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兼具童年回忆和经典文学的语文课文正在成为创作者们新的灵感来源。2024年下半年以来,在短视频平台上,一批语文课本翻拍账号开始涌现,这些账号发布的视频以剧情演绎为主要方式,再现了语文教材中的经典内容,收获不少网友的好评。
兼具童年回忆和经典文学的语文课文正在成为创作者们新的灵感来源。2024年下半年以来,在短视频平台上,一批语文课本翻拍账号开始涌现,这些账号发布的视频以剧情演绎为主要方式,再现了语文教材中的经典内容,收获不少网友的好评。
纳入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往往都是经历时间淬炼和几代人筛选的经典文本。现在,一些创作者以微短剧的方式将这些经典内容结合现实语境进行翻拍呈现,一方面激活了大众的情感共鸣,让不少网友重新点燃了关于“语文”乃至青春的记忆,这正是此类创作内容能够获得广泛传播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视频化的呈现方式更直观,对受众的门槛要求也更低,这实际上是扩大了教材中一些经典文学内容及其承载的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令其社会价值得到更充分的释放。
从语文教学的角度,这类教材内容的视频化呈现所激发的大众关注兴趣和积极反馈,也给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带来新的启示。比如,能否积极利用新的传播工具和技术,进一步提高语文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像一些网友表示,如果当年有这样的“视频课文”,语文就可以学得更好了。事实上,运用数字化技术来推动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也得到政策上的鼓励。如今年4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中明确,推动课程、教材、教学数字化变革。其中一项内容就是,制定数字教材建设和管理指导意见,分领域分专业研发一批示范性精品数字教材,支持地方、学校和企业开发数字教材。一定程度上说,“语文课本翻拍”视频在网络上的走红,是对于“数字教材”效果的一种间接证明。
当《背影》中父亲蹒跚着穿过月台的背影被镜头定格,引发集体共鸣,这些改编自课本经典的微短剧,以千万级播放量印证着:当经典文本遇上数字媒介,不仅能迸发出惊人的传播能量,更能在技术迭代中开辟出文化传承的新维度。
其实,无论是狭义上的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教材的数字化变革,还是更广义上的传统文化的传承,“语文课本翻拍”的“意外”走红,某种程度上刷新了社会对于教育改革、文化传承的想象空间,传递出了更多的可能性。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