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被我断送的文学梦(二)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2 00:17 2

摘要:大概是2001年的一段时间,有几次我去上班的时候,都会发现我的桌子上放着一叠小学生用过的作文纸。我当时并没有注意那纸的背面写的还有东西,所以就随手扔了,并且告诉同事,不要让来办公室的孩子随便扔东西。

随笔

被我断送的文学梦(二)

大概是2001年的一段时间,有几次我去上班的时候,都会发现我的桌子上放着一叠小学生用过的作文纸。我当时并没有注意那纸的背面写的还有东西,所以就随手扔了,并且告诉同事,不要让来办公室的孩子随便扔东西。

那天下午,我因事去办公室早了点,见一个中年汉子在门口等。我问他找谁,他说送稿。我忙把他让进屋,给他倒了一杯水,他在接水的同时也把他带的稿子给了我。我一看那纸,才知道被我当垃圾扔了几次的破纸片上原来都有他写的东西呀!当时我还想,这人创作条件这么艰苦还坚持写东西,真是难得。然而,当把那发黄的作文本背面的所谓的诗读了几首之后,我就有些哭笑不得了。

在翻看稿子的同时,我观察了这位来送稿多次、却是第一次见到的作者。他40岁上下,除了衣服稍显旧点以外,看不出有任何异常。他告诉我,当诗人是他一生的梦想,每天不写一首诗就睡不着觉,为了写诗,他什么都可以不做。为了来报社送稿,每次他都是从30公里以外的一个偏远的乡村步行走到漯河。

说实话我对这样的作者非常同情,因为类似这样的生活经历我也有过。我当时就想,如果他的稿子有可取之处,哪怕是修修改改也要对他扶持一把。然而,我把那一叠破纸片看完,对他的同情立即荡然无存,同时,一丝悲哀也在心底泛起。

当时我告诉他,他写的诗发不了。他问为什么,我说因为读者读不懂。他很奇怪,问我怎么知道读者读不懂,并说我既然知道读者读不懂,那我肯定是读懂了,既然我读懂了,读者为什么读不懂呢?对他的疑问我实在找不到合适的理由说服他,只好对他说,他的诗只有两个人读得懂,一个是他自己,另一个就是我。看他疑惑,我把他在来报社的路上写的那首诗翻出来让他看。诗是这样写的:“投写来区社,沙澧视播台;雷师温贤姿,端茶弟报看……”。我说,我知道你写的是什么意思,第一句是说你投稿来到内陆特区报社。他说对呀,这不是很好理解吗?我说第二句是写你来的时候看到了沙澧二河交汇和电视塔。他更高兴了,说就是就是。我接着说,第三句是说你到了我的办公室,见到了我的同事。那是个姓雷的女编辑,你很赞赏她,所以就找了形容她美的字眼来表达你的思想。他有点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我告诉他第四句是写我们的雷编辑对你很热情,给你倒了水喝,还为了消除你等人时的尴尬,专门递给你当天的报纸让你看。他高兴得几乎要跳起来了:“这怎么会看不懂呢?你不是理解得很透彻吗?我写的就是这呀!”

对他,我真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我不知道这是人的悲哀还是文字的悲哀。读书知道古有文痴一说,但是那些文痴大多是饱学之士,多是因为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得不到实现而把身心化作了对文学或文化的痴爱,以致于做出许多有悖生活常理的事而行为怪诞,故而成痴。但是却有许多所谓的文痴却痴出了一番事业而名留青史,而我面前的这位却是这样的“痴”文。出于职业,我不能否定他的爱好和选择,更不能对他所谓的作品进行嘲讽,甚至不能劝他改弦更张离开文学。但是,作为一个正常人,我真的不愿看到他把自己的青春、事业、家庭和正常人的生活全部埋葬在这条文学的道路上。就他个人而言,年轻,识字,身体又没有疾病,还有着常人没有的韧性,如果选对了道路,他一定能走出自己的灿烂前程。但是他偏偏选择了这不当吃不当喝的文学,让我说他什么呢?如果我劝他不要再文学下去了,保不准他会说为什么你能做而不让我做呢?难道当作家还拣家放账不成?可让我违心地去说让他好好努力,写的多了就能写出好作品之类的话,那我无疑是在误人了。 我问了他的姓名,他说叫什么明我记不清了。就为什么只有我和他两个人才懂他的诗的问题,我这样解释,我说假如你到集上赶集,忽然有人大叫你的小名“明”,除了了叫你者和你,别人谁还能知道是叫你的呢?我告诉他,不管做什么,都是要有一定的规矩的,文学也一样,不是把文字胡乱摆到一处就成了,要是真想写出文学作品,至少要先把文字弄通顺了再说,而他过这一关怕比他把庄稼种好要难呀。

不知道他是不是理解了我的意思,但是他没有再和我争执,只是把那些发黄的纸片收拾起来后就默默的走了。而且,从那以后,再也没有见他来过。我到现在还在想,也许他放弃了对文学的追求,过起了正常人的日子,甚至已经奔上了小康,当然这是我希望看到的。但是,反过来想,如果是我的认识水平低,扼杀了一个天才,那我可是百罪莫赎了。

来源:聆听历史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