东方1号”飞船将加加林送入太空,他在轨道上绕地球飞行108分钟,亲眼见证地球的弧线和星空的浩瀚。

这一成就直接击碎了美国的技术优越感,引发全球“加加林狂热”,连美国媒体都不得不承认“苏联在太空领域已遥遥领先”。

不过,以美国的性格当然不可能就此罢休,美国的终极武器,就是开启“阿波罗登月”计划,实现了逆转。

苏联秘密研发的N1火箭连续四次爆炸,而美国土星五号火箭却成功完成13次发射,载着12名宇航员登陆月球。

虽然苏联后来搞出礼炮号空间站试图扳回一城,但1975年美苏飞船在太空握手合作时,胜负已见分晓。

老百姓们最直观的感受是:美国国旗插上了月球,而苏联只能在宣传画里画虚构的月球基地。

不过要说彻底结束,还得等到1991年苏联解体,美国在航天飞机、卫星导航等领域持续发力,才算坐稳了太空霸主的位置。

来源:硬核纪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