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于承惠一生都在致力于将传统武术发扬光大,他之所以进入演艺圈也只是为更好的传承中华武术。
“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看明白了么。”
这是电影《箭士柳白猿》中,于承惠扮演的匡一民的一句台词。
虽为戏言,又何尝不是一代武学大师于承惠的肺腑之言。
于承惠一生都在致力于将传统武术发扬光大,他之所以进入演艺圈也只是为更好的传承中华武术。
但无奈生不逢时传统武术衰落,让于承惠空有满腔将传统武术发扬广大之情,却无大用武之地。
古往今来凡是能用圣被形容的人没有几个,而于承惠就是其中一个。在他逝去后,很多的媒体都用我国最后的剑圣来形容他。
用老百姓的说法有大造化的人多出生在灵气充沛的地方,有武圣之称于承惠就出生在素有人间仙境之称的山东蓬莱。
年少时的于承惠就展现出了极高的武术天赋,刀枪棍样样精通。
在这些形形色色的兵器之中,于承惠唯独偏爱剑,这也为他成为一代剑圣埋下了种子。
看到儿子天赋这么高的于父,把于承惠送进了专业的武术系统的学习中华武术。
进入武校的于承惠求知如渴,疯狂的吸纳一切武术知识,不断的精进自己的武学技艺。
在他21岁那年,于承惠一战成名。
在青岛市举办的武术大会中,年纪轻轻的于承惠一举夺魁。
这个冠军让于承惠拿到了进入山东省体育学院武术队的门票,从此开启自己跌宕起伏的武术生涯。
三年后的于承惠再次夺冠,凭借精湛的“醉剑”技艺于承惠把华东地区武术比赛的冠军收入囊中。
那时候的的于承惠踌躇满志,誓要在我国的传统武术圈闯出来一条路。大概是月满则亏,这一年的于承惠迎来了一个危及自己武术生涯的一个意外膝盖受伤。
受伤后的于承惠不能留在武术队了,他去了当地的一个机械厂当了工人。
尽管当时的处境没有那么的好,于承惠也没有放弃过自己对我国传统武学的热爱。
那时候的他平时上班,业余时间就练武。
白天当工人,晚上他就沉浸在武学的世界里挑灯钻研古籍。
功夫不负有心人,于承惠成功的复原了一套即将失传的双手剑法。
于承惠成功复原即将失传剑法的消息一传出,我国武术界一片哗然。这套剑法也彻底的将于承惠推向了一代武学宗师的地位。
之后的于承惠并没有停滞不前,师承螳螂门的他创造性的将门内绝学与剑法融合创造出了绝无仅有的螳螂剑法。
因为年龄相仿、经历相似,有很多人将于承惠称作是内地“李小龙”。
两个人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一个创造了螳螂剑法,一个创造了截教拳。
也都想让更多的人知道中国功夫有不少相同之处,后来也都走上了戏剧表演之路。
武学大成的于承惠迫切的想要把自己的毕生所学传授给后人,多年来奔走于传统武学的传播之路。
于承惠的理想是丰满的,将自己整理和独创的两套剑法发扬光大。
但是现实也是残酷的,传统武术凋零学的人很少。
因复原古剑法扬名的于承惠收到了一个邀请,宁夏武术队邀请他前去担任教练。
在宁夏武术队的于承惠毫无保留,想要把自己的毕生所学都交给学生。
深耕于武学的于承惠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会走上武打明星之路。
这一年电影《少林寺》开始筹拍,导演张鑫炎在全国四处求访武术高人。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比赛上看到了于承惠技艺精湛的“双手剑法”。见多识广的张鑫炎也被于承惠表演性与实战性结合的天衣无缝的剑术惊艳了,当即邀请于承惠出演自己的电影《少林寺》。
令张鑫炎没有想到的是面对这么好的机会,于承惠竟然丝毫的不为所动。
毕竟能一边当工人一边钻研古书复原古剑术的于承惠,怎么会为了名利去拍电影呢?
于承惠以自己忙于武术队的训练为由拒绝了张鑫炎,但是见识过于承惠“双手剑”的精妙之处的张鑫炎又怎么会放弃。
为了自己的电影,张鑫炎几次三番的上门拜访于承惠。
但是每次都铩羽而归,有一次眼见又要失败的张鑫炎说拍电影也是传承武术。
毕竟有那么多的人会看电影,看到电影中的精彩绝伦的武打画面自然会感兴趣去学习。
这席话打动了于承惠,最终他答应出演电影《少林寺》。
参演后的于承惠应剧组邀请来到郑州与其他演员一起参加集训,这些演员中就有现在大名鼎鼎的武打明星李连杰。
几人都在武术上颇有造诣,一拍即合的想要拍最真实的武打动作。
电影中的所有武打动作都是真刀真枪,让观众们看的十分过瘾。
不出意外电影叫好声一片,取得的电影票房有1.6之多。
那可是1982年,一毛钱就可以看一场电影的时候。
这部电影让于承惠在演艺圈有了名气,邀请他出演的戏约也变多了。同年他参演了电视剧《武松》,并在这部剧中担任武术指导。
次年又应邵氏电影公司邀请参加《少林小子》的拍摄,这部电影再次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于承惠成为了香港电影圈里小有名气的武打演员。
1988年于承惠迎来了武侠动作片《黄河大侠》,再次掀起一股了武侠热,也彻底奠定了自己武术大师的形象。
后来的他参演很多的电影,也相继担任一些电影的武术指导。
再后来电视剧行业兴起,于承惠又开始转战电视剧,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堪称经典的武打片段。
很多九零后和零零后心目中的武学宗师形象都来自于他,长髯飘飘须发尽白的武术大师。
于承惠在自己七十多岁的时候,全程无替身的拍完自己的最后一个武打作品《剑士柳白猿》。
剧中的他和现实中的他很像,都是沉迷于武学的高手。
晚年的于承惠也没有放弃对更高武学造诣的追求,他将剑术、诗词和书法创造性的融合在了一起,创造出了一种独树一帜的东方运动美学。再厉害的人也会迎来死亡,2015年身患肺癌的于承惠溘然离世。
很多媒体都在悼念这个将一生都献给武术的老人,大家说他是我国最后的“剑圣”。
于承惠的离开对于传统武术来说,不仅仅是高手的离开,更像是一个时代的落幕。
来源:锅锅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