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9日一早,天空正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哈尔滨五常市卫国乡友好村的稻田里却是一片沸腾,插秧机穿梭作业,乡亲们披着雨衣下地忙碌。稻乡五常这个中国稻米界的“顶流产区”,正以253万亩稻田为画布,描绘着又一年的新图景。
5月9日一早,天空正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哈尔滨五常市卫国乡友好村的稻田里却是一片沸腾,插秧机穿梭作业,乡亲们披着雨衣下地忙碌。稻乡五常这个中国稻米界的“顶流产区”,正以253万亩稻田为画布,描绘着又一年的新图景。
“今年我们种了5000亩水稻,品种全是‘五优稻4号’(俗称稻花香2号),全部采用机械插秧,预计5月22日前后能完成。”五常市百纳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金奎告诉记者,从2013年起,合作社开始高标准农田升级改造,截至目前,5000亩稻田均已改成了“15亩一池”的大格田,更适宜机械化作业,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节省了大量成本。“小池”改“大池”后,种植面积相应增加,很多过去的田埂变成了“土地增量”,平均亩增产水稻约100斤。
在民乐朝鲜族乡振兴村,乡亲们“逆势而行”,以人工插秧为主,并有乡亲开通了“现场直播”:“家人们,这就是你们定制的‘五常大米’,现在水稻已经开始插秧了啊……”五常市民乐朝鲜族乡红扬有机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于殿红告诉记者,合作社今年种了13000亩水稻。其中,5000亩是有机水稻,全部采用人工插秧。“虽然人工插秧作业效率低、成本较高,但可以更好地保障有机水稻的品质,老客户也接受了较高价格,更适合‘订单式销售’。”于殿红告诉记者,“去年,我们合作社种了1万亩水稻,今年又多种了3000亩,主要是因为入社的社员增加了。”这家合作社通过集团采购、线上销售和私人定制等方式销售大米,从插秧开始向客户“现场直播”,之后的水稻生长期也会分阶段直播,“这种透明式的水稻种植方式,就为让客户心中有底。”于殿红说,截至目前,合作社已有1万亩水稻实现了“订单销售”。稻米销售期,合作社通过现代化仓储设施保障水稻新鲜,并每隔几天磨一次米,保障客户从下单到收货不超过8天,吃到的都是“新鲜大米”。
记者从五常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五常市今年计划种植水稻253.43万亩,“五优稻4号”是主打品种,预计5月25日前全部完成插秧。
近年来,五常市立足资源禀赋,统筹推进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四个农业”发展,乡亲们从会种地向“慧”种地转型。前不久,“五常大米”新国标正式实施,进一步巩固了五常市作为“中国优质稻米之乡”的地位,也将全面带动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伊飞帆 哈尔滨日报记者 康福柱 文/摄
本文来自【冰城+】,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先宠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