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延续的古文明,您是否也对此深信不疑呢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30 07:00 1

摘要:所以,接下来的这几千文字,都将秉承客观求真的心态进行论述,如果各位看官观后有任何意见,还请在评论区进行赐教。因为,咱们今天要讲一个流传了一百二十多年的传说-四大文明古国。讲故事之前,咱们先认知一个事实,上世纪接受初等教育的人几乎都听过这样一个说法,说:“中国是

副标题:放眼看世界12-1900年,梁启超率先提出“四大文明古国”观点,一不小心被咱们奉为经典,然而真相到底是怎样?

(本文共计 3500 字,阅读完毕大约需要 11 分钟)

曾几何时,省愚记得彼时年幼,启蒙老师教导我们,一定要讲真话,面对学术,一定要客观。

所以,接下来的这几千文字,都将秉承客观求真的心态进行论述,如果各位看官观后有任何意见,还请在评论区进行赐教。因为,咱们今天要讲一个流传了一百二十多年的传说-四大文明古国。讲故事之前,咱们先认知一个事实,上世纪接受初等教育的人几乎都听过这样一个说法,说:“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没有断层的国度。”几十年来,甚至近百年来,您我他她对此深信不疑。

放眼看世界,世界真奇妙

而实际上,四大文明古国,仅仅是流行于20世纪中文世界的历史概念,您看时间地点已经有了相对紧缩的范畴。再者,其理论按照时间早晚顺序,以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此四处为人类文明最早诞生的地区进行论述。而这个概念只在东亚汉字文化圈比较流行,世界其他地方均以“文明摇篮”等字眼来称呼文明的发源地,通常也不将以上四个文明并称为最古老的古文明。

言及此,那么真正的国际视野下所认知的上古文明有哪些呢?我们又应该如何来看待“四大文明古国”其实并非被国际学界所接受的这一现象呢?咱们再继续推而广之,如今国人的世界观认知以及历史学认知当中,还有哪些其实并不是被国际主流学界所接受认可的呢?

放眼看世界,看见真实的纷纷扰扰,今日让省愚与大家一起用一篇短文讲清楚这里面的奥秘。

·“四大文明古国”的历史背景

首先,“四大文明古国”的概念,是由梁启超先生的原创,而他所提出的这一概念,有着其与时代使命交织的特殊性。

故事要从1900年开始讲起,梁启超先生在《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中提出“四大文明古国”,而这四个古文明分别是中国、印度、埃及与小亚细亚,其初衷并非单纯的历史学术分类,而是服务于民族救亡图存的现实需求。毕竟,您各位想想,1900年那是什么日子,八国联军凶猛袭来,满清的固执与义和拳民的天真根本招架不住马克沁机枪的威力。

所以,当时满清统治之下的华夏大地,面临列强侵略,梁启超随即通过强调中国作为“唯一延续的古文明”的思潮,激发国人的文化自信和危机意识。这一概念虽借用西方“古文明”术语,但其内涵具有鲜明的本土化特征。说到底,这不过是梁先生的一厢情愿罢了。

狮身人面像其实在《山海经》中有记载,有机会为大家讲述

值得一提的是,梁启超的划分也并非完全原创。早年的西方学者如威廉·麦克高希以及斯塔夫里阿诺斯等早已提出“五大文明摇篮”等类似概念,但均以古希腊为西方文明源头,带有“西方中心论”色彩。梁启超的调整则凸显了东亚文明的独立价值,是对西方话语体系的回应。显然,梁先生自己也知道,鄙视的国人能够听懂这声呐喊的人,也不至于去刨根问底这古文明到底起源于何处,所以,目的达到就行,试图唤起满目疮痍的生灵映射下的破碎山河,仅此而已。

但是,咱们站在当代的观点,这个说法似乎有着其学术概念的局限性。“四大文明古国”的划分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首先,其地理范围狭窄,完全忽略了美洲玛雅、安第斯文明及非洲撒哈拉以南的文明。并且,至少影响了几代国人对于世界上古文明的认知。比如年幼的鄙人,根本不知道原来撒哈拉以南也有古文明。

其次,文明延续性争议的唯一性,也是存在的。古埃及、两河流域文明虽政权消亡,但其文字、技术通过希腊化、伊斯兰化融入后续文明,并非完全“断裂”。所以,单纯定义中国是唯一,这话如果传到埃及与伊拉克人那里,他们或许会不接受的,

再者,名词定义标准模糊,梁先生未明确“文明”的定义,其理论上应该拥有的文字、城市、国家等要素,并未完全给出,由此导致学界长期争论。显然,不定义清楚的话,那文明的数量就可以有很多。

·国际学界的认知差异

既然都聊到这里了,咱们就把话题继续延展开,国际学界对“四大文明古国”的认知差异在多元文明的全球史观下,又是如何呈现的呢?

其实,现代国际主流学界更倾向于采用“多元文明”框架来定义上古那段时期。咱们举例论证:汤因比《历史研究》划分了21个文明,涵盖中国、苏美尔、玛雅等。学者亨廷顿《文明的冲突》提出8大文明体系,强调文明多样性而非等级,换言之,大家相互独立,没有高低之分。而学者布罗代尔的“长时段”理论则从物质文明、经济结构等维度重构历史叙事。

所以,拥有这种思潮的国际主流社会,显然还不清楚是如何冒出了“四大文明古国”的概念。

当然,在西方认知体系下,西方文明的特殊地位是客观存在的。

西方学界普遍承认古希腊、罗马对现代世界的奠基性影响,将其视为“海洋文明”代表,与“大河文明”形成对比,比如黄河文明以及两河文明都属于大河文明。前文提及的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虽肯定中国文明,但仍以地中海为古代文明互动中心。

其实,咱们仔细思考,我国考古对传统叙事也是有修正的。在咱们传统观念看来,我国古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并且在中原地区延展与发扬光大。但是随着近些年的三星堆与良渚等遗址的发现,毫无疑问地证明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不仅只在黄河流域,在长江流域甚至是辽河流域都是并存的,以此算是挑战了“黄河中心论”。

·国人认知与国际学界的分歧

上一段结尾说了咱们国人的认知与学界存在差异,其实这种差异的源头还是信息差。

首先,至今,在国际主流学界中,夏朝存在的争议是客观存在的。虽然咱们提出了诸多夏朝存在的侧面证据,但国际考古界长期质疑夏朝的真实性,因缺乏直接文字证据。尽管二里头遗址被部分学者视为夏都,但其与文献记载的对应关系尚未完全证实。读到此处,您如果有相应的考古文献学知识,还请在评论区赐教。

再者,咱们需要对所谓的“中华文明唯一延续论”进行再审视。

国内常强调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但国际学界认为古埃及象形文字通过科普特语影响阿拉伯字母,两河流域法律传统融入伊斯兰法系。更重要的是,中国历史上亦经历元、清等“异族”统治,文化融合而非单向延续。

此处必须要牵扯一个近年来得到广泛讨论的话题,即“西方伪史论”。可以肯定地说,该论断的非学术性是显而易见,更多像是阿Q精神的延续与发展。简述认为,该论断为部分民间观点质疑古希腊、古埃及历史的真实性,主张“西方文明抄袭中国”。然而,莎草纸文献、楔形文字泥板等考古证据已形成完整证据链,国际学界普遍视其为严肃学术问题,而非阴谋论话题。再者,鄙人认为,这样的论断咱们自己兴奋一下就行了,千万别传出去,容易被笑话的。

可以肯定地讲,咱们国内历史教育常隐含“历史必然性”思维,比如“某一件事是历史必然趋势”,但实际上,历史的发展有时候是无序的,这也符合“熵增加原则”。所以,国际学界更强调偶然性与复杂性。

·历史叙事的现实意义

对此,省愚认为,历史叙事的现实意义在于,梁启超先生当年的观点,更多出于民族认同的工具性,这才是该说法的初衷。

咱们现在回看史书,“四大文明古国”概念在20世纪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精神资源,是多少学者在苦难中坚定前行步伐的原动力,但其本质是近代民族主义建构的产物。

同时,这个说法一定程度上也彰显了学术与政治的张力。历史研究需平衡民族情感与客观性。在如今全球化时代的文明对话中,参考学者布罗代尔《论历史》倡导的超越“文明优劣论”,通过物质交流、技术传播等视角去重构全球史。毕竟,当外星人入侵地球的那一天,或许它真不管你是白种人、黄种人还是黑种人。您说对不?

文明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四大文明古国”概念的兴衰折射出历史叙事的权力本质。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咱们需以更开放的心态接纳多元文明观,同时通过扎实的考古和文献研究参与国际学术对话。历史认知的更新并非否定传统,而是为了在复杂现实中寻找文明共生的可能性。

·朝鲜有话说

咱们的近邻朝鲜,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度,想必已经看到此处的您对于那个国度的性格特征都了如指掌。

显然,朝鲜人不太同意这个地球上只有四个文明古国,他们在此基础上定义了“五大文明古国”,并且,将其大概率所属的“大同江文明”算作这个地球上的第五个文明古国。怎么样,您是不是从未听说过居然还有这样的文明?居然还有第五大文明?其实,意思都差不多,这个地球上除了自幼受到引导式教育的咱们,也没有太多人知道原来还有人定义过“四大文明古国”。

言及此,省愚认为朝鲜朋友们深信不疑的“大同江文明”似乎挺有意思的,将来合适的时机,鄙人为大家讲述“第五大文明”大同江文明的故事。

到此,今日的文章论述完成,如果您满意请留下您的红心,如果您不满意,还请评论区提出指正意见。如果可以,点击鄙人的头像,或许您还能看到更多符合您三观的作品。省愚在此谢过大家。

来源:省愚杂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