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中美关税谈判新进展,特朗普或降税至60%?美国想要稀土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1 00:12 2

摘要:2025年5月,洛杉矶港的货轮数量较三年前锐减一半,美国零售巨头塔吉特和沃尔玛的货架上,贴着“中国制造”标签的商品正被越南、墨西哥的替代品悄然挤占。这场始于2018年的关税战,已让美国付出了沉重代价——对华商品平均税率飙升至125%,但进口额却暴跌40%,而美

一、关税战的双输困局:美国“降税求和”背后的荒诞现实

2025年5月,洛杉矶港的货轮数量较三年前锐减一半,美国零售巨头塔吉特和沃尔玛的货架上,贴着“中国制造”标签的商品正被越南、墨西哥的替代品悄然挤占。这场始于2018年的关税战,已让美国付出了沉重代价——对华商品平均税率飙升至125%,但进口额却暴跌40%,而美国核心通胀率中仍有1.5个百分点直接关联对华关税。

特朗普政府一边高喊“145%是极限税率”,一边却在私下频繁释放降税信号。这种矛盾背后,是美企的集体抗议:从特斯拉因稀土磁铁短缺被迫减产,到通用汽车因芯片断供裁员,关税的“回旋镖效应”正重创美国制造业。就连婴儿用品商也联名上书,称“中国产奶瓶塑料配件无可替代,关税豁免必须加速”。

而中国的反制则更加系统化:同步加征125%关税,联合RCEP国家重构供应链,2024年对美出口占比已降至14.7%,巴西大豆到港量却激增27%。这场博弈的胜负天平,早已在“美国通胀失控”与“中国去风险化”的拉锯中悄然倾斜。

二、降税诱饵下的“稀土阳谋”:美国的战略焦虑与致命软肋

近段时间,美国不仅通过多方渠道释放“善意”,而且还主动抛出“将税率从145%降至60%”的橄榄枝,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在与中方谈谈。基于此,应美方请求,中方代表在5月9日与美方在瑞典正式展开谈判。

然而,美方无论是释放“善意”,或者是主动传达愿意降低关税的信号,表面看似让步,实则却是暗藏杀机——其核心诉求直指中国稀土出口管制。

稀土,这个被称为“工业维生素”的战略资源,是中国反制工具箱中最有效的底牌之一。美国F-35战机每架需消耗417公斤稀土,弗吉尼亚级核潜艇的稀土用量更是高达9200磅。而中国掌控着全球90%的稀土精炼产能,2025年4月对镝、铽等中重稀土的出口管制,直接掐住了美国军工和高科技产业的咽喉。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因此损失4.77亿美元,五角大楼报告直言“五年内无法摆脱中国供应链”。

美国的“降税换稀土”策略,本质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技术围堵”:通过边际税率调整(仍高于贸易战前25%水平),换取中国放松对关键资源的控制,从而维持对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打压。正如彼得森研究所报告指出:“这不是贸易谈判,而是科技霸权的续命游戏。”

三、中国反制:稀土为盾,科技为矛,拒绝“新慕尼黑协议”

面对美方诉求,中国外交部的回应冷静而坚定:“谈判的前提是取消单边关税,稀土问题属中国主权,不容交易。”这一定位,将博弈推向更高维度。

1. 稀土管制:从源头锁死美国命脉

2024年《稀土管理条例》实施后,中国建立起“开采-加工-出口”全链条监管体系,配合打击走私专项行动,欧洲市场镝价一月暴涨三倍。美国试图通过格陵兰、乌克兰开采替代资源,但稀土提纯技术壁垒让这些计划沦为纸上谈兵。正如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哀叹:“即便建起生产线,成本也是中国的五倍”。

2. 科技突围:供应链重构消解关税威力

华为5nm芯片国产化率突破90%,比亚迪在墨西哥设厂绕过关税壁垒,中国跨境电商通过东南亚转口贸易维持对美出口——这些“非对称破局”让美国关税威慑形同虚设。更令美方焦虑的是,中国在稀土永磁电机、废料回收等高端应用领域的技术突破,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统治力。

3. 历史教训:绝不为短期利益牺牲原则

2019年中美协议因美国背弃承诺而破裂的教训犹在眼前。商务部发言人何亚东警告振聋发聩:“中国绝对不拿核心利益进行交易,与台湾、香港议题一样,稀土问题亦没有任何妥协空间”。在这强硬表态的背后,是源于中方早已看透了博弈的本质:稀土不只是不可或缺的资源,还是制度自信的象征。

四、谈判前景:破冰易,破局难,博弈步入“持久战”深水区

尽管特朗普团队仍幻想“中国离不开美国市场”,但现实数据已给出无情答案:2024年中国对美出口仅占外贸总额的15%,东盟早已跃升为第一大贸易伙伴。

短期来看,双方或就部分民生商品达成有限降税(如机械零部件税率降至12%-15%),但核心领域博弈只会加剧:美国可能在数字贸易规则、新能源补贴等领域施压,中国则通过稀土储备体系和技术标准争夺话语权。

这场较量终将证明:当美国还在用20世纪的关税武器恐吓时,中国已用21世纪的“资源-科技-规则”复合战略,写下大国博弈的新范式。正如《华尔街日报》所言:“降税只是序幕,真正的战争在稀土与芯片的战场。”

结语:定力与远见的胜利

5月10日的谈判桌上,中美代表交换的不仅是税率数字,更是两种发展模式的较量。中国的选择清晰而坚定——绝不以战略资源换战术缓和,绝不为虚假妥协损核心利益。这场博弈的终局,注定属于那些深谙“以时间换空间,以定力破讹诈”智慧的一方。

来源:科技伯乐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