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在人口超14亿的中国,农业不仅是民生之本,更是国家安全的核心支柱。2024年4月,《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为中国农业现代化擘画了清晰的路线图: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在人口超14亿的中国,农业不仅是民生之本,更是国家安全的核心支柱。2024年4月,《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为中国农业现代化擘画了清晰的路线图: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农业强国。这一规划不仅关乎粮食安全,更是一场关乎乡村振兴、城乡融合、科技创新的系统性变革。
图片来自官方报导
《规划》首次明确了建设农业强国的“三步走”战略:
2027年:农业强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2035年: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农业强国,城乡全面融合,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实现。核心目标聚焦五大“强”特征:
供给保障强:粮食产能稳固,饭碗端得更牢;科技装备强:种业自主可控,智能农机全面应用;经营体系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产业韧性强:全链条升级,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竞争能力强:绿色发展与品牌化并行。1. 耕地保护与产能提升
《规划》将耕地保护置于首位:
2. 科技赋能“藏粮于技”
种业振兴: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建设国际一流种质资源库,力争2035年实现种源自主可控;农机升级:研发高端智能农机,推动丘陵山区适用机械普及,综合机械化率突破80%。3. 政策托底与风险防控
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健全农业保险体系;构建全链条减损体系,从播种到消费全环节减少浪费。1. 数字农业与智慧农场
构建“天空地一体化”农业观测网络,推广北斗导航、无人机作业等精准技术;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实现生产、流通、消费全链条数字化管理。2. 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推广节水灌溉、有机肥替代化肥,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发展生态渔业、木本粮油,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3. 产业集群与全球竞争
培育农业产业化“链主”企业,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推动农产品品牌化,将区域公用品牌与传统文化融合,提升国际竞争力。中国农业的突出特点是“大国小农”,如何将分散的小农户纳入现代化轨道?《规划》提出两大路径:
1. 土地规模化与服务规模化
2. 新型经营主体培育
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发展,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推动供销社综合改革,强化国有农场统一管理职能。1. 县域经济与富民产业
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县域转移,发展特色手工业、乡村旅游;推动县域融入大中城市产业链,打造“一县一业”发展模式。2.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均等化
推进城乡交通、电网、物流一体化建设;实现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城乡标准统一,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生活”。3. 增收与减负并举
健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农村养老金标准,减轻医疗、教育支出负担。《规划》的落地,标志着中国农业从“量”到“质”的跃迁。未来十年,广袤乡村将见证科技赋能下的田野巨变、城乡融合中的民生改善、绿色发展中的生态重生。这场变革,不仅关乎粮食与土地,更关乎亿万农民的幸福与尊严。
来源:问道乡闾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