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主播们在直播间内相互配合,以亢奋的情绪和极具煽动性的语言,催促老人们付款下单,还美其名曰 “抓住机会”。1588 元的链接刚下架,马上就推出 999 元的链接,同时不断强调这是 “最后的机会”,蛊惑老人们相信抓住链接就能抓住财富。据统计,在一场直播中,1588
在当下数字化浪潮席卷的时代,网络直播已成为大众生活的一部分,承载着娱乐、消费等多元功能。然而,在这看似繁荣的直播生态背后,却隐匿着诸多暗流涌动的陷阱。
2025 年 5 月 9 日一则令人痛心的报道,再次将直播行业的阴暗面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下:部分主播专门针对老年人,挂出空链接兜售所谓的 “发财机会”,宣称仅需 1500 元就能实现人生翻身,甚至抛出 “给 2 万元改口费就叫爹叫妈” 这般荒诞且极具蛊惑性的话术,诓骗老年人疯狂刷单,一场直播下来,主播及其背后的利益集团赚得盆满钵满,而众多老年人却陷入财富受损、精神受创的困境。
此类针对老年人的直播骗局,有着一套精心设计、环环相扣的 “剧本”。以近期曝光的 “雷总直播间” 为例,其直播被清晰划分为 “骗钱场” 和 “忽悠场”,二者相互配合,如同一场精心编排的闹剧,一步步将老年人引入深渊。
在 “骗钱场”,主播们挂出的链接毫无实际产品,仅有诸如 “雷总神秘礼 xx 号” 这样模糊的名称,搭配一张简单的礼盒图片,却没有任何产品详情介绍。这些空链接从高价位到低价位依次呈现,每个链接仅短暂挂出几分钟便迅速撤下,制造出一种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的紧迫氛围。
展开剩余80%主播们在直播间内相互配合,以亢奋的情绪和极具煽动性的语言,催促老人们付款下单,还美其名曰 “抓住机会”。1588 元的链接刚下架,马上就推出 999 元的链接,同时不断强调这是 “最后的机会”,蛊惑老人们相信抓住链接就能抓住财富。据统计,在一场直播中,1588 元的链接热卖 401 单,999 元链接售出 111 单,599 元链接 112 单,299 元链接 185 单,短短一小时,主播收入便超 87 万元,这些数字背后是老年人的血汗钱被疯狂收割。
而 “忽悠场” 则是为 “骗钱场” 铺垫信任基础的关键环节。主播主打感情牌,一口一个 “老爸老妈”,以亲切的口吻和 “为你好” 的话术,对老人们进行精神洗脑。他们编造各种荒诞离奇的剧情,诸如家族纷争、文物争夺等,宣称只要老人购买链接,就能参与到这些所谓的 “财富计划” 中,实现藏品变现,获得巨额财富。
不仅如此,还向老人们描绘美好的未来蓝图,承诺给予 “铁饭碗”,声称子孙后代能进入 “雷氏集团” 工作,甚至抛出 “变现后给两万元改口费” 这样诱人的诱饵,让老人们在虚幻的美好憧憬中逐渐丧失理智,心甘情愿地掏空腰包。
这些在年轻人眼中漏洞百出的骗局,为何却能对老年人产生如此强大的蛊惑力,让他们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从心理层面来看,许多老年人在退休后,社交圈子变窄,精神生活相对匮乏,渴望得到关注与认可。
主播们精准捕捉到这一心理需求,用亲昵的称呼、热情的态度和看似贴心的关怀,迅速拉近与老人的距离,填补他们情感上的空缺,使老人在情感上对主播产生依赖。
同时,老年人大多经历过艰苦岁月,对财富有着朴素的渴望,希望能够改善自身及家庭的经济状况,为子孙后代创造更好的条件。主播们利用这种心理,抛出 “发财机会”“财富变现” 等极具吸引力的诱饵,让老人在利益的诱惑下丧失理性判断。
在信息获取与辨别能力方面,老年人与年轻人存在明显差距。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世界变得愈发复杂多元,各种信息鱼龙混杂。老年人由于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相对较弱,缺乏系统的网络知识和信息甄别技巧,难以识别直播中的虚假宣传与欺诈手段。此外,部分老年人在面对新鲜事物时,存在一定的盲目跟风心理,看到直播间内其他人纷纷下单,便不假思索地跟随购买,进一步陷入骗局。
家庭层面的因素也不容忽视。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子女往往忙于工作,陪伴老人的时间有限,导致老人与子女之间的沟通交流减少,家庭情感支持不足。这种情况下,老人更容易受到外界不良信息的影响,将情感寄托于网络直播间,对主播的话深信不疑,甚至对子女的劝阻置若罔闻。
此类直播骗局,对老年人个体而言,首当其冲的便是财产损失。许多老年人辛苦积攒了一辈子的积蓄,在主播的哄骗下,短时间内便化为乌有。一些老人为了购买链接,甚至不惜向子女索要钱财,导致家庭关系紧张。除了财产受损,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遭受重创。
当发现自己被骗后,巨大的心理落差往往使他们陷入自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中,严重影响身心健康。有研究表明,经历诈骗后的老年人,患心理疾病的概率大幅增加,部分老人甚至出现失眠、食欲不振、精神恍惚等症状。
从社会层面来看,这种直播乱象严重扰乱了网络直播行业的正常秩序,破坏了社会诚信体系。直播平台本应是传播正能量、提供优质服务的平台,如今却被这些不法分子利用,成为诈骗的温床,这不仅损害了平台的声誉,也让公众对网络直播行业产生信任危机。
长此以往,将阻碍直播行业的健康发展,影响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更为严重的是,此类诈骗行为侵蚀了社会的公序良俗,破坏了社会和谐稳定。老年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本应得到关爱与保护,如今却成为被欺诈的对象,这无疑刺痛了社会的良知,引发公众对社会道德和法治建设的深刻反思。
为有效遏制此类直播骗局,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从多个维度进行治理。
平台作为直播内容的直接承载者,肩负着不可推卸的监管责任。应建立健全严格的主播准入机制,对主播的身份信息、资质背景进行全面审核,确保主播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合法合规的从业资格。
同时,加强对直播内容的实时监测,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及时发现并拦截虚假宣传、欺诈等违法违规行为。对于违规主播,要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包括警告、罚款、封禁账号等,并将其列入行业黑名单,限制其再次进入直播行业。
此外,平台还应加强对用户的安全教育,通过推送提示信息、开展线上讲座等方式,提高老年人的风险防范意识和信息辨别能力。
监管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打击直播诈骗行为提供坚实的法律依据。针对直播行业存在的监管漏洞,及时出台针对性的政策法规,明确直播平台、主播、消费者等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规范直播行业的经营行为。
加强对直播平台的日常监管,定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直播行为,对涉嫌诈骗的主播及相关人员,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同时,建立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加强公安、市场监管、网信等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协作配合,形成监管合力,提高监管效率。
家庭在预防老年人受骗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子女应加强对老人的关心关爱,增加陪伴老人的时间,主动与老人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心理需求,给予他们足够的情感支持。同时,要引导老人正确认识网络直播,帮助他们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防范诈骗的能力,提醒老人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要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不要轻易向他人转账汇款。鼓励老人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丰富精神生活,减少对网络直播的依赖。
老年人自身也应不断学习,提升自我保护意识。积极参加社区、社会组织举办的网络安全知识培训和防诈骗宣传活动,主动学习网络知识和防诈骗技巧,了解常见的诈骗手段和防范方法。在面对网络直播中的各种诱惑时,要保持冷静,理性思考,不要盲目跟风,不轻易相信主播的片面之词。遇到可疑情况,及时与子女或相关部门沟通咨询,避免上当受骗。
“专骗老年人,主播挂空链接卖‘发财机会’” 这一现象,绝不是孤立的个例,而是直播行业乱象与社会问题交织的产物。它给老年人带来的伤痛,给社会秩序造成的破坏,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
来源:汉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