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条清澈的河流,一座形似虎头的山峦,大寨村便坐落于这座山的下方。那里有七条沟壑、八道山梁和一面山坡,层层分布的梯田十分平整。郭兰英所演唱的《敢叫日月换新天》这首歌,将大寨村别具一格的自然景致以及村民们的拼搏精神展现了出来。如今的大寨,早已不再是昔日那个依赖天气
一条清澈的河流,一座形似虎头的山峦,大寨村便坐落于这座山的下方。那里有七条沟壑、八道山梁和一面山坡,层层分布的梯田十分平整。郭兰英所演唱的《敢叫日月换新天》这首歌,将大寨村别具一格的自然景致以及村民们的拼搏精神展现了出来。如今的大寨,早已不再是昔日那个依赖天气决定收成的贫困小山村,而是转变为一个生机勃勃的新农村。
漫步于七月的虎头山上,入目皆是枝繁叶茂的树木。曾经一片光秃的山头,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了森林公园。大寨人历经几代人的拼搏,将贫瘠的山坡改造成了错落有致的梯田,还修筑了蜿蜒向上的水渠。这些建设成果不但让当地的自然环境焕然一新,更成了大寨人倍感骄傲的绿色珍宝。
郭凤莲于1947年9月出生在山西昔阳的一户普通农家。16岁时,郭凤莲便跟着大人们上山劳作。彼时的大寨,是个一贫如洗的小山村。全村人都在为解决温饱问题而犯难,郭凤莲和她的“铁姑娘队”每日天还没亮就上山,天黑了才返家。她们凭借最简陋的工具,在石头缝中开垦农田。手上磨出血泡是再平常不过的事,然而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
郭凤莲回忆道:“那时候哪有什么收入呀,白天忙着修梯田,晚上还要去修房子。就一心想着多产些粮食,完成国家任务后能有饭吃,把剩下的粮食卖了换钱,好给家里添件新衣裳。”
大寨的村民们凭借坚韧不拔的意志,于石头山上开垦出了层层错落的梯田,缔造了“七沟八梁一面坡”的非凡成就。大寨人这般埋头苦干的精神,使得大寨成为全国争相学习的楷模,“农业学大寨”的响亮口号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郭凤莲也从“铁姑娘队”的队长逐步成长为村党支部书记。
然而,仅仅依靠种地始终难以实现富裕。1978年,大寨出售了三十多万斤玉米,每斤仅售八分钱,整个村子的收入仅有两万多元。那年冬季,身为候补委员的郭凤莲出席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所讨论的内容使她深受启发,她由此开始思索大寨的发展前景。
郭凤莲回忆道,看到大寨依旧保持着原来的模样,她内心格外痛苦。1991年再度出任村支书后,她头一回切实体会到了大寨和其他先进村之间的差距。那年冬天开会时,听着别的村支书汇报着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收入,而她连几十万都拿不出来,羞得满脸发烫。她表示:“大寨和小岗的情况不一样,陈永贵老书记虽然不在了,但我还在!”
此次会议让郭凤莲深受触动。她明确认识到,仅仅依靠种植粮食难以实现富裕。大寨若要发展,就必须探寻新的途径。然而,具体该如何推进,她心中也没有明确的方向。
初春时节,郭凤莲领着村干部以及村民代表前往外地考察。他们走访了河北、山东等地的先进村庄,目睹了当地开办企业、发展副业的繁荣场景。返回后,村民们深受触动,都纷纷表示:“咱们也得设法让日子富裕起来。”
郭凤莲表示:“大寨人有个特性,一旦认准了方向,就会全力以赴地去干。”在她的引领下,村子开始试着开办企业。起初建了一家小型饮料厂,随后又开展了羊毛衫加工业务。尽管起步困难重重,但好歹是踏出了第一步。
彼时,条件极为艰苦。因村里资金匮乏,郭凤莲便率先引领集资事宜。鉴于设备粗陋,工人们便自行着手改造。由于产品销路不畅,她就携带着产品四处推广。在最为艰难的时刻,工厂甚至无力发放工资,然而众人皆未选择放弃。渐渐地,企业逐渐呈现出向好的态势。饮料厂接到的订单增多,羊毛衫的销路也得以打通。村民们看到了曙光,工作的劲头愈发高涨。郭凤莲又带领大家开拓旅游业,将虎头山打造成旅游景点,开办了农家乐。
郭凤莲表示:“如今回想起来,当时完全是在摸索中前行。不过,我们大寨人不怕吃苦受累,只怕没有前进的方向。”
郭凤莲表示:“如今大寨这俩字可值钱啦,就凭借这个品牌,村里在企业中能占25%的股份。”谈及这些年的变迁,她的眼眸中闪烁着光芒。往昔靠天讨生活的小山村,如今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企业,村民们的生活也改善了许多。
实现转型并非易事。起初创办企业时,村里的人都不懂得如何经营,在发展过程中遭遇了诸多挫折。郭凤莲便带领大家在实践中学习,逐步探寻前行的方法。如今回忆往昔,她表示最艰难的阶段已然过去。“各项基础设施都已建设完成,面临的压力小了很多,当下只需脚踏实地稳步向前。”
立于虎头山巅向下眺望,往昔的梯田已然改头换面。曾经种植玉米与小麦的土地,如今已然被核桃树和枣树所覆盖。曾经引领“铁姑娘队”于石头山上开垦荒地的青春少女,如今已成为两鬓斑白的老者。然而,郭凤莲身上的那股精神劲儿丝毫未减,她表示这是大寨人骨子里的特质,是在青石板上磨砺出来的。
村里的人都在说,郭书记都这把年纪了,还如此拼命。郭凤莲听后笑着说:“我这一生就做了一件事,那便是把大寨建设得越来越好。如今条件改善了,更得努力好好干。”从当初的开荒种地到后来兴办企业、发展旅游,大寨人的奋斗途径有了变化,然而那股不服输的劲头却始终如一。
郭凤莲的两个儿子都颇有成就。大儿子贾小军投身煤炭生意,二儿子从事化肥销售,均成为了企业家。最令郭凤莲动容的是,贾小军尽管生意规模庞大,却一直心系家乡。他时常说道:“妈,咱们富裕了不能忘根,要为家乡做点实事。”
贾小军自小就对佛教抱有浓厚兴趣。每次返回大寨,他总会到虎头山去逛一逛。瞧见普乐寺的残迹,他内心满是酸涩。这座始于明代建立的古寺,往昔香客众多、烟火旺盛,是周边百里信徒们顶礼膜拜的神圣之地。1963年那场极其严重的洪水将寺庙冲垮,仅余下几处断墙残壁。
某天吃晚饭时,贾小军突然跟郭凤莲讲:“妈,我打算重新修缮普乐寺。”郭凤莲先是一愣,接着笑着回应:“这是件好事呀,你要是需要村里配合,尽管提出来。”
重新修建古寺并非易事。贾小军先在县、市两级的相关部门来回奔波,办理各类审批手续。接着,他把古建筑专家请来,对设计方案进行反复研讨。为了让寺庙恢复往昔模样,他特意前往五台山、峨眉山等地方考察,还查阅了海量的历史资料。
2005年春季,重建项目正式启动。贾小军拒绝了很多生意,时常守在施工现场。从材料选取到工程施工,他都亲自把控。所采用的木材是从云南运来的优质红松,砖瓦是专门订制的仿古建筑用的青砖,就连彩绘使用的颜料也是传统的矿物颜料。
在工程最为吃紧的阶段,恰好碰上了冰天雪地的时节。工人们迎着凛冽的寒风坚持施工,贾小军便安排人煮了驱寒的姜汤送到施工现场。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匠感慨道:“我这一生都在修缮庙宇,还从未遇见过如此尽责的雇主。”
2007年5月24号,重新修建好的普乐寺举办了盛大的开光典礼。当日晴空万里,虎头山上聚集了众多人。来自五台山的高僧主持了这场法会,那婉转的诵经声在山间缭绕。郭凤莲望着光彩夺目的大殿,又瞧瞧儿子被太阳晒得黝黑的面容,眼睛忍不住湿润了。
日落时分,普乐寺坐落在虎头山上,钟声清脆而绵长。郭凤莲站于村委会的大门前,凝视着那飘着袅袅炊烟的村落,脸上浮现出了满足的笑意。大寨,这片往昔缔造了奇迹的土地,正谱写着崭新的故事。
来源:农家事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