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0日,北京首个户外婚姻登记点,在一处四合院风格的院落里正式启用。它位于北京繁华的前门大栅栏商圈,周围是照相馆和提供婚礼用品与服务的商店。北京市西城区民政局预见到结婚登记新规施行后,可能出现的登记热潮,新设立了这个别具特色的婚姻登记点。
5月10日,北京首个户外婚姻登记点,在一处四合院风格的院落里正式启用。它位于北京繁华的前门大栅栏商圈,周围是照相馆和提供婚礼用品与服务的商店。北京市西城区民政局预见到结婚登记新规施行后,可能出现的登记热潮,新设立了这个别具特色的婚姻登记点。
传统婚俗在现代化进程中,曾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描述的“六礼”婚俗,在城市化浪潮中逐渐简化为酒店宴席与婚纱照的程式化组合。传统婚礼中蕴含的家族联结、社会认同与文化传承功能被削弱,取而代之的是商业化、标准化的婚庆服务。这种变化虽然提高了效率,却也使婚礼被消减了文化温度与精神内涵。一些年轻人抱怨现代婚礼只有形式没有内容,实则表达了对婚俗文化空心化的集体焦虑。
特色婚姻登记点的创新之处在于,它巧妙地在制度化的行政程序中植入了文化元素。当新人在登记点书写婚书、行传统礼仪时,这些行为已超越了个体选择,成为规范化的文化实践。这为传统婚俗提供了新的合法性基础,使其在现代社会重获认可。
更深层看,特色婚姻登记实现了传统婚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传统婚俗并非僵化的博物馆展品,而是可以不断再创造的活态文化。例如,某地登记点设计的“现代三书六礼”中,“聘书”被转化为双方价值观陈述,“迎书”则融入了环保婚庆理念。这种转化、发展既保留了仪式感,又注入了性别平等、个性化表达等现代理念,使传统真正“活”在了当下。
可以说,每一个特色婚姻登记点都是一座文化实验室。在这里,传统被赋予新内涵,现代化变得更有文化底蕴。当越来越多年轻人通过这些仪式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时,那些模糊的文化符号被重新拾起、擦亮,并以全新的方式融入年轻一代的生活。
(作者系自由撰稿人)
本文来自【华声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