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医疗健康领域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下,人工智能技术正推动护理服务模式发生革命性变革。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通过"AI+护理"的创新体系,赋能多个应用场景,实现了从院内治疗到院外健康管理的全链条服务升级。这一系列创新实践不仅显著提升了慢性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更开创了以
在医疗健康领域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下,人工智能技术正推动护理服务模式发生革命性变革。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通过"AI+护理"的创新体系,赋能多个应用场景,实现了从院内治疗到院外健康管理的全链条服务升级。这一系列创新实践不仅显著提升了慢性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更开创了以数据驱动、智能决策为核心的精准护理新模式,为医疗健康服务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重要示范。在护士节到来之际,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护士团队分享了多项AI赋能的健康管理解决方案,显著提升了患者照护质量与医疗效率。
AI助力尿失禁管理
有患者单日排尿由24次减少至8次
排尿功能障碍的病因复杂,患者数量非常庞大,除了泌尿外科疾病患者可能出现这种症状,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妇科肿瘤术后患者等也都可能出现。作为一种慢性疾病,手术或用药并不能一劳永逸,需要医、护、患三方共同树立全病程管理理念。
按照常规行为疗法,护士会在患者出院前进行详细的口头宣教,指导患者每日记录排尿情况、训练盆底等,居家管理要求非常精细。这也导致患者的临床执行率低,患者对护嘱的理解率偏低。此外,受到资源限制,临床护士也难以提供持续指导和长期随访。
针对这些痛点,泌尿外科医护团队推出“智能失禁全程管理”创新模式,设计了“数字化膀胱管理系统”。系统通过数字化平台串联起院前评估、围术期监测、出院随访全流程,运用AI算法实时分析患者排尿日记、尿流率等数据,生成个性化康复方案,动态调整饮水计划、盆底训练及疼痛管理策略。患者在小程序上就能自己完成病情管理。
护士指导患者使用小程序。
数据显示,应用该系统的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评分和治疗满意度均有提升,且患者的复诊依从性提高40%。在系统的助力下,医护协同效能显著增强——医生对护理团队的满意度提升12.3%。
30岁的高女士出现尿频症状已有5年,初诊时只是轻度尿频。后来,由于反复尿路感染、反复就医,高女士开始出现轻中度焦虑,需要服用精神治疗药物治疗。来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就诊后,医护团队在治疗方案上的唯一改变就是增加了数字化行为疗法方案。治疗后,患者的膀胱平均容量由68ml增加到306ml,单日排尿频次由24次减少到8次。“排尿障碍并不是难治和复杂的疾病,但是对于患者来说,可能会带来严重的焦虑和崩溃等情绪问题。科学有序的管理可大幅改善患者的焦虑状态。”小儿外科、泌尿外科四区区护士长樊帆说。
据樊帆介绍,目前该系统已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多家医院中使用,惠及约几万名患者。数据显示,73.58%的患者在使用数字化膀胱管理系统后,全天膀胱功能开始明显改善。
AI+VR联合干预
改善乳腺癌患者焦虑情绪
针对乳腺癌患者高发的心理康复难题,肿瘤科团队构建了“症状评估-AI匹配-VR干预”护理模式,打破了传统心理治疗对场地、医院水平等客观因素的限制。
该模式基于D型人格(D型人格是一个心理学概念,D型人格群体比其他人群更容易焦虑和抑郁)患者临床数据构建,综合心理量表、临床症状评估结果,从VR素材库中推荐合适的素材,对不同人格、不同年龄的患者提供精准的VR素材进行精准干预,AI智能化素材匹配终端也在探索和进行中。
患者正在进行VR干预。
阶段性成果显示,VR干预后患者的血压脉搏显著下降,负性情绪评分显著降低,患者的焦虑情绪和心理痛苦得到明显改善。
项目负责人肿瘤科护士长陈洁介绍,近年来心理学研究证实,以虚拟现实技术为载体,播放不同类型的材料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心理健康,VR 设备成本并不高且操作简易,可以随时、低成本地将人带入到恢复性环境中,非常适合临床普及使用。目前,AI驱动的“数智心理健康处方”已延伸至基层医疗,为心理健康服务均等化提供创新路径。
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拓展智慧护理应用场景
为了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医院还推出多个AI应用案例。
护理团队研发了基于 AI 技术的健康宣教单自动生成系统。以糖尿病患者为例,系统能结合血糖波动曲线生成个性化饮食运动方案,并依据患者理解程度和治疗进展实时更新宣教重点。试点数据显示,患者宣教内容理解度、治疗依从性及患者满意度均有显著提升。
护理团队使用基于 AI 技术的健康宣教单自动生成系统。
“逸仙症状管理”癌症患者智能照护平台依托AI技术,构建患者症状知识图谱,融合电子病历、问卷评估、可穿戴设备等多源数据,实现症状自动分层管理,有效辅助护理决策与个体化干预。临床数据显示,平台显著改善患者预后:症状平均分下降,自我管理能力提升,生活质量提升,放疗相关毒性事件发生率下降,患者满意度提升。
护理团队指导患者使用“逸仙症状管理”癌症患者智能照护平台。
医院护理部主任邱逸红介绍,自2016年开始,医院就已经通过推动手术交接单电子化、输血系统闭环管理、“智随访”医患管理平台建设、护理培训系统全程一体化管理等,完成了临床护理管理、护理质量管理、护理教育管理的全链条信息化建设。
未来,医院将持续深化 AI 与护理技术融合,拓展智慧护理应用场景,加快智能设备研发与临床转化。通过构建更完善的 AI 护理服务体系,推动护理服务向精准化、智能化、人性化迈进,以科技赋能健康守护,为患者带来更优质高效的护理体验。
采写:南都记者 王诗琪 通讯员 黄睿、冯丽君、刘文琴
来源:南都N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