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历史上的广州书院众多,据《儒林芳草:广州书院史话》一书记载,清代的广州仅在越秀古城区内便有书院数百家,人称“书院多过米铺”,但这些书院如今大多不存,老城区内还有万木草堂、青云书院等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广州现存最古老的书院在哪?它就是位于黄埔区萝岗街萝峰山麓的玉
历史上的广州书院众多,据《儒林芳草:广州书院史话》一书记载,清代的广州仅在越秀古城区内便有书院数百家,人称“书院多过米铺”,但这些书院如今大多不存,老城区内还有万木草堂、青云书院等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广州现存最古老的书院在哪?它就是位于黄埔区萝岗街萝峰山麓的玉喦书院,这座始建于南宋的书院,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是广州市内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书院之一。
玉嵒书院前身为“种德庵”,是萝岗钟姓始祖钟遂和所建立,其子钟玉嵒幼年便种德庵读书,南宋开禧元年(1205年)中甲科进士,官至朝议大夫。
钟玉嵒告老还乡后,对种德庵修缮扩建,并更名为“萝坑精舍”,在此讲学教育乡中子弟。钟玉嵒去世后,其子钟仕绅为纪念父亲将书院更名为“玉嵒书院”。
到了明代,玉嵒书院开始声名远播,文人墨客、官僚名流慕名而来者数不胜数,为书院与寺庙留下许多石刻和墨宝,其中著名的有朱熹、文天祥的诗词,海瑞的联句,郑板桥的字画和拓本等。
玉喦书院与萝峰寺已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二者连为一体,占地1348平方米。书院的余庆楼、玉喦堂、萝坑精舍、东西斋与萝峰寺的观音殿、天尊堂、韦驮香座、僧寮等檐梁相接,幽静清雅。依山势向东还建有山高水长亭、候仙台、催诗台、文昌庙、清风亭、金花庙等。看起来似乎很大地方,其实走马观花的话,半小时足够,慢慢游览的话,1小时也就差不多了。
书院前有鸳鸯井,拾阶而上便是余庆楼,有对联“琴书世泽,俎梪名山”,琴和书是传承文化、启迪智慧的重要载体,琴书世泽意味着传承文化,俎梪是古代祭祀仪式的器具,象征着文化传承和宗教信仰。
两旁建筑有着典型的岭南韵味,每一副对联,每一处灰雕都寓意深刻,处处展示着传统文化的力量。
欣赏岭南建筑,一定要记得看屋顶,因为传统的岭南建筑屋顶都是一幅画、一卷书、一个个历史故事。
玉喦书院屋顶上同样有很多历史故事和传统装饰,中间是“八仙耍乐”、两旁分别是“子晋登仙”和“羲之放鹤”,每幅灰雕都是历史典故,每个装饰都有讲究。
和合二仙也出现在屋顶上,这两位充满喜气色彩的神仙,专门司管人间团圆、和美之事,更是保佑婚后新人百年和好的神祇。
看完书院后别急着返回,从东面继续前行,在山高水长亭前是俯瞰书院屋顶的好角度。
山高水长亭里有明代大儒湛若水题词的“山高水长”四字,湛若水是广州增城区新塘人,老家离玉喦书院不远。
山高水长亭旁有文昌庙,据说湛若水曾来萝岗赏梅游书院,看玉喦书院位置绝佳,便想将书院左侧现文昌庙所在空地购置为自己未来的墓地。钟氏族人心想,书院内供奉着先祖钟玉嵒,不能随意卖给别人,但碍于湛若水的权势和影响,便在此地修筑文昌庙,以供奉文昌君为由拒绝了湛若水。
文昌庙旁还有一棵千年荔枝树,据说这是广州有记载的树龄第二长的古树,是一棵野生荔枝树,这棵古树在明代时已需两人合抱。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番禺、南海一带大雪,满山树木大部分被冻死,这株古荔枝树也被严重冻伤,乡人都以为它难逃死劫。岂料第3年春天,这棵荔枝树的树茎底部又长出嫩芽,重焕生机。
继续前行,顺着阶梯可以下到山脚,整座书院的游览行程不走回头路,形成一个环线,不用1小时,便走过了广州保存最好书院的800年历史。
玉喦书院是宋代岭南主流学派“菊坡学派”的发祥地之一,对整个岭南文化、广府文化产生过深远影响,是萝岗钟氏历代承传家学之地。当广州曾经多过米铺的书院,大多都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时,玉喦书院依然相对完整,“琴书世泽,俎梪名山”,文化的传承就在一代代人的朗诵声中,就在玉喦的书香意境中。
来源:木子弓长的驴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