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可以左右历史走向的道教分支,被儒家疯狂排斥,最终销声匿迹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1 20:41 1

摘要:大家都知道,那时候可热闹了,百家争鸣,各种思想像火花一样碰撞。就在这当中,神仙家悄悄冒头了。《汉书・艺文志》里是这么说神仙家的:“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于其外者也,聊以荡意平心,同死生之域,而无怵惕于胸中。” 简单来讲,就是他们一门心思追求长生不老,想超

说起方仙道,还得把时间拉回到春秋战国那会儿。

大家都知道,那时候可热闹了,百家争鸣,各种思想像火花一样碰撞。就在这当中,神仙家悄悄冒头了。《汉书・艺文志》里是这么说神仙家的:“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于其外者也,聊以荡意平心,同死生之域,而无怵惕于胸中。” 简单来讲,就是他们一门心思追求长生不老,想超脱生死,让自己内心安宁。

图源:网络

那时候社会乱啊,天天打仗,老百姓日子苦得很,生命就像风中的蜡烛,说灭就灭。人嘛,越是害怕死亡,就越渴望能长生不老。这种想法就像种子,在当时那种环境里,慢慢生根发芽了。后来到了战国,神仙家开始和阴阳家、方技家、术数家凑到一块儿。阴阳家懂阴阳五行,觉得这能解释宇宙万物的变化;方技家擅长医药养生,琢磨着怎么让人活得久点;术数家厉害在天文、历算、占卜这些,好像能看穿命运。这几家一融合,就有了方仙道这个神秘的方士集团

图源:网络

《史记・封禅书》里记录了方仙道早期的事儿。从齐威王齐宣王那时候起,驺子他们就提出了五德终始的学说,用五行相生相克来讲朝代更替,后来秦始皇还采用了呢。燕齐那块儿靠着海,大海在古人眼里可神秘了,好像藏着无数秘密,各种神仙传说也在这儿流传。像宋毋忌、正伯侨这些燕地的人,就搞起了 “方仙道”,研究 “形解销化,依于鬼神之事”。虽然燕齐海上的方士学驺衍的术,学得也不是特别精,但这也不妨碍一些投机取巧的人跟着凑热闹,一下子,方士越来越多了。

先说说吕不韦,这可是战国末年的大人物。他召集门客写了本《吕氏春秋》,这本书虽然不全是讲方仙道的,但里面提到的养生、自然这些事儿,和方仙道追求生命永恒、顺应自然的想法挺像。吕不韦有那么大的影响力,方仙道的思想也借着他,在士大夫中间慢慢传开了。

秦始皇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对长生的渴望简直没边了。他又是封禅,想跟天地沟通,显示自己统治的正当性;又是派好多方士出海找仙药。徐福带着几千童男童女东渡找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这事儿大家都熟吧。秦始皇这么疯狂地找仙药,方仙道在秦朝的地位那叫一个高,要啥有啥,方士们也都活跃得很,整个秦朝好像都被一股神秘的修仙气氛笼罩着。

汉武帝

到了汉武帝这儿,方仙道更是火得不行。“齐人之上疏言神怪奇方者以万数”,你瞧瞧,一下子有上万人给朝廷上书,讲那些神怪奇方,这得多热闹。汉武帝又是搞封禅仪式,祭祀太一神,又是跟方士学仙术。李少君就因为会 “却老方”,特别受汉武帝信任。他说能通过祭祀灶神、丹砂化金这些方法让人长生不老,汉武帝就信了,对他言听计从。还有淮南王刘安,也痴迷求道,找了好多方士,编了本《淮南子》,把道家、阴阳家等各种思想揉在一起,对方仙道的理论发展可帮了大忙。

图源:网络

第一件,就是到处传播和编造神仙的故事。方士们走街串巷,给老百姓讲神仙的事儿。他们说的神仙世界可精彩了,有长生不老的仙人,还有能让人起死回生的仙草仙药,仙境更是美得没法说。这些故事太吸引人了,老百姓都爱听,慢慢地,神仙信仰就在社会各个阶层传开了。

第二件,方士们忙着传道、结社,还写了不少书。他们到处去收徒弟,把神仙方术和教义传给他们。还组织了各种社团,有了自己的一套组织。同时,像《列仙传》这些和方仙道有关的书也一本本冒出来,这些书为方仙道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不少理论支持。

第三件,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发展和修习神仙方术。比如说齐少翁和栾大,他们跟同一个师傅学了能和鬼神沟通的方术,感觉可神奇了。宽舒跟着李少君学,专门研究炼丹、养生。安期生、黄石公、盖公这些人传黄老之术,把道家思想和神仙方术结合起来。还有像谬忌的 “太一・方”、少翁的 “鬼神方”、李少君的 “却老方”,在当时都特别有名。这些方术有的靠炼丹让人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有的说能和鬼神交流,获得神秘力量,反正都透着一股神秘劲儿。

不过呢,好日子也有到头的时候。汉元帝之后,方仙道的麻烦就来了。朝廷里的儒臣开始使劲儿排斥方仙道。自从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了正统。儒家讲究积极入世,看重现实生活里的社会秩序和人伦道德,觉得方仙道追求长生不老、和鬼神沟通这些事儿,都是瞎扯,不符合儒家的价值观。

儒臣们在朝廷上你一言我一语,说方士们的活动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啥实际好处都没有,还可能把人心带坏,扰乱社会。这么一闹,方仙道在朝廷里的地位一下子就降下来了,没了以前的支持,慢慢就开始走下坡路。

但方仙道也没那么容易被打倒。还是有一群人不甘心,想把方仙道重新振兴起来。齐人甘忠可和他的弟子夏贺良、丁广世就是代表。他们写了《天官历》《包元太平经》。《包元太平经》把阴阳五行学说、方仙道的神仙信仰还有儒家的伦理观念融合在一起,提出了 “太平世道” 的想法,说人们通过修养道德,再加上神灵保佑,就能实现社会太平,自己也能长生不老。这本书出来后,又把一些相信方仙道的人聚到了一起,给方仙道的复兴带来了点希望,让这个古老的神秘信仰在困难中还能坚持下去。

方仙道作为道教的前身,就像一条看不见的线,在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里一直流着。它一会儿兴起,一会儿衰落,但不管咋样,都在咱们文化里留下了深深的痕迹。它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信仰和想法,也为后来道教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从它的发展过程中,咱们能看到古人对长生不老的执着追求,也能看到不同思想文化碰撞出的火花,还挺有意思的。

来源:小蔚观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