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 年 5 月,一起涉及滴滴聋哑司机偷拍女乘客的事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该事件不仅暴露了个人隐私保护的漏洞,也揭示了平台监管机制的不足,引发了公众对隐私安全和平台责任的深刻反思。
2025 年 5 月,一起涉及滴滴聋哑司机偷拍女乘客的事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该事件不仅暴露了个人隐私保护的漏洞,也揭示了平台监管机制的不足,引发了公众对隐私安全和平台责任的深刻反思。
5 月 9 日,一位 IP 地址为上海的女子在社交平台上发帖,称自己在乘坐滴滴网约车时,被聋哑司机偷拍了车内的视频。这些视频不仅被上传到了某短视频平台,还被转载到其他平台并获得了大量点赞。女子的熟人偶然发现这些视频后,她才意识到自己在车内被录像。更令人震惊的是,该女子在帖子中指出,司机在车内除了滴滴公司安装的监控外,还私自安装了一个 360 度监控设备,专门用于拍摄女乘客。据她所述,该司机在某平台上的 200 多条视频几乎全是女乘客的监控视频,并且部分视频还配有低俗标题以吸引眼球。
事件曝光后,滴滴客服迅速作出回应,强调平台严禁司机私自安装录像设备,不论是拍照还是录像,都属于侵权行为。滴滴表示将对此事进行核实,若情况属实,将会对涉事司机进行严肃处理。然而,女子联系滴滴客服后,司机仅删除了与她相关的置顶视频,其余视频并未删除。直到舆论持续发酵,该司机才清空了自己账号的全部内容。
从法律层面来看,该司机的行为已经严重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和肖像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同时,未经肖像权人同意,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也属于侵权行为。此外,若情节严重,司机还可能面临治安拘留等行政处罚。
从道德层面来说,司机的行为更是突破了基本的道德底线。偷拍本身已是不道德之举,而将视频配上低俗文字传播,更是对受害者尊严的践踏。这种行为不仅给女乘客带来了极大的心理伤害,也严重破坏了网约车司机这一职业群体的形象。
此次事件中,滴滴平台的监管漏洞也受到了质疑。车内安装监控设备本是为了保障乘客和司机的安全,但司机私自加装设备却能长期未被发现,暴露了平台在设备监管和日常审核机制上的不足。尽管滴滴在事件曝光后表示将严肃处理涉事司机,但公众对其 “事后灭火” 式的处理方式诚意存疑,更希望看到平台在事前预防和事中监管上采取更有力的措施。
事件曝光后,迅速在网络上引发了轩然大波。广大网友对司机的行为表示强烈谴责,要求对其进行严厉惩罚。同时,公众也对网约车平台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呼吁平台加强监管,完善司机审核和培训机制,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部分网友指出,平台应定期对司机进行隐私保护和职业道德培训,强化其法律意识和职业操守。还有人建议,在车内安装监控设备时,应明确标识并取得乘客同意,以保障乘客的知情权和隐私权。
这起聋哑司机偷拍女乘客事件,无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它提醒我们,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个人隐私保护,加强对相关平台的监管,完善法律法规,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尊重隐私的社会环境。同时,也希望涉事各方能从中吸取教训,切实采取措施,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上演。
来源:小城故事大杂烩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