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让我把旧房子给小姑子住,我却赞助小姑子10万买房,真不是傻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2 04:52 1

摘要:"婆婆,房子的事,我已经帮小姑子处理好了。"我轻声说道,眼睛却不敢直视婆婆那双仿佛能看透人心的眼睛。

"婆婆,房子的事,我已经帮小姑子处理好了。"我轻声说道,眼睛却不敢直视婆婆那双仿佛能看透人心的眼睛。

婆婆的筷子顿在半空,眉头瞬间皱了起来:"你说什么?"

我叫李秀英,今年四十有二,在县城的金凤印染厂做会计,一干就是十八年。

九二年,我嫁给了王家唯一的儿子王建国,那时候他在县机械厂当车间技术员,每个月工资一百七十多块,在当时算是个"香饽饽"。

婚后,我们与公婆同住在一套老旧的筒子楼里,位于县城西边的曙光路。

那是一处六十年代盖的老房子,砖红色的外墙已经被风雨侵蚀得斑驳不堪,楼道里总有一股挥之不去的煤油混合着霉味的气息。

两室一厅,不足六十平米,厨房与卫生间都是公用的,每天早晨,整个楼道都会响起住户们手提搪瓷脸盆去公共卫生间洗漱的声音。

虽然条件简陋,但在那个年代,这样的房子已经让不少人羡慕不已。

结婚后的头几年,我和建国省吃俭用,晚上总会在煤油灯下盘算着家里的收支。

我把每月的工资都记在一个蓝色的布面笔记本上,米面油盐酱醋茶,柴米油盐酱醋茶,一分一厘都不放过。

婚后第三年,也就是九五年,建国被提拔为车间主任,工资涨到了两百六十多。

同年,我在厂里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奖金加上平时积攒的,我们终于凑齐了首付,又东拼西凑地借了些钱,在县城新开发的阳光小区买了套九十平的新房。

阳光小区是县里第一个商品房小区,有电梯,有暖气,甚至还有一个小区花园,对我们来说,简直像做梦一样。

刚搬进新家那阵子,我心里美滋滋的,每天傍晚下班回来,都要用湿抹布把瓷砖地板擦得锃亮,连窗户玻璃上有一个手指印都不行。

建国常笑我:"瞧你那样,跟个小媳妇似的,搓搓搓,擦擦擦,地儿都快让你擦穿了!"

我会把手里的抹布向他扔去:"少贫嘴,这可是咱们的家,得收拾利索点!"

公婆年纪大了,习惯了老房子的生活,加上老房子周围都是他们几十年的老邻居,便选择留在了那里。

每周日,我和建国都会去看望他们,带上新鲜的菜和水果,有时候还会带上刚从印染厂发的福利布料,让婆婆做些枕套或者围裙。

婆婆王兰是个地道的北方女人,个子不高但腰板挺直,一双手粗糙结实,能掐会算,几十年来把家里的账目管得明明白白。

她待人和气,对儿子疼爱有加,对我也算客气,只是对小姑子——建国的妹妹王丽特别溺爱。

王丽比建国小六岁,从小被公婆捧在手心里长大,养成了撒娇任性的性格。

记得刚结婚那会儿,王丽还在读高中,每次回家都要让婆婆给她做红烧肉,煮荷包蛋,婆婆忙前忙后不说,还总是笑眯眯地说:"丫头就是娇气点,女孩子嘛,应该的!"

王丽高中毕业后,靠着一个远房亲戚的关系,进了县邮局工作,成了一名"铁饭碗"。

虽然工资不高,每月才一百多块,但胜在单位福利好,有宿舍住,逢年过节还有实物分配,最重要的是工作稳定,不像我们印染厂,动不动就传出要改制的风声。

王丽婚后跟我们没住在一起,她和丈夫赵明在城东南门附近租了房子,每月房租就要五十多,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每次来婆家,王丽总会抱怨房租贵,想要个自己的家。

婆婆心疼女儿,常在饭桌上念叨:"现在的房租越来越贵,丽丽他们一个月光房租就去了五十多,太难了!"

那年春节,正赶上九七年,家家户户都在筹备过年的事宜。

我和建国忙前忙后,采购了一大堆年货,准备在公婆家吃团圆饭。

年三十那天,我一大早就开始和婆婆一起蒸年糕、包饺子、炖肉,忙得不亦乐乎。

晚上,一家人围坐在桌前,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红烧肉、清蒸鱼、白切鸡、炒青菜,还有必不可少的年糕和饺子。

电视机里播放着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赵本山和潘长江的小品正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酒过三巡,气氛正热闹,婆婆突然咳嗽了一声,放下筷子,望着建国和我说:"建国,秀英,我和你爸商量了,你们不是已经有新房子了吗?老房子就让给丽丽住吧,她结婚这么多年还在租房子,多不容易。"

饭桌上一时安静下来,只剩下电视里传来的笑声。

老房子虽然不大,设施也陈旧,但地段好,周围菜市场、医院、学校一应俱全,这几年县城发展迅速,房价也水涨船高,如今市值也有十五六万了。

我心里一沉,却硬挤出笑容说:"婆婆,这老房子是您和公公的心血,怎么能随便给人呢?"

"有什么随便的,丽丽是我亲闺女!"婆婆语气硬了起来,手里的筷子重重地敲在碗沿上,发出"笃笃"的声响,"再说了,将来房子不也是你们兄妹俩的吗?"

公公在一旁和声附和:"是啊,建国有了新房,丽丽还在租房子,这老房子给她住不是很合适吗?"

我低头不语,感觉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我身上,仿佛我才是那个不近人情的刁难人。

建国在桌下轻轻握了握我的手,示意我别说话。

"行,妈,我明白您的意思。"建国点点头,端起酒杯,"来,过年了,咱们先喝酒!"

饭后,我们回到自己家,我才把心里的委屈倒给建国听。

"建国,我不是小气,但咱俩省吃俭用买新房,好不容易有了个安身之所。"我坐在沙发上,双手紧握着一个靠枕,"现在老房子直接给你妹妹,对我们不公平啊!那可是十几万的财产!"

建国叹了口气,把刚点燃的香烟掐灭在烟灰缸里:"我知道你委屈,但那毕竟是我父母的房子,他们想给谁就给谁,我们也不好多说什么。"

"那房子将来不也有你一半吗?就这么白白给了王丽,咱们这些年的辛苦钱算什么?"我越说越激动,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建国走过来,坐在我身边,轻轻搂住我的肩膀:"老话说得好,'宁可一人少分,不能伤了兄妹情'。"

"闹得家庭不和,值得吗?"

我心里憋闷,却也明白建国的难处。

过了几天,大年初五,我在厨房洗碗时,无意间看到窗外的梅花开了,粉白相间的花朵在寒风中倔强地绽放。

我想起小时候奶奶常说的一句话:"梅花香自苦寒来"。

是啊,人生在世,有时候需要退一步,海阔天空。

王丽确实比我们困难,住在公婆家的老房子,至少能省下房租,改善生活。

再者,这也是公婆的一片心意,我们做子女的,尊重他们的决定也是应该的。

春节过后,我和建国都忙于各自的工作,这事也就暂时揭过去了。

转眼到了三月,春风拂过县城的街道,柳树抽出嫩绿的新芽,连空气中都带着一股淡淡的花香。

这天中午,我正走在去食堂吃饭的路上,迎面碰到了王丽。

她穿着一件时兴的格子呢外套,看起来精神焕发,见到我,连忙小跑过来,挽着我的胳膊,亲热地叫着:"嫂子!"

"丽丽,你怎么来厂里了?找我有事?"我看着她兴奋的表情,有些意外。

王丽神秘兮兮地说:"嫂子,告诉你个好消息,我们看中了一套新房子,在阳光花园,就隔壁小区,环境特别好,比老房子强多了!"

"哦?那不错啊,阳光花园的房子挺好的。"我有些意外,阳光花园是县城新开发的高档小区,比我和建国当初买的阳光小区还要好。

"是啊,首付要十三万,我们只凑了三万,还差十万呢。"王丽眼巴巴地看着我,拉着我的手晃了晃,"嫂子,我知道你在厂里当会计,手头宽裕,能不能..."

我心里一惊,原来是来借钱的。

我犹豫了一下,问:"那老房子呢?婆婆不是说给你住吗?"

王丽撇撇嘴,一脸不屑:"那房子太老了,楼道里连个灯都没有,上厕所还得提着脸盆下楼,我和赵明谁也不想住。"

她凑近我,压低声音说:"再说了,我妈那人你也知道,给了也不一定真给,可能只是让我们住住。"

"我们想要自己的房子。"

我送走王丽后,心里五味杂陈。

一方面,我理解王丽想要改善住房条件的心情;另一方面,我又有些不满,明明春节时婆婆已经决定把老房子给她了,她却还要借钱买新房。

晚上,我把这事告诉了建国。

建国听后,摸着下巴思考了一会儿:"要不,我们就借给她吧。"

"借?你信她能还吗?"我从冰箱里拿出一个苹果,狠狠地咬了一口。

"那就当给吧,反正老房子也是要给她的。"建国语气平淡,眼神却透露出一丝无奈。

我默默地吃着苹果,心里盘算着。

说实话,我并不想把钱白白给王丽。

我和建国这些年攒钱不容易,工资也就那么点,每个月要还房贷,还要存点钱以备不时之需。

忽然,一个念头闪过我的脑海:如果王丽买了新房,那老房子不就空出来了吗?

如果到时候我们能把老房子要回来,情况就不一样了。

这钱虽然一下子出去了十万,但老房子也值十几万呢,算起来,我们并不吃亏。

第二天,我约王丽在印染厂附近的春华茶馆见面。

春华茶馆是县城有名的老字号,木质的桌椅,墙上挂着几幅水墨画,角落里摆着一台老式收音机,正播放着评弹。

我和王丽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要了两杯茉莉花茶,茶香弥漫在空气中,让人心情平静了许多。

我直接告诉她:"丽丽,十万块我可以给你,但有个条件。"

"什么条件,嫂子你说。"王丽眼睛一亮,连忙点头。

"你买了新房后,不能再要老房子。"我看着她的眼睛,语气坚定。

王丽犹豫了一下,手指无意识地在茶杯边缘来回摩挲:"可那是我爸妈说要给我的..."

"丽丽,你想想,十万块钱不是小数目。"我轻声说道,"如果你两边都要,那不是太贪心了吗?"

王丽最终点头同意了。

她小时候就贪吃,记得有一次,婆婆做了两碗汤圆,一碗是白糖馅的,一碗是芝麻馅的,王丽非要两碗都尝尝,结果撑得肚子疼了一晚上。

现在,她又想要老房子又想要新房子,这丫头的贪心劲儿确实一点没变。

我回家后,从我和建国的积蓄中取出十万元,交给了王丽。

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建国时,他握着茶杯的手顿了一下,有些担心地问:"你这样做,我妈知道了会不高兴的。"

"没关系,先不告诉她。"我胸有成竹地说,"丽丽有了新房,自然会放弃老房子。"

四月底,王丽一家搬进了阳光花园的新房。

她高兴地在单位炫耀着,连婆婆也知道了这件事,特意来我家询问。

那天,婆婆穿着一件淡蓝色的棉布衫,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坐在我家的客厅里,脸色严肃。

"丽丽真的买了新房?钱哪来的?"婆婆开门见山地问。

我一边给婆婆倒茶,一边如实相告:"是的,婆婆,我们给了丽丽十万买房。"

婆婆听说我们给了王丽十万买房,顿时脸色铁青,手里的茶杯重重地放在桌上,茶水溅了出来:"你们怎么能这样!"

"老房子我都说了给丽丽了,你们还给她钱买新房?"婆婆胸口剧烈起伏,"这不是存心不想让她住老房子吗?"

"婆婆,丽丽自己想买新房,是她主动找我们借的钱。"我解释道,心里却开始打鼓。

"那也是你们怂恿的!"婆婆指着我,声音提高了八度,"我知道你心里不满意,故意这么做!"

我深吸一口气,努力保持平静:"婆婆,您想想,丽丽有了新房,老房子不就空着了吗?"

"您和公公年纪大了,那房子没电梯,上下楼不方便,不如搬来和我们住,老房子卖了给您和公公养老?"

这话说出口,我就后悔了。

不知道是我的表达方式不对,还是时机不对,婆婆听了这话,更加恼火了。

她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原来你打的是这个主意!"

"想让我们卖房子!"婆婆猛地站起来,"门都没有!那房子是留给丽丽的,丽丽不住,也是丽丽的财产!"

我没想到婆婆会这么说,一时语塞。

建国回来后,听说了这事,只是无奈地摇摇头:"我早就知道会这样。算了,别跟我妈计较了。"

我心里委屈,却又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那十万块钱就这么白白给了王丽,老房子却还是属于她,这不是亏大了吗?

五月的一天,阳光明媚,县城的街道两旁种满了法国梧桐,绿荫如盖。

我下班回家,远远地看到王丽正在我家门口等我。

她穿着一身浅粉色的套装,手里拿着一个纸袋子,见到我连忙迎上来:"嫂子,等你好久了!"

"丽丽,怎么了?"我有些疑惑地问道。

王丽脸上挂着苦笑:"嫂子,妈刚才给我打电话,让我把新房卖了,搬回老房子住。"

"为什么?你新房不是挺好的吗?"我掏出钥匙开门,让王丽进屋。

"妈说新房子离他们太远,不方便照顾我们。"王丽把纸袋子放在茶几上,从里面拿出一盒巧克力,"其实是嫌我们不孝顺,不住在她身边。"

她坐在沙发上,无奈地叹了口气:"可我和赵明都不想住那老房子,我们喜欢新房。"

我给王丽倒了杯水,心里莫名生出一股怒气。

婆婆太自私了,只想着把儿女拴在身边,完全不考虑我们的感受和需求。

我安慰王丽:"你别听你妈的,新房是你们自己的家,想住就住。"

我顿了顿,坚定地说:"钱我已经给你了,不用还了,就当是我和你哥支持你们的心意。"

王丽感激地握住我的手:"嫂子,我真不知道怎么谢你。"

她的眼圈红了:"赵明也说,你对我们真好,比我亲妈还亲。"

"傻丫头,我们是一家人,不用这么客气。"我拍拍她的手,心里却五味杂陈。

晚上,我把这事告诉了建国。

建国放下手中的报纸,沉思良久,说:"看来我妈是铁了心要把妹妹留在身边。"

他点燃一支烟,深深地吸了一口,缓缓吐出烟圈:"不过你做得对,丽丽应该有自己的生活。"

接下来的日子,婆婆几乎不跟我说话,每次见面都是冷着脸。

公公倒是和气,有时还会偷偷地跟我解释:"你婆婆就那脾气,你别往心里去。"

他抿着嘴,低声说:"她是怕老了没人照顾,才想让丽丽住在旁边。"

我理解公婆的心情,但也坚持自己的原则。

王丽买了新房,理应放弃老房子的权益,这是我们当初约定好的。

这天,我去曙光路的老菜市场买菜,碰到了住在老街区的张阿姨,她是我婆婆的老朋友,也是远近闻名的"消息灵通人士"。

"秀英啊,听说你给小姑子钱买新房了?"张阿姨笑呵呵地凑过来,声音大得连旁边卖菜的小贩都听得一清二楚,"真有钱哪!"

我心里一惊,脸上却装作若无其事:"哪有,就是帮衬一下。"

"你婆婆可在我们牌桌上念叨你呢。"张阿姨压低声音,却依然能让周围的人听见,"说你心眼多,故意给小姑子钱买新房,就为了让她放弃老房子。"

我心里一沉,但表面上依然保持微笑:"婆婆年纪大了,有些想法不一样,我理解。"

"理解?"张阿姨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听说老王家打算把老房子卖了,钱全给王丽呢!"

我惊讶地瞪大眼睛:"卖房子?"

"是啊,前两天刚找了中介来看房子呢。"张阿姨点点头,一脸的幸灾乐祸,"这下子,你那十万可是打水漂了!"

我匆匆买完菜,一路上思绪万千。

如果张阿姨说的是真的,公婆要卖老房子给王丽,那我之前的计划就完全落空了。

但转念一想,或许这也不是坏事。

毕竟王丽应该拿到的是老房子的一半,而不是全部。

回家路上,我经过一家小卖部,看到里面的电视正播放着《渴望》的重播,刘慧芳站在雨中,对着远去的宋大成喊着:"大成,你不能这样对我!"

那一刻,我忽然感到莫名的心酸。

我和婆婆之间的隔阂,像是一道无形的墙,任凭我如何努力,似乎都无法跨越。

或许,正如电视剧里演的那样,有些人注定无法理解彼此,有些事情注定无法圆满。

回到家里,我看着这个我和建国辛辛苦苦买下的小窝,心里忽然平静了许多。

虽然我可能失去了十万元,但我收获了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一个不受公婆干涉的空间。

或许,这才是最珍贵的。

晚上,我仔细回想着这些年与婆媳间的点点滴滴。

刚结婚那会儿,我不会包饺子,婆婆手把手教我如何和面、擀皮、包馅;我第一次怀孕时,婆婆给我炖了一个月的鸡汤,每天亲自送到我床前;我加班回来晚了,婆婆会帮我洗衣服、收被子...

想到这些,我决定要找个机会好好和婆婆谈谈。

周末,我买了婆婆喜欢的桂花糕和一些新鲜的水果,独自去了公婆家。

老房子里,电视机正播放着《新闻联播》,公公坐在沙发上,聚精会神地看着。

婆婆正在阳台上浇花,那些花大多是我们这些年送的:有君子兰、绿萝、吊兰,还有一盆我特别喜欢的蟹爪兰,正开着粉红色的花。

看到我来,婆婆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继续专心浇她的花。

"婆婆,我今天是特意来和您聊聊的。"我放下桂花糕和水果,坐在婆婆对面的小凳子上。

"有什么好聊的?"婆婆语气生硬,眼睛盯着手里的花,不看我。

"婆婆,您是不是觉得我不该给丽丽钱买新房?"我直截了当地问。

婆婆停下手中的活,放下喷壶,终于肯看我一眼:"你是聪明人,肯定知道我为什么不高兴。"

"我知道您是怕老了没人照顾。"我轻声说道,"但婆婆,丽丽有自己的生活,她和赵明更喜欢新房子。"

我顿了顿,试探性地问:"我听说您和公公打算卖老房子?"

"谁说的?"婆婆明显愣了一下,随即恼怒地说,"是不是张家那个老婆子又在乱嚼舌根?"

"我就是随便问问。"我连忙摆手,"婆婆,其实我一直有个想法,不知道您愿不愿意听。"

婆婆没说话,但眼神中的敌意稍稍减弱了一些。

"如果您同意,我和建国愿意接您和公公来我们家住。"我真诚地说,"我们的新房宽敞,有电梯,您二老住着也方便。"

婆婆明显动容了,眼圈微微泛红:"你是说真的?"

"当然是真的。"我握住婆婆粗糙的手,"婆婆,这些年您对我的好,我都记在心里。"

"虽然咱们有时候有些小矛盾,但我一直把您当亲妈一样敬重。"

婆婆的眼泪终于落了下来,她用另一只手擦了擦眼角:"我以为你不喜欢我们,嫌我们碍事。"

"怎么会呢?"我连忙摇头,"我一直很感谢您对我的照顾和宽容。"

"那老房子..."婆婆迟疑地问。

"老房子的事,全凭您和公公做主。"我坚定地说,"不管您是想卖了给丽丽,还是留着自己住,我都尊重您的决定。"

婆婆用手背抹了抹眼泪,声音哽咽:"秀英,我误会你了。"

她拉着我的手,轻声说:"其实我和你公公早就想搬去和你们住了,但怕你们嫌弃我们麻烦。"

"至于老房子,我们本来是想卖了,一半钱给丽丽,一半留着自己养老的。"

我听了,心里一阵温暖,原来公婆并非要把全部财产都给王丽。

经过一番深谈,我和婆婆终于消除了误会,商定公婆搬来和我们同住的事宜。

至于老房子,决定暂时先不动,等过段时间再做打算。

公婆搬来和我们同住后,生活比我想象的融洽。

婆婆帮我照顾家务,我下班回来不用再忙里忙外;公公喜欢下棋,经常和小区的老人在楼下的凉亭切磋,日子过得有声有色;我和建国工作忙,有公婆在家,我们也能安心工作。

最重要的是,我们一家人在一起,互相照应,生活充满了温暖。

王丽也经常带着孩子来看望公婆,阳光花园离我们小区很近,走路只要十分钟。

每次她来,都会带上自己做的点心或者水果,公婆看到外孙,总是笑得合不拢嘴。

一年后的春节,全家人聚在我家吃团圆饭。

酒过三巡,王丽突然站起来,举起酒杯:"我要感谢嫂子,如果不是她当初帮我,我和赵明现在还住在出租屋里。"

"嫂子,谢谢你!"

我笑着摇摇头:"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婆婆听了,眼圈微红,也端起杯子:"秀英,我也要谢谢你。"

"当初是我钻牛角尖了,以为你是别有用心。"婆婆看着我,眼神中充满了歉意和感激,"现在看来,是你帮了丽丽一把,也让我们住得更舒服了。"

我感动地看着婆婆:"婆婆,您把建国教育得这么好,我嫁到王家,是我的福气。"

建国在一旁笑道:"好了好了,再这么说下去,都要哭鼻子了。来,咱们全家一起干一杯!"

杯盏相碰,笑声回荡。

窗外,鞭炮声此起彼伏,宣告着新的一年到来。

我环顾四周,看着和乐融融的一家人,心里满是温暖和感动。

有时候,家庭矛盾看似无解,实则只需一份真诚和智慧,就能化解于无形。

那十万元,我从不后悔,因为它不仅帮助了王丽,也意外地拉近了我与公婆的距离,让我们的家庭更加和睦。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付出看似是损失,却换来了无价的亲情和理解。

这或许就是生活的智慧,也是我在平凡日子里领悟到的真谛。

那十万块钱,就像是我种下的一棵树,它不仅为王丽提供了遮风挡雨的新家,也为我们整个家庭带来了和睦与安宁的果实。

这果实,甜过蜜,暖过阳光,值得我用一生去珍惜和守护。

来源:天涯旧时光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