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瓷胖东来?这些人的结局太解气!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9 07:42 1

摘要:她声称自己在胖东来购买的红色内裤掉色严重,导致私处过敏,并控诉胖东来售后处理不专业。

“碰瓷名人博关注,反正黑红也是红。”

——这个恶心的道理,算是被一些网红玩儿明白了。

胖东来越火,碰瓷的人越多,就连碰瓷的角度也越来越清奇。

2025年春节期间,一位名为“两个小段”的网红博主在抖音上发布了一条哭诉视频。

她声称自己在胖东来购买的红色内裤掉色严重,导致私处过敏,并控诉胖东来售后处理不专业。

视频中,她声泪俱下地描述自己独自就医的“委屈”,甚至暗示胖东来“店大欺客”。

这条视频迅速引发热议,短时间内播放量突破百万,胖东来的客流量一度受到影响。

然而,这场看似“消费者维权”的戏码很快被揭穿。

胖东来成立专项调查组,对涉事内裤进行多轮检测:无论是色牢度测试还是权威机构鉴定,结果均显示商品符合国家标准。

更关键的是,小段女士提供的过敏证明被证实来自一家无资质的小诊所,且医生明确表示“无法证明过敏与内裤有直接关联”。

胖东来随后发布了一份长达53页的调查报告,详细披露了事件真相:原来小段女士在过去两年内曾对胖东来发起过297次投诉,其中266次成功获赔。

这次她本想故技重施,却踢到了铁板。

这件事最终迎来了大快人心的结局:

法院最终支持胖东来的诉求,判决小段女士需承担法律责任。

她的抖音账号被网友戏称为“裤头姐”,在舆论反噬下彻底停更,而胖东来则借此事向公众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

善意投诉会被认真对待,但恶意碰瓷必将付出代价。

如果说“红内裤事件”是个人碰瓷,那么2025年4月网红“柴怼怼”的指控则更像一场有预谋的流量围剿。

这位自称“玉石专家”的博主,在抖音发布数十条视频,声称胖东来销售的玉石是“成本几百元卖数万元”的暴利产品,甚至暗示企业存在偷税漏税行为。

为了增加可信度,他还对比展示自家店铺的“高性价比”玉器,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关注。

面对质疑,胖东来选择用数据说话。

2025年1至3月,胖东来玉石销售额2190万元,毛利率仅20%,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许昌市市场监管局也介入调查,随机抽查13件在售和田玉商品,结果显示所有产品进货手续齐全、鉴定证书合法,且平均售价与成本核算完全透明。

更讽刺的是,有消费者曝光在“柴怼怼”店铺购买的玉镯经检测为染色处理,反将这位“打假斗士”推向风口浪尖。

最终,胖东来以“商业诋毁”和“名誉权侵权”正式起诉“柴怼怼”,索赔金额不低于500万元。

抖音平台下架其29条涉侵权视频,并永久封禁账号。

这位网红曾放言“对自己每句话负责”,在直播间里一度头头是道慷慨激昂。

在铁证面前他不得不沉默失声,成了流量泡沫破碎的最佳写照。

在这些典型案例背后,隐藏着更庞大的灰色产业链。

有数据显示,职业打假人三年内对胖东来发起287次投诉,其中263次通过“息事宁人”获赔。

这些“碰瓷专业户”深谙企业怕舆情的心态:他们往往选择节假日投诉以扩大影响,或专门瞄准新员工当值时发难,甚至有人总结出《胖东来客诉话术漏洞指南》在黑市流传。

但胖东来的反击策略让这条产业链遭遇重创。

企业不仅建立“维权奖励机制”,鼓励公众举报恶意投诉(成功案例奖励最高50万元),还通过法律手段追溯历史碰瓷行为。

例如2025年初,6名曾多次以“食品过期”“商品破损”为由索赔的“职业演员”,被胖东来联合警方以敲诈勒索罪立案侦查。

正如创始人于东来所说:“如果我们不较真,就是在纵容恶”。

胖东来也越来越意识到,自己的高口碑成了双刃剑。

一方面,消费者对其服务期待值拉满,任何小问题都可能被放大。

另一方面,企业“宁愿吃亏也要让顾客满意”的形象,反而被投机者视为可钻的空子。

2025年2月有起“顾客要求用购物车运建材遭拒”的投诉,当事人明知规定却故意拍摄冲突视频,企图制造“胖东来变傲慢了”的爆点话题。

但胖东来的应对智慧远超碰瓷者的预判。

在“红内裤事件”中,企业先按流程奖励投诉者500元,再通过司法途径追责100万,既守住“善待顾客”的承诺,又划清“不容诬陷”的底线。

这种“先礼后兵”的策略,让碰瓷者从“维权英雄”变成“跳梁小丑”。

这些闹剧的结局,正在重塑中国商业环境的游戏规则。

胖东来起诉“柴怼怼”的案例已被写入许昌法院知识产权典型案例,其中关于“自媒体言论边界”的界定,为后续类似案件提供重要参考。

相关平台也升级了审核机制,对未经验证的指控类视频实施“延迟3小时发布”规则,从源头减少谣言传播。

当企业用透明对抗谣言、用法律反击抹黑时,公众的理性也在同步成长。

在“红内裤事件”的评论区,一条高赞留言或许道出多数人的心声:“以前觉得胖东来太好说话,现在才发现,善良不等于软弱”。

而那些曾经跟风质疑的网友,如今成了企业最坚定的支持者——这或许是对碰瓷者最讽刺的“报应”。

2025年五一假期,浙江嘉兴一家名为“胖都来”的商场高调开业,红色门头、明星站台、短视频造势,乍一看还以为是零售界的“顶流”胖东来进军浙江了。

但消费者很快发现,这不过是场精心策划的“像素级复刻”闹剧——名字差一字,老板姓“都”,连员工工服都和胖东来同款红色。

更离谱的是,货架上摆着“DL同款白酒”“胖东来麻油”等贴牌商品,宣传口号照抄“不满意就退货”,但实际操作中退货竟需提供28项证明,被网友吐槽“退货比高考还难”。

这场闹剧的崩塌速度比开业更戏剧化。

首日客流量靠猎奇心理冲上1.2万人次,次日便暴跌至3000人,第三天只剩零星看客。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正版胖东来门店持续火爆,和田玉专柜单日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保安不得不拉起限流警戒线。

消费者选择的背后,是浙江本地人的精明:“真假‘胖’字头,一摸服务就知道!”

胖东来的反击来得干脆利落。

开业前便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并寄出律师函指控其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

法律专家指出,“胖都来”与“胖东来”拼音首字母同为PDL,且经营范围高度重合,参照“茶颜观色”抄袭“茶颜悦色”被判赔170万元的先例,胖都来胜算渺茫。

更致命的是,网友自发扒出母公司浙江盈中控股的黑历史:法定代表人关联近50家企业,曾抢注“淘都来”等商标,被戏称为“职业蹭名玩家”。

过气明星的捞金手段之一:集体站台,反而成了这次事件的照妖镜。

叶璇、赵亮等12位明星的祝福视频本欲营造“排面”,却因胖都来的山寨本质集体翻车。

三德子赵亮仓促道歉称“纯属友情帮忙”,却被曝收8万元录制费。

叶璇关闭评论区,仍然掉粉15万。

丁勇岱限制微博权限,网友嘲讽:“明星收钱时眼瞎,出事时手速倒快!”

胖都来的速朽,暴露出商业模仿的致命短板:

它只抄了胖东来的“形”——红色工服、口号标语,却丢了“魂”。

胖东来员工月薪近万、年假140天,创始人于东来把90%利润分给团队,而胖都来员工吐槽“工资比永辉低2000元,每天干12小时”。

这种“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套路,让服务成了空中楼阁。

正如网友锐评:“你可以抄名字,但抄不走老板把利润分给员工的格局。”

这场闹剧最终以“开业三天凉透”收场,但它留给行业的警示远超事件本身。

胖东来用28年口碑筑起的护城河,在遭遇碰瓷时选择“用魔法打败魔法”——不删帖、不控评,直接把53页调查报告和进货单甩到网上。

正如当地判决书中所写:“商业竞争的本质是对人心的争夺,而非对名字的模仿。”

如今走进胖东来门店,依然能看到员工笑着帮老人挑水果、替妈妈冲奶粉的身影。

这些细节没有出现在胖都来的装修手册里,却是消费者甘愿排队三公里的理由。

而那些举着手机四处碰瓷的人终会明白:流量可以造假,口碑不能;名字可以抄袭,人心不行。

(小B)

来源:一乙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