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0年5月11日,彼时10岁的赵苒伊与家人游览云冈石窟时,偶遇正在山西视察的习近平总书记。回忆那一刻,她眼中仍闪烁着光芒:“习爷爷停下脚步,问我在哪里上学、功课累不累。我虽然有点紧张,但习爷爷的话语温暖着我。”
2020年5月11日,彼时10岁的赵苒伊与家人游览云冈石窟时,偶遇正在山西视察的习近平总书记。回忆那一刻,她眼中仍闪烁着光芒:“习爷爷停下脚步,问我在哪里上学、功课累不累。我虽然有点紧张,但习爷爷的话语温暖着我。”
这次难忘的经历成为赵苒伊成长的“精神坐标”。5年来,从小学升入初中,她利用课余时间组织班级读书会,带动同学研读红色经典;寒暑假主动参与社区文化宣传,为游客义务讲解大同历史。“习爷爷的关怀,让我明白少年肩头也能担起责任。”她抚摸着胸前的团徽,语气坚定。
这次难忘的经历也开启了赵苒伊的全新人生,为家乡发声、为时代发声的青春声音一次次激励她走上社会活动的舞台。
从2020年大同市第11届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初试啼声荣获一等奖,到2024年连夺省市“学宪法讲宪法”活动演讲比赛一等奖,“第一次站在云冈石窟当志愿讲解员时,我背了三天解说词。”她笑着回忆,手指轻点桌面试图还原当时的紧张。而今,她已能从容面对大型会场,用抑扬顿挫的声线讲述“北魏工匠凿刻的不仅是佛像,更是中华文明兼容并蓄的气度”。这种蜕变源于她对“传播者”身份的深刻认知:“演讲不是表演,而是让更多人听见时代的声音。”
担任大同一中集团校北校大队长兼学生会副主席的她,特别难忘自己获得2024年第四届“铸剑杯”国防素养大赛国防文创类一等奖的情景,“当学弟学妹们说因为我的演讲想去保卫祖国时,我真正理解了语言的力量。”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站在中考的节点,赵苒伊坦言“既期待又清醒”,她的目标明确,考入自己设定的人生第一个“小目标”——心仪的高中,未来发挥特长、奋发学习,为祖国奉献力量,为家乡的文旅宣传发出自己的声音。
这个梦想的种子萌发于一次偶遇,成长在家乡沃土。“我要把大同深厚的历史文化讲给更多人听。相遇大同,爱见大同,愿我们都能成为时代的追光者。这束光,是云冈石窟的文明之光,是总书记殷殷嘱托的信仰之光,更是千万青年共同汇聚的奋斗之光。”赵苒伊语气坚定地说。
记者:任翔宇
责编:卢珊校对:王宇
审核:邓琳监制:杨刚
来源:大同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