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华有这样一位传奇母亲,世间罕有女子能与她匹敌。她襄助丈夫成为元帅,她养育的三个儿子都成了高官,她自己,被视为“能力比任何男人都强”。5月11日是母亲节,而她,又被举世誉为:中华贫儿教育之母。今天,徐宗汉这个名字,和她不为人知的故事,当得天下人一句盛赞!她出身
中华有这样一位传奇母亲,
世间罕有女子能与她匹敌。
她襄助丈夫成为元帅,
她养育的三个儿子都成了高官,
她自己,
被视为“能力比任何男人都强”。
5月11日是母亲节,
而她,又被举世誉为:
中华贫儿教育之母。
今天,徐宗汉这个名字,
和她不为人知的故事,
当得天下人一句盛赞!
她出身不俗,
广东香山徐氏,赫赫有名,
她的亲叔叔,
是中国近代最大的房地产商、
最大的茶叶出口商;
她的父亲创办了,
中国第一家石版印刷图书机构。
香山巨富,豪门千金,
仆从成堆,钟鸣鼎食,
这便是她的少女时代。
但这位闺阁女儿,
和别的富家小姐可太不同了。
中国近代第一个民主革命团体:
兴中会成立后,
引得她的人生,
澎湃起革命的风骨和激情。
革命潮起,女学初兴,
她为创办女校,
变卖了自己最心爱的首饰。
时代的洪流,
即将席卷出前所未有的改变,
她给自己改名徐宗汉,
一个“宗”字,寓意她,
要成为受人尊崇的一代宗师,
一个“汉”字,
寓指她要做顶天立地、
忠肝义胆之侠客。
徐宗汉,一个柔情女子,
却予自己这样最男儿的名字。
一切既是天命,
便注定她要背负起,
一段比男子更悲壮传奇的,
波澜万丈的人生!
1907年,
徐宗汉加入中国同盟会,
还把自己居住的豪宅,
作为会员们活动的据点。
此时,
她遇见生命中最为重要的男人:
黄兴。
他是同盟会中,
地位仅次于孙中山的领导人物,
如果说孙中山是思想家,
负责精神的传播,
那么黄兴就是实干家,
拎着脑袋带兵起义。
黄兴,左二
在辛亥革命之前,
黄兴先后参加和指挥九次起义,
最为悲壮的,
便是广州黄花岗起义,
而这其中,
徐宗汉是最为关键的人物。
她以富家名媛身份为掩护,
七次往返于广州,
把暴动的规划、
时间等机密文件,
传递给联络人。
她还率自己的亲友,
冒死为义军运送军火,
在行李箱里,
装满子弹和炸药……
可谓是举家共赴,黄花之役!
起义那天,
黄兴胸前绑满炸弹,
手持双枪带兵直扑清军总督署,
可惜,这场轰轰烈烈的战斗,
以损失惨重的失败告终。
黄兴身负重伤,手指断掉两根,
危急关头,
是徐宗汉救走并护送他,
到香港养伤。
当时黄兴的伤势要立即手术,
需至亲家属签字,
徐宗汉和他只是战友,
却没有丝毫犹豫,
以妻子的名义签了字。
她悉心照料黄兴至痊愈,
情,不知何所起,
彼此却已经一往情深,
1911年,
黄兴和徐宗汉正式结为夫妻,
乱世相爱,
从此共赴家国悲欢!
“黄花正气·巾帼风骨——徐宗汉与中国民主革命展”报道照片。
也是这一年,清廷发了通缉令,
照片上两个人,
其中一位就是徐宗汉。
世人原只知道她是黄兴的妻子,
却不知道她是近代革命中,
那么重要的女性人物。
而对黄兴而言,
妻子徐宗汉,
是比自己还要厉害的强人。
武昌起义时,
是徐宗汉护送黄兴前往,
她动用自己超强的社会资源,
瞒过盘查严苛的清兵,
帮助黄兴顺利抵达武昌。
20多天,夫妻俱在前线浴血,
黄兴指挥革命军战斗,
徐宗汉则组织成立临时医院,
顶着炮火抢救伤兵。
这场起义,
敲响清王朝覆灭的丧钟,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
黄兴被各省推举为大元帅,
孙中山就职临时大总统。
世人这样评价黄兴,
亲手终结千年帝制的大人物,
无公则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
而黄兴说,没有妻子的襄助,
就没有他的今天。
1913年二次革命,
黄兴组织讨伐袁世凯,
刚生完孩子的徐宗汉,
不顾一切来到他身边,
传递情报,安排人手;
1914年,为躲避暗杀,
黄兴孤身去往美国,
因肝病吐血,
徐宗汉再次远渡重洋,
奔赴丈夫身前照料,
并协助他继续革命工作。
两年后袁世凯暴毙,
夫妻二人回到国内,
可悲哀的是,
黄兴为国事操劳过度,
年仅42岁就撒手人寰。
这一生,徐宗汉于黄兴而言,
不单单只是妻子,
贯穿于两人爱情之中的,
是熊熊战火和为国斗争。
她承载了他太多的人生负重,
和炽热感情,
他称她为“宗汉弟”,
写给她的信里,
字字句句都是情和恩:
“弟(宗汉)在家保育儿辈,
我极心感恩……
我的责至大、至危、至暂,
你的责至细、至久、至难,
可见,你的责任比我的更艰巨!”
黄兴病危时说:“她不是内助,
她根本是并肩作战的伙伴、战友,
而且,
她的能力比任何男人都强,
尤其是比我强。”
黄兴说的没错,徐宗汉确实强,
她背负的不只是家,更是国。
民国成立后,
她负责妇女解放事宜,
成立上海中华女界联合会,
呼吁捐款救济难民。
她还支持共产党人,
创办第一份妇女刊物《妇女声》,
五四运动后,
她资助有志青年留学国外,
为此耗尽家财,
生活一度陷入困顿。
可此热血难凉,此心志不改,
1922年,徐宗汉又资助中共,
开办第一所妇女干部学校。
五年后国民革命军北伐,
她肩上担了新的事业:
贫儿教养。
她早年在南京成立贫儿教育院,
被孙中山题名:
“开国纪念第一贫儿教养院”。
后来在安徽创办农场,
作为贫儿劳动实践场地。
1931年,她不顾自己疾病缠身,
辗转于美国、墨西哥、巴西,
为贫儿教养、
为东北抗日义勇军,
向当地华侨募捐。
这位年近六十的老太太,
泣血演讲,声泪俱下,
她为祖国,
募捐到许多物资和支援资金,
甚至募捐到一架战斗教练飞机。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际,
徐宗汉,
拖着患有严重心脏病的身体,
带着贫儿到国外募捐,
向所有华侨宣传抗日救国。
从辛亥革命的武装起义,
到国民革命,再到抗日战争,
徐宗汉为中华民族,
披肝沥胆奉献了一辈子。
国民党文官办事处,
给她明令褒奖,
赞她为“一代女杰”。
共产党则视她为亲密挚友,
多年间,
她真诚拥护孙中山的“联俄联共,
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帮助我党和爱国进步人士,
同董必武、周恩来等领导人,
多有往来。
1940年后,
对国民党腐败十分不满的她,
移居重庆,
余生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徐宗汉(右二)同邓颖超、周恩来在重庆合影
为妻则强,为国则勇,
为母则刚。
在徐宗汉的一生中,
母亲,
是她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
黄兴英年早逝,留下五子三女,
除了两个儿子是徐宗汉所出,
一个女儿是收养外,
其余的都是第一任妻子所生。
八个孩子,
最小的一个还是遗腹子,
徐宗汉事事照料,
不可谓不艰辛。
可是这位母亲,
把爱发挥到了极致,
每个孩子她都一视同仁,
倾尽一切,对他们关怀备至。
她以无比的坚韧、顽强,
把他们一个个,
都培养成了像他们父亲一样的,
为国为民的栋梁之材。
长子黄一欧,
20岁获得少将军衔,
新中国成立后,
成为省政协副主席;
次子黄一中,
民国时任统计处处长,
建国后任全国政协委员;
三子黄一美,
曾在国民政府任职,
1949年因不愿去台湾省,
在暗杀活动中被伤;
四子黄一球,
中华航空公司工程师;
五子黄一寰,
后改名黄乃,
他是黄兴所有孩子中,
经历最为悲惨的。
双目失明,遭三任妻子抛弃,
却以顽强毅力发明了盲文,
被称为:中国盲文之父。
建国后任全国政协委员,
深受毛主席称赞。
黄乃,点击图片可阅读他的故事
长女黄振华,幼女黄德华,
都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高材生,
建立以支持中国大陆教育为主的,
美国黄兴基金会;
次女黄文华,
北京大学毕业,
马来西亚共产党创始人,
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
虎父无犬子,将门出虎女,
黄兴了不起,
他身边的女人徐宗汉,
更是了不起!
在教养儿女一事上,
徐宗汉最看重四个字:
以身作则。
为了方便革命,方便交流,
她自学英语、马来西亚语,
成为帮助黄兴的翻译官。
孙中山听不明白湖南话,
又是徐宗汉学会了当地方言,
充当同声翻译,
周围人都很震惊于她的毅力。
她的这种学习、办事能力,
终其一生都没有消失,
无论遇到何事,
始终能够乘风踏浪,百折不挠。
她一心为家国献身,
为教养抚育中国贫儿,
她把黄兴留下的财产,
连同她自己的全部积蓄,
都投入进了这项教育事业。
世人盛誉她为:
中华贫儿教育之母。
当年黄花岗起义,
手榴弹在拆卸过程中出了问题,
谁也不敢轻易碰动,
生怕当场爆炸。
徐宗汉一介女子,
敢为天下先,
自己找来技术书籍,
不断进行参考比照,
最终成功拆卸。
后来,她竟能将炸药制造、
炸弹装配这些专业技术,
都了然于胸,
成了自学成才的炸弹专家。
拥有这种惊人能力、
奉献气节、超凡勇气的母亲,
何愁教不出厉害的子女?!
1944年抗战胜利前夕,
徐宗汉病逝于重庆。
在她的墓志铭上,
刻着她一生的赫赫功绩:
巾帼侠女,
为中国民主革命冲锋在前;
女权斗士,
为妇女解放事业披肝沥胆;
贫儿教母,
为儿童教育事业倾其所有;
民族英雄,
为抗战奔波十年爱国情深。
天生豪杰,雄武是将,
奔走一生,功在旗常,
世间竟有如此奇女子,
能干革命,助夫君,
能育英杰,昭后人,
能匡社稷,卫家国,
她用大爱照亮乱世黑暗,
书写一段闪耀中华、
荡气回肠的女侠传奇!
今天母亲节,
这是属于她的节日,
让我们一起,
向这位伟大的中国母亲,
致以最深最诚的敬意!
来源:华人星光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