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后来好不容易有两家出版社艰难地给她出了书,但是一家没有稿费,另一家有,也很少。
人越是害怕面对什么,就越能在别人身上看到什么。
01
5月4日凌晨2点多,一个叫邬霞的女诗人发了一篇檄文。
标题挺吸引人,带着爆款潜质——
《请余秀华女士公开向我道歉》。
她说自己“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根本没惹余秀华,余秀华却穿越大半个网络来骂她。
邬霞气鼓鼓地讲了挨骂的经过。
是5月2日,她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发了一篇文章:
《作为写作者,你愿意自费出版吗》。
大意是讲自己出书很难。
早期没有出版社愿意给她出书,逼得她想借钱自费出版。
后来好不容易有两家出版社艰难地给她出了书,但是一家没有稿费,另一家有,也很少。
反正就是讲了一些关于草根作者出书难的境况。
文章开头配了一张她的照片。
她每篇公号文章的开头,都配一张自己的照片。
都是普通的穿搭,普通的姿势。
没有搔首弄姿,也基本不化妆。
就是一个平平无奇的中年女性。
但是余秀华突然出现在了这篇文章下面。
直白而尖刻地指责邬霞写得太差,长得也不好看,还“以色示人”——
“在我出名前,找我出版的不计其数,无论哪一首,我都比你好。
你到现在还没认识到:书就是商品!你不好就是没人要!
你出版的《吊带裙 》太差,所以没有第二次出版。
你如果想在文学上有一点点成就,现在好好读书,你差太远了!
而且不要天天拍照片,你不好看,现在你在以色示人,该死!”
邬霞看到这一段,直接就气懵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她也不是好惹的,立刻强硬反击,骂余秀华神经病,嫉妒别人拍照片。
大半夜的,俩人你来我往吵得热火朝天。
你骂我泼妇,我咒你小心女儿被撞死。
都卯着劲往对方痛处猛戳。
02
对骂了一晚上,邬霞越想越气。
第二天就发文要求余秀华给她道歉。
我大概因为也是文学圈的人,所以第一时间就收到了这篇推送。
当时看完文,说实话我心里是站邬霞的。
觉得余秀华戾气太重,好端端地扑过来咬人。
但是这事儿后来越闹越大,万能的网友扒出了很多周边来。
我前后一看,彻底更换立场——
原来邬霞才是挑事方。
因为她根本不像自己说的那么白莲花——只想安静写作,谁都不招惹。
早在三年前,她就时不时地招惹余秀华。
嘲讽余秀华“摇头晃脑,口齿不清”,“又老又残疾,小鲜肉男友肯定会出轨”。
这样的话,邬霞说了一次又一次。
在她的公众号里搜索“余秀华”,一搜一大片,基本都没什么好评价。
这里还有一个前提——邬霞跟余秀华是认识的。
俩人一起做过节目,见过好几次。
邬霞说她当时看余秀华不方便,还去扶她。
但是你看这种人——
见面时笑脸相迎,殷勤示好。
转回身就像个八婆一样蹲在墙角斜着眼蛐蛐别人,说人家又老又残疾。
我很讨厌这种人。
想必余秀华也是。
这次事情炒大后,余秀华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反呛邬霞。
有人在评论区问余秀华,你俩之前是不是有过节?
余秀华回复:
“她在她公众号可没少骂我,以为我不知道”。
所以你说这次余秀华扑过去骂她,她冤不冤?
我觉得一点不冤。
余秀华骂得固然难听。
但邬霞也算是自取其辱。
恶之花绽放时,我们必须追问是谁播下了第一颗种子。
毕竟先撩者贱。
自己凑上来撩拨,就别怪人家打回去。
03
除了简单的是非对错,这件事还有更多深层人性值得说。
其实余秀华和邬霞,本质上是一类女人。
都是底层草根出身。
都没有学历,又热爱文学,喜欢写诗。
都经历过婚姻的苦,离婚单身,渴望爱情。
她俩之所以能吵起来,也是因为她们相似性。
人的本性,就是喜欢暗戳戳盯住跟自己类似的人,去比较,去竞争。
因为人混迹人群中,需要明确自己的层次定位。
跟太高或者太低的人,都争不着,也比不着。
只有层次相当的人,才是自己找定位的锚点。
所以余秀华和邬霞,都不会跟章子怡比,也不会跟农村老太比。
她俩会精准找到同类的彼此,捉对厮杀。
在方方面面的较量中,试图证明“我比你好”。
这种比较本身,其实并没有错。
人在与他人的比较中,明晰自己的层次和处境,也是生存之需。
但是这种比较,应该始于一个健康的心态:
我只想明晰我自己,我并不恨你,更不想伤害你。
余秀华和邬霞的对战,问题恰恰就出在这里。
她们的心态都略显扭曲,行为都有失分寸,以致最后两败俱伤。
你看,邬霞一直说她渴望爱情而不得。
所以看到余秀华跟小鲜肉热恋,她心理是失衡的。
嘴上说着不羡慕,言语间却处处露出一个缺爱的女人对另一个被爱的女人的嫉妒。
这嫉妒使她不惜攻击对方的容貌和生理缺陷。
才能获得一些心理平衡。
——我没有爱,起码我健康,我是个正常人。
邬霞对自己这些话的解释是——
“我写的时候并无恶意,只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我的文章也没几个人看,就在当时的语境下直抒胸臆。
而且那些情况也属实。”
她没意识到,或者故意没意识到——
对于相熟的人的生理缺陷,就算是事实,也不能“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你直抒胸臆是痛快了。
但是“摇头晃脑、口齿不清”这样的词,那是字字都扎在余秀华的心窝上啊。
余秀华幼年脑瘫,身体残疾,饱受歧视。
这些年好不容易成名、赚钱,人生向上走了一大步。
结果依然被一个毫无才华的中年女作者讽刺羞辱看不起。
她自然是一口老血涌上心头。
所以逮到邬霞说自己出书难,余秀华立刻挥刀上去,也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没人愿意出你的书,就是因为你写得太差!
我的才华,我的约稿,我的成就,是你做梦都得不到的。
另外别以为你健康正常,你也丑着呢!
后来写文反击邬霞时,又在标题里强调了一次“你跟我都这么丑”。
甚至不惜诅咒对方女儿死。
余秀华骂人时总带着股狠劲,像是要把半生吃过的苦都吐出来。
而这种“刻薄毒舌”背后,是她深藏的自卑与不甘。
她和邬霞,各有各的刻薄,各有各的病。
她们都是高举着自己有限的优越,掩住身上的痛点,然后狠狠戳向对方的软肋。
两个被命运揉皱的女人,凌厉地互相撕咬。
都拼命想证明自己的强大,却都被对方扯下仅有的遮羞布。
最后两败俱伤。
04
我看了她俩的骂战,有一个很深的感触,就是——
人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像追求身体健康一样,注重心理健康。
否则就会出大乱子。
像邬霞一样,自己得不到爱情,看到别人被爱就绷不住,非要斜着眼讽刺几句。
像余秀华一样,严重容貌焦虑,看到别人发几张很正常的照片也受不了,觉得“以色示人”“该死”。
这种心态很容易让自己陷入痛苦和被动。
这痛苦的根源,都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而莎士比亚早就说过——
自己加于自己的伤害,最难以治愈。
所以我们每个人真的都要引以为戒。
因为就像余秀华的残疾一样。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各有各的缺陷——
矮,胖,穷,黑,嘴笨,脸长,牙歪,秃头,智商低,情商差,不会表达,腿脚不协调,找不着对象……
未必很严重,但我们自己非常在意。
大家可以现在停下来想一想,你的缺陷是什么。
可能一下子就会想到两三个。
这个缺陷,就是我们最脆弱的痛点。
我们会无数次去审视它,与它纠缠,为它痛苦,渴望它改变。
做梦都想,要是这件事我能跟普通人一样多好啊。
然后不断地跟别人对比。
比来比去,发现人家都挺好,就我不达标。
心里就更难过,更敏感,更脆弱。
久而久之,就成了病。
仿佛心里有一个溃烂,碰不得。
那个缺陷,就从一个弱点,变成了心理问题。
这样的病,我们每个人大概都有。
或轻或重。
就像姜文说的,如果深入了解,这个世界上可能没有一个正常人。
而我们需要特别警惕的,是一定注意控制好病情,不要让它恶化。
比如说——
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丑,就会特别在意自己丑,就会整天纠结于自己丑。
然后相信别人认为自己丑,并且下意识地想攻击别人丑。
同时也更在意自己丑……
如果在这个恶性循环拔不出来,人生肯定过不好。
所以一定要有意识地跳出来,接受那个无法更改的事实。
不管它是一个多么痛的痛点——
丑也好,笨也好,身体残疾也好,没有爱情也好……
都尽力笑纳。
先接受,再试着改变,改不了就算。
不要一直执迷于此,一直较劲,一直耗着。
否则耗出大病来,痛苦翻倍。
与其一生缠斗,又注定无法胜利。
不如放过自己。
从容地,平静地,轻快地说一句——
既然如此,那么好吧,随它去吧。
一念转,天地宽
来源:谈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