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平罗县委书记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8 22:08 1

摘要:刘兆明,1976年6月生于宁夏石嘴山,在职大学学历。现任石嘴山市领导班子成员、平罗县委书记,全面负责县委及县人武部工作,长期聚焦产业提质、生态修复、乡村发展等县域建设核心领域。

平罗235亿GDP背后:这位基层耕耘28年的带头人做对了什么?

刘兆明,1976年6月生于宁夏石嘴山,在职大学学历。现任石嘴山市领导班子成员、平罗县委书记,全面负责县委及县人武部工作,长期聚焦产业提质、生态修复、乡村发展等县域建设核心领域。

惠农区的组织建设深耕(1996.07—2004.05)

从基层科员逐步晋升为组织部门负责人,主导基层治理规范化建设,构建覆盖城乡的服务型基层工作体系,为区域发展筑牢人力根基。

宣传战线的思想浸润(2004.05—2011.12)

在市委宣传岗位期间,创新开展面向群众的理论传播活动,打造“百姓课堂”等特色载体,推动先进文化理念融入城乡生活场景。

农业与土地的规模化实践(2011.12—2016.08)

分管农业农村与国土资源工作时,推动枸杞种植产业规模化发展,建成上万亩标准化种植基地,探索出一条农业产业化升级路径。

经开区的招商突围战(2016.08—2021.07)

担任经开区管委会负责人期间,精准引进32家工业企业,推动园区工业总产值突破800亿元,重塑区域工业经济格局,为后续发展积累强大动能。

发改委的规划执行力(2021.07—2024.09)

牵头区域发展计划落地,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8.5%,通过持续优化投资结构,夯实了城市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底盘。

产业蝶变:从传统工业到双百亿集群

2024年启动“平罗—银川同城化”建设,交通等基础设施互联加速。2025年,绿色食品产业园吸引乳业龙头企业集聚,乳制品加工产值达50亿元;同步推进硅基新材料产业园建设,引入新能源头部企业,光伏产业产值预计突破100亿元,形成“绿色食品+新能源”双引擎驱动格局。

生态逆袭:黄河湿地的重生记

实施“黄河湿地生态廊道”工程,2024年修复湿地1.2万亩,水质达标率提升至90%。平罗县入选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名单,黄河岸线治理成为全国水系保护典型范例,昔日工业重镇重现水清岸绿的生态底色。

民生升温:小数据里的大变化

在乡村,“平罗番茄”地理标志品牌带动1.5万亩设施农业基地建成,农户户均年增收1.8万元;在城区,2024年新建改扩建3所中小学、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增2500个学位和120张医疗床位,教育医疗资源均衡化迈上新台阶。

打通银川—石嘴山城际快速路,构建半小时通勤圈,加速人才、资本等要素流动;建立重点企业智慧监管平台,实现97家企业安全生产动态监测;优化财政资金管理,有序推进存量债务风险化解,为高质量发展营造稳定环境。

数据见证的发展加速度

2024年平罗县GDP达235亿元,增速位居石嘴山市首位,跻身全区县域经济发展先进行列;文旅产业收入突破15亿元,“黄河文化+长城遗址”文旅带建设有序推进,生态与人文价值持续释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民生支出保持在财政总支出的85%以上,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群众。

从基层科员到县域发展带头人,刘兆明用28年的一线实践,书写了从“工业锈带”到“生态秀带”的转型答卷。在他的推动下,平罗县正以产业强、生态美、百姓富的全新姿态,成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互动话题:你认为县域发展中,产业升级和生态保护如何实现双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来源:江雨朦朦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