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表彰名单中,不乏来自各地的优秀教育工作者:他们有的扎根西部高校,用科研成果服务区域产业发展;有的投身乡村教育,用一根跳绳点亮山区孩子的梦想;有的呵护特殊儿童,用爱心为学生成长撑
【光明论坛】
作者:朱凤娟(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近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表彰名单中,不乏来自各地的优秀教育工作者:他们有的扎根西部高校,用科研成果服务区域产业发展;有的投身乡村教育,用一根跳绳点亮山区孩子的梦想;有的呵护特殊儿童,用爱心为学生成长撑起一片晴空……他们坚守三尺讲台,既是亿万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也是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传承者、践行者。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础支撑。前不久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就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作出系统部署,其中提出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推动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培养培训全过程,贯穿课堂教学、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各环节,构建日常浸润、项目赋能、平台支撑的教师发展良好生态。教育家精神涵盖了新时代优秀教师所应具备的政治素养、道德素养、专业素养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体现了教师职业使命责任的内在要求,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核心价值引领。
大国良师要有大德。教育家精神所强调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关系教育的本质和方向,突出了对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重视。新时代的教育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党和人民需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广大教师应当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持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立德树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而树人者必先树己。教师应时刻保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觉,努力做道德的高标、社会的楷模、为人的示范,以言传身教影响和带动学生,成为学生做人做事的榜样。
大国良师要有大智慧。教育家精神所强调的育人智慧和躬耕态度,是对教师的从教品格、育人能力的明确指引。“经师易得,人师难得。”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要求教师成为经师和人师的有机统一,不仅具备卓越的专业化教育能力,精通专业知识,做传道授业的“经师”;又涵养德行,掌握润己泽人的教育方法,做有教育智慧的“人师”。教师应以其独到的智慧、学识与方法为学生成长引路,启发才智、滋养心灵,让每个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舞台。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尊重教育规律,遵循学生成长特点,持续充实自己、拓展自己,不断提升教书育人的本领。
大国良师还要有大境界。教育家精神所强调的仁爱之心和弘道追求,展现了对教育情怀的崇尚。教育是“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热爱也是教育家精神的底色。“燃灯校长”张桂梅将全部心血奉献给山区教育事业,托举了一个又一个山区孩子的梦想,她的事迹之所以打动人心,正在于她身上展现出的无私大爱。广大教师应勤修这种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以真情、真心、真诚感人化人,用关爱温暖滋养学生心田,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更进一步说,老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责任。正确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这份使命感应该成为教师传道授业、成风化人的内在动力。身处新时代,教育家型的教师不仅要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还要涵养胸怀天下的教育格局,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实施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让教育家精神在广大教师心中扎根生长,为他们从教乐教爱教营造良好环境,必将为教育强国建设凝聚更加澎湃的力量。
《光明日报》(2025年05月12日 02版)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