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岁牺牲的秋收起义总指挥:毛泽东哭着说 “还我卢德铭”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2 01:20 1

摘要:“还我卢德铭!”1927 年 9 月 23 日,江西芦溪山口岩的枪声中,毛泽东撕心裂肺的呼喊穿透历史尘埃。这位秋收起义的总指挥,年仅 22 岁的川中少年,用生命为中国革命保存了火种。他的故事,是一部浓缩的红色史诗。

“还我卢德铭!”
1927 年 9 月 23 日,江西芦溪山口岩的枪声中,毛泽东撕心裂肺的呼喊穿透历史尘埃。这位秋收起义的总指挥,年仅 22 岁的川中少年,用生命为中国革命保存了火种。他的故事,是一部浓缩的红色史诗。

1905 年,卢德铭出生于四川自贡双石乡一个盐商家庭。父亲卢安炳原想让他继承家业,却被少年一句 “好铁要打钉,好男要当兵” 震惊。1921 年,卢德铭考入成都公学,在《新青年》的启蒙下立下宏愿:“要打倒列强,铲除军阀,只有靠枪杆子的实力才行!”

转折发生在 1924 年:卢德铭持同盟会元老李筱亭的推荐信面见孙中山。面对 “当今国民革命之首要任务” 的考题,他挥笔疾书:“革命之要,在于唤起民众,武装民众!” 孙中山拍案叫好,当场批示:“破格录取黄埔二期!”

在黄埔军校,卢德铭以 “文武双全” 闻名。他组织 “火星社” 传播革命思想,在廖仲恺追悼会上发表慷慨演讲,声泪俱下感染全场。聂荣臻回忆:“他是黄埔最出色的共产党员之一,战术课总是满分。”

1925 年东征陈炯明,卢德铭率 60 名学生军化装潜入敌营,用椰子壳传递情报,为攻克惠州立下奇功。叶挺称赞:“德铭同志是天生的将才!”

1926 年 5 月,卢德铭随叶挺独立团挺进湖南,开启北伐征程。在渌田镇阻击战中,他率一个连坚守三天三夜,打退敌军五次冲锋,最后挥舞大刀冲入敌阵,全身负伤仍不下火线。此役为北伐军打开湘东门户,叶挺亲赠战马 “白龙驹”。

汀泗桥战役是他的封神之战:1926 年 8 月,卢德铭率敢死队攀绝壁奇袭敌炮兵阵地,配合主力全歼吴佩孚精锐。吴佩孚哀叹:“此子不除,吾无宁日!”

1927 年 6 月,卢德铭临危受命组建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他巧妙安排宛希先、何挺颖等共产党员担任连排长,将这支部队打造成 “红色堡垒”。周恩来评价:“德铭同志为党保存了一支火种。”

1927 年 9 月 9 日,秋收起义爆发。卢德铭率警卫团从修水出发,却遭遇邱国轩部叛变,部队损失过半。在文家市前委会议上,师长余洒度坚持 “攻打长沙”,卢德铭拍案而起:“现在敌强我弱,再攻长沙就是送死!” 他转身向毛泽东敬礼:“我坚决支持毛委员的主张!”

芦溪突围战成为绝唱:9 月 23 日清晨,起义军在山口岩遭国民党军伏击。卢德铭亲率一个连抢占制高点,用机枪压制敌人火力。当后卫部队即将突围时,一颗子弹穿透他的右胸。临终前,他将怀表交给警卫员:“告诉毛委员…… 革命必胜!”

牺牲细节:当地农民周仁榜冒险掩埋遗体,在茶树下埋下卢德铭的皮带扣。48 年后,这枚刻着 “德铭” 的铜扣成为陵园镇馆之宝。

卢德铭牺牲后,毛泽东多次痛惜:“他是我军最年轻的将才!” 朱德评价:“德铭同志用生命为井冈山道路奠基。”

后世铭记

1982 年,江西芦溪建成卢德铭烈士陵园,杨得志题写碑文;2009 年,卢德铭被评为 “100 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之一 。自贡市将仲权镇中学改名 “德铭中学”,校园内矗立着他的戎装塑像;2024 年,卢德铭故居升级为 “四川省党员教育培训基地”,年接待游客超 30 万人次。

游客留言
“22 岁的生命太短,但他的信仰穿越百年。”
“山口岩的茶树年年开花,那是卢总指挥在笑看盛世。”

卢德铭一家满门忠烈:

兄长卢德丰:1928 年组织农民暴动,被国民党军腰斩于自贡街头;恋人颜瑞琴:终身未嫁,临终前仍念叨 “德铭哥说要回来娶我”;侄子卢良惠:1949 年参加渡江战役,牺牲时紧抱炸药包与敌同归于尽。

细节感人:卢德铭牺牲时,口袋里装着两封未寄出的信。一封给母亲:“忠孝难两全,恕儿不能尽孝。” 另一封给颜瑞琴:“待革命胜利,我定骑白马娶你。”

卢德铭牺牲时,警卫员从他上衣口袋掏出半块银元 —— 这是他仅有的私人物品。而他留下的,是一支走向井冈山的队伍,是 “农村包围城市” 的战略火种,是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

今天,在芦溪烈士陵园,每年清明都有年轻人自发前来。他们献上鲜花,诵读《西江月・秋收起义》,在纪念碑前许下誓言:“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22 岁的卢德铭,用热血染红了军旗,更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信仰的力量。他的故事,永远在告诉我们:真正的革命者,永远年轻。

来源:3C捕快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