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潍城区作为“全国人工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点工作领航区”和“山东省智慧教育示范区”,始终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融合”与“创新”双向赋能为抓手,围绕“流程重塑—应用创新—模式变革”的递进式推进机制,坚持“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素养提升”的原则,通过教
在人工智能深度渗透生活、
科技革命重塑世界图景的今天,
科学创新教育
已然成为照亮青少年未来的火炬。
在潍坊,
一场教育革新正悄然发生
——通过构建全域覆盖的大科学教育生态,
各县市区竞相铺就创新人才培养的
“高速路网”。
从探索编程奥秘到解码航空科技,
从揭秘舰船工程到对话人工智能,
多维立体的科创课程体系
正为青少年的想象力插上翱翔的翅膀。
下面,
让我们一起走进潍坊
潍城区、寿光市、滨海区、峡山区
感受科技赋能成长的力量!
“躬行·致用·启新”科创教育多元筑梦
潍城区
潍城区作为“全国人工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点工作领航区”和“山东省智慧教育示范区”,始终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融合”与“创新”双向赋能为抓手,围绕“流程重塑—应用创新—模式变革”的递进式推进机制,坚持“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素养提升”的原则,通过教育数字化转型全面赋能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一条“科创教育全域覆盖、数字资源高效协同、创新人才系统培养”的“潍城路径”。
致力于打造科创教育新高地,投资 800 余万建 3200 平方米人工智能体验中心,秉持“展示、体验、交流、应用、提升”理念,配 200 余套设备、300 余节课程,让学生感知前沿变化。区域内学校建成标准化科创实验室,设施先进,实现“校校有特色、班班有资源”。依托潍城区智慧校园云平台,整合 6000 余项科创教育资源,支持师生便捷使用。同时不断丰富课程、拓宽体验,打造人工智能新型教学“潍城模式”,树立国内标杆,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全区构建“基础+拓展+创新”三级课程体系,覆盖人工智能、编程思维、无人机应用、创客设计等六大领域,形成“做中夯基础、用中提能力、创中育思维”的教学闭环。在具体实施路径上,注重“核心驱动,双翼协同”的协同推进。其中,“核心驱动”是指以科创课程建设为核心与支点,精心打造普适优质且特色鲜明的科创课程;“双翼”则分别是开发资源共享、教学融通的智慧平台,以及培养特长引领、协同共进的专业师资。这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和科创教学的全面数字化转型。建立“三维九级”动态评价体系,涵盖“知识掌握、实践能力、创新素养”三大维度,采用过程性记录、作品展评、竞赛积分等方式。推行“科创成长档案”,记录学生从参与活动到成果落地的全过程,作为综合素质评价核心依据。
为加速知识的应用转化,潍城区连续两年承办潍坊市数字嘉年华活动,举办区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搭建展示创作的舞台,交流宝贵的创新经验。基于活动中的卓越表现与成绩,精心筛选出一批具有潜质的科创小院士培育对象,建立科创小院士评选机制,通过校级推荐、区级答辩、专家评审三轮选拔,重点考查学生的项目成果、创新思维与团队协作能力。旨在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为潍城区的科技创新未来培育新生力量。
“三位一体”推动县域科创教育优质发展
寿光市
近年来,寿光市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县域科创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课程整合不足、技术支持不强、教育载体单一等难题,统筹规划、创新施策,逐渐形成了“科学教育筑基、信息科技赋能,实践活动育人”的“三位一体”立体化培养体系,打造县域科创教育新生态。
一、重构课程体系,夯实科学教育根基。以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为基础,进行基础课程重构,开发“科学探究+”实验课程体系,实施“常规实验+探究实验+家庭实验+项目化实验”梯度化培养,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提升动手实践能力。目前已建成跨学科实验中心12个,整理创新实验典型案例286个。自主开发《未来科学家》《蔬菜王国里的科学》《生态寿光》等37个主题校本课程,以“一校一案”打造学校科学教育特色品牌。
二、融合信息技术,构建智能教育生态圈。推进实验教学管理平台建设,将装备管理和过程监控纳入平台管理,实现区域共建共享,推动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有机融合。推动学校数字化资源提档升级,建成多个省级标准化科学实验室,高标准配备数字化传感器、3D打印机等先进设备,开发包含宇宙演化、细胞结构等15个虚拟仿真模块的VR科学探索资源库,建设“科技长廊”,丰富学生科技体验。部署AI教学分析平台,实时监测学生编程思维发展轨迹,借助大数据分析学生创新潜能,建立个性化成长档案。开展AI+教育试点,引进机器学习基础教学,开发Python可视化编程课程,切实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三、创新实践育人,激活科创人才潜能。联合宣传部、科协等部门举办科技劳动节,开展科技创新、发明创造、手工制作、互动体验等多元化科技劳动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潍坊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创新技能系列活动评选等6项比赛,累计289人获优秀奖次,32名教师获评潍坊市优秀指导教师,区域青少年科学素养测评优良率提升至82%,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45%,“懂科学、善创新”已经成为寿光学子的闪亮标签。
科创教育走进家庭,
打造全新学习“热”生态
滨海区
科创教育作为培育创新人才的关键路径,在当今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近年来,滨海区教育局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探索将科创教育拓展至家庭场景,通过构建 “家校联动、分层推进、成果共享” 的工作模式,成功搭建起 “学校引导-家庭实践-区域推广”的科创教育全新生态,为学生的创新素养培育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
一、家校联动,助力科创教育落地。明确“校校有方案、班班有任务、家家能参与”的工作目标。各校结合实际,制定家庭科创实验专项方案,细化实验内容、实施步骤。通过家校联动,利用家长会、班级群宣传科创实验意义,提供指导视频,消除家庭参与门槛,确保每个家庭都能轻松加入。
二、分层实施,提升活动参与实效。构建“基础型-拓展型-挑战型”三级实验体系,通过分层设计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基础型实验聚焦观察与趣味制作,如“彩虹牛奶实验”利用液体密度差异展现色彩扩散现象,“纸杯传声筒”直观演示声音传播原理,帮助低年级学生建立科学认知;拓展型实验融入工程设计思维,像“自制净水装置”需学生综合运用过滤、吸附知识净化污水,“太阳能小车”则结合能量转化原理完成模型制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挑战型实验以课题式探究为主,如“家庭能耗监测系统设计”,要求学生自主设计方案、收集数据并分析优化,激发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三级体系层层递进,助力学生实现科学素养的阶梯式成长。
三、成果推广,扩大示范引领效应。滨海区注重对家庭实验成果的推广,将家庭实验开展过程及原理讲解制作成视频,内容包含实验过程+原理讲解。视频首先在学校视频号发布,凭借学校与家长、学生的紧密联系,实现快速传播。同时,积极向潍坊市创新教育研究院公众号“创新日历”等平台投稿,借助市级平台的广泛影响力,进一步拓宽传播渠道。通过线上+线下推广模式,一方面,使家长和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科创实验的教育价值,从而提高重视程度;另一方面,生动有趣的视频展示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吸引更多家庭参与其中。通过持续输出优质内容,逐步营造出家校协同、多方参与的科创教育良好氛围,让更多学生在家庭实验中感受科学的魅力,实现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数字赋能
打造峡山科创教育新生态
峡山区
近年来,为深入贯彻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重要指示精神,峡山区通过馆校结合、数智融汇路径,促进了“科学+”教育的落地实施。
一是挖掘“环峡山湖”科创资源,推进学校科技馆建设。遵循“综合、体验、开放、创新”的理念,充分利用峡山航空航天研学基地、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等优秀科普场馆形成“环峡山湖”科创教育研学基地群,邀请专家教授到校授课并组织学生进行研学体验。以校为本开创了科学探索馆、科技走廊厅等科创教育场馆,馆校结合汇聚优质资源,潍坊峡山凤凰学校荣获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
二是构建“三维联动”科创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创新思维提升。打造“学科奠基+社团深化+生活浸润”科创教育体系,开展“AI+学科”融合课例研究,支持学生社团孵化AI创想、编程工坊等特色项目。同时家校社馆四位协同,开展全区中小学数字嘉年华活动,依托校园科技节打造泛在科创学习空间。
三是推动数智赋能教、研、学,夯实科创数字素养。实施层级数字化领导力提升工程,建立“一基一展一赛”数字化教学比赛机制,夯实数字教学本领。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信息素养提升活动、机器人竞赛、无人机比赛等各类科技创新竞赛,师生在市级以上科创教育竞赛活动中获奖累计达600余人次。
当科技浪潮奔涌而至,
潍坊正以创新的教育实践回应时代命题
——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科创星光的指引下,
奔赴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潍坊教育惠民一码通
非常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的教育诉求,您对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都可以通过下方“潍坊教育惠民一码通”留言给我们,我们将及时予以反馈回复。
(潍坊教育惠民一码通)
供稿:潍城区教体局、寿光市教体局、滨海区教育局、峡山区教体局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