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中国大学排行榜(长沙地区)近日由ABC排名与CNUR联合发布,引发教育界广泛关注。本次榜单延续了"双一流"建设成效与学科特色的评价体系,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稳居前二,全国综合排名分列25、32位。
2025年中国大学排行榜(长沙地区)近日由ABC排名与CNUR联合发布,引发教育界广泛关注。本次榜单延续了"双一流"建设成效与学科特色的评价体系,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稳居前二,全国综合排名分列25、32位。
湖南师范大学以师范类院校第6位的身份蝉联季军,湖南农业大学依托智慧农业创新平台跃升至农林类全国第14位。值得注意的是,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等特色院校通过学科交叉融合实现跨越式发展,长沙学院、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等应用型高校在产教融合赛道上展现强劲势头。
位列长沙高校第5、全国理工类141位的长沙理工大学,近三年通过"智能交通""绿色能源"两大省级实验室建设,在交通土建、电力水利领域实现重大突破。该校2024年获批新增智能建造、能源互联网工程等3个新兴专业,与中联重科、三一集团共建的现代产业学院年培养技术骨干超800人。
特别在港珠澳大桥、白鹤滩水电站等国家重大工程中,长理科研团队攻克了18项关键技术,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
校长在受访时强调,学校正构建"智能+基建"的学科生态体系,计划三年内将交通工程学科推进至全国前10%。
作为财经类高校新锐,湖南工商大学以全国第384位的综合排名挺进长沙十强。该校重点打造的数字经济研究院已建成省级大数据交易实验室,开发的"区块链财税系统"被省税务局采用。
在教育部最新学科评估中,其工商管理学科获评B+,金融工程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值得关注的是,学校与蚂蚁集团共建的"数智商学院"开创校企联合培养新模式,2024届毕业生在证券、金融科技领域就业率高达93.7%。
新晋本科院校长沙工业学院以全国理工类550+的排名跃居第15位,成为本次榜单最大黑马。这所由原长沙高级技工学校升格的高校,聚焦"新工科+工匠精神"培养体系,其机械设计制造专业毕业生手持3个以上职业资格证比例达100%。
学校首创的"车间课堂"教学模式,将三一重工、蓝思科技等企业的真实生产线引入校园,2024年学生获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奖项23项。
这座拥有57所高等院校的科教新城,正通过"强基计划"与"特色突围"双轮驱动重塑高教版图。随着国家重大战略向中部地区倾斜,长沙高校在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领域的集群优势日益凸显。这场静水深流的排名洗牌,不仅折射出高校改革的深层脉动,更预示着新一轮城市人才争夺战已悄然打响。在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征程中,长沙高等教育正在书写属于自己的时代答卷。
来源:永远为你而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