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追光而上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1 16:37 1

摘要:最初站上讲台时,我总担心年轻人会觉得思政是“遥远的大道理”。直到一次直播中,有学生留言:“老师,您说的‘理想’,和我找工作时的迷茫怎么连起来?”这句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自我定位”的新认知——思政主持人不该是居高临下的“传声筒”,而应成为蹲下来倾听青春困惑

金玉之言之二

一、主持人团队:

作为一名思政主持人,我常问自己:当“思政”遇上“00后”,当理论照进青春,我们该如何让真理的声音既铿锵有力,又温润人心?

最初站上讲台时,我总担心年轻人会觉得思政是“遥远的大道理”。直到一次直播中,有学生留言:“老师,您说的‘理想’,和我找工作时的迷茫怎么连起来?”这句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自我定位”的新认知——思政主持人不该是居高临下的“传声筒”,而应成为蹲下来倾听青春困惑的“同行者”。我开始在稿子里融入校园生活场景:用考研失利的故事讲“奋斗的意义”,借宿舍矛盾聊“包容与责任”,在直播间和学生连麦讨论“网红文化中的价值选择”。这些尝试让我发现,当理论穿上“生活的外衣”,当观点接上“地气的表达”,思政的力量反而更有穿透力。

如今的我深知,自我认知的核心是“清醒的双重身份”:既要捧着“理论的火炬”,把党的创新理论吃透悟透;又要揣着“年轻的心”,用他们的语言体系搭建沟通桥梁。每次看到学生在互动中眼里有光,我就确信:思政主持的价值,不在于单向输出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在多少年轻心里种下了思考与相信的种子。这一路,我愿做永远“在路上”的学习者,让思政的温度,藏在每一次真诚的对视与对话里。—曹馨文

二、记者团队:

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转眼间又到了写稿的时刻。回忆如潮水般涌来,上次提笔写稿的场景还历历在目。那时的我,尚未真正踏入思政课的大门,心中满是好奇与疑惑:思政课究竟有何特别之处?为何它的课堂不像传统课程一样,学生安静地坐在台下听讲?难道老师会让我们当助手,在课堂上帮帮忙?但无论如何,我从未想过老师会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

然而,第一堂思政课彻底击碎了我此前所有的想象。最初参与思政课,我只是抱着锻炼自己的想法去当记者,甚至还暗自盘算着或许能在课堂上 “摸摸鱼”。可当真正置身于课堂之中,我才发现每一节课都蕴藏着宝贵的经验和知识,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在思政课的舞台上,每一位走上讲台的同学都尽情展现着自己的风采。从最初的紧张局促、结结巴巴,到后来的自信从容、侃侃而谈,大家的表达能力在一次次的实践中得到了显著提升。他们用生动的语言讲述着一个个深刻的思政故事,用独特的视角解读一个个抽象的理论知识,让原本枯燥的思政内容变得鲜活起来。

而对于参与课程管理团队的我来说,这段经历更是一场思维的奇妙之旅。从课程主题的策划、小组任务的分配,到课堂流程的把控、突发情况的应对,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我们精心思考、统筹规划。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从全局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如何在复杂的事务中理清头绪,如何与团队成员高效协作、共同攻克难关。每一次的头脑风暴,每一次的激烈讨论,都像是一场思维的碰撞,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让我的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更加开阔。

至此落笔,记录的不仅仅是日常,更是我们每一次创新,每一次突破的记录,本届星火工作坊的工作可能至此拉下帷幕,但我们的教学模式才像星星之火一样刚刚燃起,又似那星星般长久--我们的团队虽小,但只要团结齐心,也会像星星般闪耀。—侯竞雯

三、评委团队:

翻转课堂通过“先学后教”模式,重构学习流程,带来多重价值:

激活自主学习力:学生课前通过微课、资料自主预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培养信息筛选与问题意识。例如,数学公式推导视频可让学生反复观看,突破传统课堂节奏限制。

深化课堂互动:课上聚焦答疑、讨论、实践,教师从“讲授者”转为“引导者”。如语文课堂可开展小组辩论、角色扮演,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深化对文本的理解,课堂参与度提升30%以上。

实现分层教学:教师根据预习数据精准把握学情,针对薄弱点设计分层任务。基础薄弱学生可通过针对性练习夯实基础,学有余力者参与拓展项目,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成长需求。

延伸学习场景:线上资源打破时空界限,学生课后可随时回看重难点,结合现实案例将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中心,让学习从“知识灌输”走向“素养培育”,为高效课堂注入新动能。翻转课堂不是“老师放手不管”,而是让我们带着价值观“问题”去发现、去思考、去行动。原来,最好的价值观教育,就在我们自己主导的课堂里,在每一次讨论、每一个行动中悄悄生根发芽。—张蕊欣

撰稿人:德法24管理团队

记 者:数据24-1侯竞雯

来源:小鹏画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