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勤地沃抢农时,科技赋能沃野新。朔州市农业部门紧扣“稳面积、增单产、提效益”目标,通过密植精准调控技术标准化推广,构建“良种+良法+良机+良田”四位一体种植体系,在广袤田野绘制玉米高产稳产“春耕图”。
人勤地沃抢农时,科技赋能沃野新。朔州市农业部门紧扣“稳面积、增单产、提效益”目标,通过密植精准调控技术标准化推广,构建“良种+良法+良机+良田”四位一体种植体系,在广袤田野绘制玉米高产稳产“春耕图”。
走进朔城区下团堡乡长头村的试验田现场,北斗智能农机正沿规划轨迹精准播种,农技专家、气象团队与种植户协同作业。在传统耕作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中,一套“良种优配、农机智能、农技创新”的集成化种植模式,奏响了科技春耕的“进行曲”。
该村党支部书记康巨川说:“主要试验的密植(高密度)品种总共种300亩试验田,现在是一个双机播种,一个单机播种,双机都是用导航系统,种出来比较正,走下来匀称,比人工操作效率高,效果很好。到了秋天,比较哪个产量高。”
玉米密植技术的关键在于“以密增产”,但如何避免因密度过高导致倒伏、病虫害等问题,农技人员结合气候土壤特点,从品种选择、播种密度、水肥调控、机械配套等环节进行精心指导,以“理论讲解+实操演示+互动答疑”的形式,推广玉米密植高产技术模式,确保技术落地见效。
据朔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朔城区结合自身农业生产实际,前期通过朔州市农业农村局和山西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的技术指导,这次试验一共设置了四个耐密玉米品种进行高密度种植,从亩留苗5000株到7000株,密度每增加500株就设置一个种植小区,同步还设置了膜侧播种和膜上播种的对照,就是要把每个品种的最佳种植密度筛选出来,为下一步广大农户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近年来,朔州市围绕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积极开展试验示范,今年在朔城区组织实施玉米单产提升试验,主要内容包括北斗导航无人驾驶+膜侧播种+膜下滴灌+耐密性玉米新品种的种植,充分体现了科技种田和农机设备智能化水平的提升。这种种植模式是下一步农技推广工作的方向,能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民增收。
农业部门紧紧围绕“示范带动、稳产高效”这条主线,以农技服务为宗旨,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项目实施为抓手,充分发挥专家团队、农技推广队伍、科技专员等力量,精准指导农户早下田、早管理,抢农时、抢墒情,做到服务到户、送技到田,为农民增收开辟科技新路径。
编辑:麻世杰
复审:李池
终审:杨强
来源:画报朔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