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博——以生命赴使命,初心如炬照征程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07 01:33 2

摘要:这是前不久在第三届“贾思勰农业奖”杰出贡献奖颁奖现场,给一位一级肢体残疾人的颁奖词,字里行间,饱含敬意。他,便是第十二、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荣获共和国第三位“林业英雄”称号的山东淄博市原山林场原党委书记孙建博。

第三届“贾思勰农业奖”颁奖典礼现场,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所党委书记寇占英为孙建博颁发证书。

“风知道他,雨知道他,一路上多少风雨交加;拐杖落地,万木生根,三十年付出一往情深;责任如山,生命如河,把清澈的爱献给祖国......”

这是前不久在第三届“贾思勰农业奖”杰出贡献奖颁奖现场,给一位一级肢体残疾人的颁奖词,字里行间,饱含敬意。他,便是第十二、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荣获共和国第三位“林业英雄”称号的山东淄博市原山林场原党委书记孙建博。

有人或许疑惑:为何农业领域的至高荣誉会授予林草工作者?答案藏在生态系统的共生密码里。林草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核心,发挥着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重要生态功能,为农业生产构筑起稳固的生态防线。无数林草人默默耕耘,间接却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孙建博,就是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

这既是老百姓的“饭碗奖”,也是生态惠民的勋章。林场工作34年间,孙建博躬身实践诠释“两山”理论的深刻内涵,让漫山林海化作百姓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让葱郁苍翠成为乡村振兴的幸福底色,通过谏言献策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忠诚、为民奉献的赤子情怀,奏响了新时代奋斗者的铿锵乐章。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只要是党和人民有需要,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我也要坚决完成使命!”孙建博话语铿锵。上世纪90年代中期,原山林场深陷债务泥潭,负债总额高达4009万元,经营发展举步维艰。在上级党委政府的信任下,在林场职工的期盼中,孙建博毅然接手了这个“烂摊子”。

上任后,孙建博以“保生态、保民生”为中心,擘画原山改革蓝图。对于长期亏损的落后产业,孙建博立即关停并转,及时止损,并整合多方资源,建成省林木种苗繁育中心原山基地等一批具有市场潜力的工副农牧业项目。他率先探索森林旅游产业发展路径,相继打造了省内首个森林乐园、首家山体滑草场等六个“山东第一”的旅游项目,让原山的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经过十年奋斗,原山林场实现华丽蜕变。生态旅游声名远扬,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固定资产达到10亿元,成为全国国有林场改革的典范。在原山发展的辐射带动下,周边的乡村餐饮、民宿、文创等产业也因此蓬勃兴起,形成完整的绿色经济链条,带动周边共同致富。据统计,仅原山下属绿化公司这一产业,每年便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用工30000多个。

党的十八大以来,原山林场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民生保障协同共进的特色道路。在改革中,原山人深知,生态惠民没有“旁观者”,更不是“独奏曲”。他们不仅将林场的绿水青山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金山银山,更主动肩负起生态传播的使命,积极分享生态建设与绿色发展经验,通过打造“山东原山艰苦创业教育基地”,大力弘扬生态文明,致力于带动更多人加入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行列,共同绘就生态文明建设的壮美画卷。

2016年7月,山东原山艰苦创业教育基地建成并运营,集教、学、研、展为一体,生动展示原山艰苦创业历程。2018年3月,教育基地被确定为首批十二家中央国家机关党校党性教育基地之一。2019年5月,挂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原山分院和中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党校原山分校。山东省委党校、山东农业大学、淄博市纪委监委等百余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大专院校先后在这里建立教学实践基地或党性教育基地,成为全国弘扬生态文明理念,传承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平台之一,发挥着显著的示范引领作用。

山东原山艰苦创业教育基地成为全国弘扬生态文明理念传承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平台之一发挥显著的示范引领作用

立足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禀赋与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原山林场创新推出“红+绿”的特色旅游模式,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同提升。在此基础上,原山林场积极延伸旅游产业链,将周边的陶琉产业、猕猴桃产业等特色资源纳入旅游线路,打造集红色教育、生态观光、非遗体验、农特产品展销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产品。主动与当地乡村、社区开展深度合作,帮助农户拓宽销售渠道,有效解决农产品滞销难题,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今天的原山,林海莽莽,茂密的森林犹如巨大的绿色屏障。然而,60多年前,这里却是满目荒芜。“出门即遇嶙峋石,举步便登蜿蜒坡。薄土难育丰收梦,残木不栖希望歌。”是昔日景象的真实写照。

原山林场建立于1957年,那时的原山,巨石成片,杂草丛生,土壤贫瘠,森林覆盖率不足2%。由于地处石灰岩山区,苗木难以成活,经过不断地尝试,最终原山人选择侧柏等强阳性树种进行大面积种植。到1996年,原山林场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82.39%。

原山林场建立在石灰岩山区,经过60余年植树造林,广袤的森林顽强扎根于石缝之中,“石海”之上

在孙建博带领原山改革发展的24年里,原山人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组建起山东省第一支森林防火队,配备专业防火物资,确保遇有火情及时出动。对林区内散落的上千座坟头进行迁移,有效消除祭祀用火隐患。实行“三三一”工作制,三天办公、三天植树、一天休息,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持续植绿增绿。全场上下严格执行“一棵树不砍,一寸林地不让,一块矿产资源不卖”的铁规,全力以赴保障森林资源安全。

1996年以来,原山林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94.4%,活立木蓄积量净增12.9万立方米,从资源总量上看,相当于再造了一个新原山。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年来,原山林区内无一次森林火灾发生,目前已实现了连续27年零火情。

“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碳库,每一寸绿色都蕴含着无限潜力。”孙建博形象地比喻,原山4.4万亩森林就像一座储量丰富的“绿色银行”,既释放着不可替代的生态红利,又为区域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

——作为“水库”,原山森林构建起立体储水系统。雨季时,有效缓解石灰岩山区地表径流冲刷;旱季时,这些储蓄的水资源又化作汩汩清泉,为农业生产提供稳定水源保障。

——作为“钱库”,原山生态旅游以“红+绿”模式为引擎,将山水资源与红色文化转化为强劲的经济动能,带动周边三产服务业发展,让这片生态净土真正成为滋养一方的聚宝盆。

——作为“粮库”,原山林下经济蓬勃发展,通过林菜、林禽、林菌、林药等多元模式,让“绿色家底”释放金色效益。同时,将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推广至周边农村,帮助农民提升科技生产技能,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作为“碳库”,原山森林生态系统年固碳量达2828.63吨,固碳释氧功能价值量达3173.57万元,生态服务总价值量达1.8948亿元。广袤的森林,调节着区域气候,构筑起天然的空气净化屏障,守护一方生态安全。

孙建博到林场周边乡村调研农业产业发展情况

从“石头山”到“绿色银行”再到“生态文明传播高地”,原山林场的蜕变见证了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和谐共生。这里不仅生长着挺拔的树木,更孕育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山智慧——当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实现有机统一,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正源源不断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为共同富裕绘就最动人的绿色注脚。

原山林场的这片绿色,浸润着孙建博赤诚的心血。他不仅将原山的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还按照组织的要求先后接管代管了4家困难事业单位和1家企业,让千余名职工吃上了“生态饭”。工作以来,他从没休息过一个节假日,每天坚持工作十几个小时。2018年,由于长期高负荷运转,他被确诊为重症肌无力和肿瘤,一年经历了4次大手术。

在最后一次手术时,他向组织立下遗嘱:亲爱的党,如果手术不成功,请把我的遗体和器官无偿捐献给祖国医学事业,用于需要的人;余下的骨灰撒到原山的森林里,与同志们一起继续保护生态林;把名下的房产和存款全部捐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最后的党费。

或许是因为异乎常人的意志,他奇迹般的闯过了“鬼门关”。然而,出院后的他没有回家,而是直接回到了他时刻牵挂的原山林场。

孙建博的视野并未局限于原山林场这个“小家”,他心中还时刻装着社会这个“大家”。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为民履职的10年里,他曾先后向全国“两会”提交关于林业、农业、乡村振兴等多行业多领域的建议议案389件。这些建议和议案,有的被评为“两会”好声音,有的被国家智库所采纳,他也被评为轮椅上的“谏言先锋”。

2021年7月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孙建博作为林草行业党员代表之一,讲述“传承红色基因

在农业领域,孙建博的建议精准锚定行业发展关键节点。为盘活林业资源、加速林权流转,他提出《关于将林权流转社会化服务纳入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央补贴范围的建议》;着眼于科技兴农,推动农业生产与销售数字化转型,他提交《关于支持数字农业农村发展的建议》;在新冠疫情最严峻复杂的时候,为维护养殖户合法权益,保障“菜篮子”供应稳定,他又建言《关于依法保护农民养殖禽畜合法权益的建议》。这些建议精准把握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为行业突破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思路。

2020年,孙建博虽已到法定退休年龄,却始终放不下心中那份对事业的热忱与责任。他受邀成为山东省黄河经济文化促进会副会长,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绿色高质量发展奔走呼吁。他在原山艰苦创业教育基地租了一套房子,继续按照林场党委的安排,传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每年受邀开展报告50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林草工作者的坚守与担当,让生态文明理念在一次次宣讲中深入人心。

“只要我还活着,就要永远的奋斗下去。”孙建博说:“身为一名残疾人,我能有今天,是党和人民养育了我、培养了我。我要在有限的生命中,一刻不停歇地去做更多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把一切都献给党和人民,这就是我的追求。”(通讯员 曹钢 高志哲)

来源:中国黄河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