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太原市防震减灾中心围绕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举办了系列主题宣传活动,不断提高公众对防震减灾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倡导和推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太原市防震减灾中心围绕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举办了系列主题宣传活动,不断提高公众对防震减灾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倡导和推动社会各界牢固树立防震减灾的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持续筑牢地震安全发展基础。
一、什么是地震预警?
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发生后,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小于电波传播速度的特点,提前对地震波尚未到达的地方进行预警,一般来说,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每秒几公里,而电波的速度为每秒30万公里。因此,地震预警技术能够利用实时监测台网获取的地震信息,对地震可能的破坏范围和程度快速得出评估结果,利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之前的短暂时间发出预警。
预警原理:当地震发生时,地震监测台站拾取地震信号,将数据传输到预警中心,预警中心在极短的时间内将预警信息通过高速网络分布到安装在用户的预警终端,并及时报警,以达到减灾实效。
地震预警和地震预报的基本区别是:地震预报是尚未发生,但有可能发生的地震事件,事先发出通告,而地震预警是地震已经发生,对即将到来的灾害抢先发出警告并紧急采取行动。
二、认识震级与烈度
震级和烈度是衡量地震强度和影响的两个重要指标。震级是指地下能量释放的大小,烈度是指地面遭受破坏的程度,一次地震仅有一个震级,但通常根据与震中距离从近到远,烈度等级从大到小,共12个烈度等级。
1度 人无感觉,仅仪器能记录到。
2度 个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
3度 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垂物轻微摇晃。
4度 室内大多数人有感,室外少数人有感,不稳器皿作响。
5度 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有裂纹。
6度 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掉落,陡坎滑坡。
7度 房屋轻微破坏,烟囱损坏,地面出现裂缝,喷砂冒水。
8度 房屋多有损坏,少数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9度 房屋大多数损坏,少数倾倒,烟囱崩塌,铁轨弯曲。
10度 房屋倾倒,道路损坏,山石崩塌,水面大浪扑岸。
11度 房屋大量倾倒,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
12度 建筑物毁灭性破坏,地形剧烈变化。
三、识别地震预警信号
1.严重破坏性地震动(红色预警显示状态)
红色闪爆灯闪烁,属于灾害性地震预警。当本地预估烈度≥7度时,预警信息发布终端会为民众发布严重破坏性地震动预警。此时,红色闪爆灯持续闪烁,预警屏幕释放红色倒计时,并且通过屏幕画面和内置高音喇叭向民众播报地震预警信息。
2.破坏性地震动(橙色预警显示状态)
橙色闪爆灯闪烁,属于灾害性地震预警。当本地预估烈度5-6度时,预警信息发布终端会为民众发布破坏性地震动预警。此时,橙色闪爆灯持续闪烁,预警屏幕释放橙色倒计时,并且通过屏幕画面和内置高音喇叭向民众播报地震预警信息。
3.强有感地震动(黄色预警显示状态)
黄色闪爆灯闪烁,属于告知性地震预警。当本地预估烈度3-4度时,预警信息发布终端会为民众发布强有感地震动预警。此时,黄色闪爆灯持续闪烁,预警屏幕释放黄色倒计时,并且通过屏幕画面向民众播报地震预警信息。
4.有感地震动(蓝色预警显示状态)
蓝色闪爆灯闪烁,属于告知性地震预警。当本地预估烈度小于3度时,预警信息发布终端会为民众发布有感地震动预警。此时,蓝色闪爆灯持续闪烁,预警屏幕释放蓝色倒计时,并且通过屏幕画面向民众播报地震预警信息。
四、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后
应该怎么做?
我们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手机APP、手机短信、互联网和专用终端等途径,接收到地震预警信息。收到预警信息后,首先不要惊慌,冷静判断收到的预警信息级别,再根据所处环境,选择合适的应急避险措施。
收到的若是蓝色或黄色的地震预警信息,说明该地震对我们所在区域影响不大,一般不需要采取避险逃生措施,只要持续关注后续预警信息即可。
收到的若是橙色或红色的地震预警信息,就要立即应急避险,如果我们在家中,预警时间充足的前提下立即撤离,并尽可能关闭电源、天然气等,避免发生火灾等次生灾害。若时间来不及,则要就近避震,打开入户门,选择开间小有支撑物的房间躲避,或直接蹲在室内承重墙墙角、坚固的桌子下保护头部,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等晃动过后再快速撤离,撤离时不能乘坐电梯,更不能惊慌跳楼。
最后请大家一定要记住:收到地震预警信息不可怕,保持镇定,根据预警级别、预警时间和所处环境,选择合适的应急避险方式,最大限度保护自己。太原日报
来源:太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