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什么一定要去影院看这个片子,对于很多影迷来说,应该是不需要我太赘述的,豆瓣 16 万人打出的 9.1的高分,在世界动画史,甚至世界电影史上,无法被类比也不可能被取代的特殊地位,这些都是明摆着的”重量级“。
今晚聊近日全国重映的经典动画电影——
《攻壳机动队》
为什么一定要去影院看这个片子,对于很多影迷来说,应该是不需要我太赘述的,豆瓣 16 万人打出的 9.1的高分,在世界动画史,甚至世界电影史上,无法被类比也不可能被取代的特殊地位,这些都是明摆着的”重量级“。
但这次重映对我来说,还有一个很大的意义在于去沉浸式体验它的预言性——它是在1995年讲述2030年的故事,2030就是我们的近未来,几乎就可以被视为我们的当下。
这让我比第一次看这个片子都更近地触摸到了押井守的表达意图,因为电影里他担忧的,正在我们身边很静悄悄地发生着,包括这个片子本身所遭遇的。
这让当年我第一次看这部片时不解的、困惑的那些,都一下子清晰了。
一.
聊《攻壳机动队》,得从大家都知道的一个词开始说, 「赛博朋克」 。
大家提到这个词大部分时候都在电影或者游戏里,所以很多时候对它的定义成了一种可视化的风格,看到某种布满霓虹的未来画面,就知道这是赛博朋克。
但其实这个词语在最开始是小说里以文字形式,而非画面出现的,定义它的方式除了描述各种视觉冲击下的未来感之外, 更重要的是看作品里是否有一种反思 ——为什么在科技极端发达的未来,人类却过得更糟糕了。
也因此,我们在那些作品里,都能看到大量 低端生活与未来科技结合 的场面,这也是《攻壳机动队》故事的基底,是它最浅的一层。
片子里留了大量和剧情本身无关的空镜头,去呈现 “ 低端生活与未来科技结合 ”的场景,巨大的飞行器飞过下水道一般的贫民城区,战斗场景里角色使用者先进的科技成果,穿行在各种脏乱的市井街头,这里和未来好像一点都没有关系,高耸的未来建筑和低矮的破楼相邻,后者便再也没有机会看到天空。
我猜测这也是很多经典科幻作品在拍赛博朋克时,都会选择香港的原因 ——这里或许是全亚洲甚至全世界最符合 “极高的物质文明和国际化,极低的幸福感和宜居度” 的一个城市。摩天大楼和拥挤的笼楼可以在这么小的地方错落共存,一个城市里诞生出极其悬殊的阶层差异,这本身就非常符合赛博朋克的定义。
这里也构成了《攻壳机动队》的第一个优点 —— 押井守用很轻巧也很不经意的方式,“对人类为什么没有在未来过得更好”这个问题给出了答案。
这个答案就是故事本身,女主草薙素子和几乎所有的配角在一开始都是政府的白手套,他们的所有行动都在展示这个近未来时代的科技成果: 科技迷彩带来的隐身,义体人带来的永生,数字生命和人工智能。
但同时在这些呈现中, 一切成果都只被用于战争杀戮和政府间的争权夺利,民众没有得到一点科技发展的惠泽,恰恰相反,民众完全被浸泡在负面的科技麻醉中,利用科技去诱导他们释放最原始的欲望,走向堕落。
这就是押井守的答案 —— 发展的另一面就是灭亡。
我想把这个有点老生常谈的答案,写在开始正式聊电影之前, 是因为它其实也在电影之外形成了一把解读这个电影的钥匙,它把发展和灭亡的边界模糊了,而模糊就是进入这个电影最好的切入点。
二.
“模糊”
这个词在电影里一共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草薙素子和巴特在船上聊到自己和人类未来命运的时候,突然从空中传来了一句,犹如话剧台词念白一般的声音, “我们如今仿佛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
这句话来自《圣经》,放在这里其实很容易让人代入照镜子的人的视角,以为在说的是对面镜子里映照出的自己模糊不清。
但其实只要联系这句话出现之前,素子说的那些话,就会明白这个模糊不清到底在指什么了。
素子回答在水下的感觉时,说会感到黑暗和绝望,但也会感觉到希望,因为每当浮上来就会感到重生。
谈论自己完美的义体时,说人类在察觉需求时只要有可能,就会去实现,这就是人的天性,追求完美的天性,但追求完美的同时也是在追求死亡,就好像自己的义体可以再造,然而不以最高规格保养就意味着死亡。
这两件事情都在说同一个事情, 也就是辩证之下,边界的模糊 。绝望也可以是希望,完美也可以是死亡,代入到镜子那句话中,其实它所指的就很明确了,不是镜中画面的模糊,是镜中人和照镜子的人的 边界模糊 了。
谁才是真正的人,突然成了一件不确定的事情。
所以,押井守才在这里又加了一段素子的台词:
"人之所以为人,是由许多部分组合而成,别与他人的面容,属于自己的声音,睡醒时注视的手,回忆,对未来的想象,还有我电子脑所触及的资讯海洋,这一切造就了我,让我意识到自我,也让我困于自我。”
这是世俗意义上的人的定义, 关键词是特殊,拥有专属于自己的东西 。
那为什么素子说自己也被困于自我?因为素子是义体人,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赛博格,被批量制造出来的半机械人。她的身体里只有一小块大脑灰质属于本身的她,其他全部都是机械制造出来的义体。
她并不拥有肉体,所谓的身体是可以批量生产的机械,她的回忆是一堆数据,可以修改和存储,她大脑里塞满脑科医学的先进装置,可以让她拥有超人的行动和思维能力。但同时她也拥有人格,是本身的那一块灰质留下的。
这样的她,算人吗?
用素子自己的话说, “我觉得我是人,在一开始就是来自于周遭对我的看法。”并不是来自于自己对自己的确认。
这是这部电影里,人的第二种定义 —— 你的社会性存在,决定了你是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两种定义,在傀儡师出现的时候,出现了颠覆性的矛盾 ——傀儡师证明了,他可以没有过去,也没有肉体,他不需要和谁接触而去从外部确认自己是人,他可以在浩瀚先进的数字海洋中成为自己的亚当,生成自己的人格。
这个矛盾给了素子巨大的冲击,因为当傀儡师证明了电子脑有可能自己生成人格,那自己的义体内的人格来自于哪里就成了一件愈加可疑的事情。
她所谓的人格,是否也是一种虚构的真实,没有人见过那一块灰质,它真的存在吗?
这是 “素子的困惑”,这种困惑在你重看电影的时候,其实能找到很多素子的人格紊乱作为铺垫。
比如开头,队友问素子脑内杂讯为什么这么多,素子说是生理期的关系吧,但我们后面的故事里可以得知, 素子是义体人,没有生理期。
另一处是行动前,在车上和队友的对话,觉得整个事件背后另有其人,队友说她无凭无据想太多,她突然补了一句, “我这是喃喃自语,人格的喃喃自语。”
这种困惑构成了素子在整个片子里最主要的行事动机,也是因此她想要潜入傀儡师的电子脑中去寻找答案。
虽然电影结局告诉我们一切都是傀儡师计划好的,但傀儡师的目的,却也同样是素子要的答案 —— 傀儡师希望自己和素子融合。因为她认为自己距离称为“人”还差最后一步,就是代表不确定性的演化。
演化的结果,也是和程序的自我复制的区别,就在于能得到个体性和多样性,
这里可以类比成人类的繁衍,只是电子脑中的两个生命,不需要经历这个过程,便能得到这个演化的结果。
我再说一个电影里的场景大家可能会更好理解傀儡师在追求什么。
电影里最后大战的时候,反复出现了一个画面,就是博物馆墙面上的一颗生命树,上面记录了生命物质如何演化,演化出了包括人类在内的如此多样的生命类型,每一种都独一无二。
这其实就是傀儡师所追求 —— 她需要自己的赛博生命树,当她和素子在电子脑中融合,再出现的产物便是谁也无法预知的新的生命。那是自己的基因和模因的延续。
我们在这里也已经可以非常清晰地感知到了素子要的答案: 人类科技发展是已知的 ,是一种看到目标后的追求行为,但 人类演化是未知的 、是本能。适应 变化 ,才是人类之所以为人类的根本所在。
押井守把这种 “全新的人”诞生的时刻,完全是当作充满神性的时刻在写。
在融合的最后一刻,素子看到天使降临,在西方宗教中,天使便如电子脑中的生命一样,是纯精神体,拥有出众的智力和巨大的力量,可以幻化出各种形态。所以那一刻完全可以被视为是神的意志的降临,是又一次神的创世纪。
人类的生命树被亲手发明的武器炸毁,赛博时代的新的生命树被种下了。
神已成人,一切开始了一场新的延续。
来源:老夏看商业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