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面开工前为什么要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2 08:00 1

摘要:敲帮问顶是指井下生产作业开始前,用撬棍、钢钎或镐等敲击井巷、工作面顶板及侧帮,根据发出的声响发现浮石、剥层的方法。敲帮问顶应由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人员进行;发现有浮石、剥层后,应站在安全的地方将其撬下。

敲帮问顶是指井下生产作业开始前,用撬棍、钢钎或镐等敲击井巷、工作面顶板及侧帮,根据发出的声响发现浮石、剥层的方法。敲帮问顶应由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人员进行;发现有浮石、剥层后,应站在安全的地方将其撬下。

在矿山作业中,工作面开工前有一项看似简单却至关重要的安全程序 —— 敲问顶。这项用钢钎等工具敲击岩(煤)体、通过回音判断内部结构稳定性的检测方法,不仅是预防局部冒顶事故的 "第一道防线",更是保障作业安全的核心制度。本文将从技术原理、安全价值、法规要求等维度,深度解析这项制度的必要性。

一、敲邦问顶的技术原理:用声音解码岩体安全

敲邦问顶的操作流程看似简单,却蕴含着科学的岩石力学原理。当钢钎敲击围岩时,完整岩体因结构致密会发出清脆坚实的回音,而存在松动、断裂或离层的岩体,因内部有空腔或裂隙,会发出沉闷、沙哑的异音。作业人员通过 "一听二看三分析",能精准定位潜在危险区域。这种基于弹性波传播理论的检测方法,无需复杂设备,却能快速识别岩体内部的结构性缺陷,堪称地下工程的 "安全听诊器"。

二、预防冒顶事故的关键防线

统计显示,局部冒顶事故占地下作业安全事故的 30%-40%,而 80% 以上的冒顶事故源于未及时发现围岩松动。敲邦问顶制度的核心价值,就在于将事故预防关口前移:

隐患排查前置化:在开工前主动排查围岩稳定性,避免将作业人员置于未知风险中

风险识别可视化:通过声音反馈将岩体内部隐患转化为可感知的信号,解决 "看不见的危险" 问题

应急处置主动化:对检测出的松动区域及时采取支护加固措施,从源头消除冒顶隐患

某煤矿曾记录这样的案例:作业班组开工前发现顶板发出异常闷响,经核查确认存在 3 处离层隐患,及时采取锚杆支护后避免了一场可能造成 5 人伤亡的冒顶事故。数据显示,严格执行该制度的矿区,局部冒顶事故发生率可降低 60% 以上。

三、现代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构成

敲邦问顶制度的意义早已超越单一技术操作层面,成为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规刚性要求:《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煤矿安全规程》等均明确规定,地下作业开工前必须进行敲邦问顶。

双重预防机制落地:作为风险分级管控的具体措施,与隐患排查治理形成闭环管理

安全文化培育:通过制度化操作养成 "安全先于生产" 的作业习惯,构建 "以人为本" 的安全价值观

从管理心理学角度看,固定化的安全程序能有效克服 "经验主义" 和 "侥幸心理",使安全操作从 "被动执行" 转化为 "主动自觉"。

四、执行要点与责任界定

制度效能的发挥依赖规范的执行流程:

时机要求:必须在工作面开工前、爆破后、处理浮石等关键节点进行

操作规范:应由有经验的人员站在安全地点操作,遵循 "由外向里、先顶后帮" 的顺序

记录归档:建立专项台账记录检测结果及处理措施,实现安全管理可追溯

企业需明确敲邦问顶的责任主体,将其纳入岗位操作规程和安全考核体系,通过班前会教育、实操培训等确保作业人员熟练掌握技术要领。

结语:守护安全从 "第一锤" 开始

敲邦问顶敲击的不仅是岩石,更是对生命安全的郑重承诺。在地下工程作业中,每一次钢钎与岩石的碰撞,都是安全与风险的对话。这项制度的存在,既是对 "安全第一" 方针的践行,更是对作业人员生命权的根本保障。当我们把每一次敲邦问顶都当作不可省略的安全仪式,就能真正筑牢安全生产的铜墙铁壁。

来源:谈地论天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