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平台前沿观察 | 创新技术“上天入地”展示硬实力——河北东森做“全场景”式卫星通信微波设备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2 10:10 1

摘要:坐落在石家庄市鹿泉区的河北东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就是我市一家专注于通信领域微波设备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为推动卫星通信微波设备的技术研发,搭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平台,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河北省卫星通信微波设备产业技术研究院设在了这里。

在河北东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在万级净化间开展MCM微封装生产。

从卫星通信网络的星际链路,到广播电视信号的精准传输,再到卫星互联网的天地一体化布局……每一项技术突破的背后,都离不开卫星通信微波设备的“隐形支撑”。

坐落在石家庄市鹿泉区的河北东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就是我市一家专注于通信领域微波设备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为推动卫星通信微波设备的技术研发,搭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平台,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河北省卫星通信微波设备产业技术研究院设在了这里。

自成立以来,产业技术研究院攻克了一系列卫星通信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将石家庄的科技名片镌刻在卫星通信、低空经济、应急通信等产业的赛道上。

5月11日,记者来到这座占地近七千平方米的研发基地,探秘这家以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变革的创新平台。

在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微波设备质量检测中心,一台台精密的仪器有序排列。闪烁的指示灯与显示屏上跳动的数据将每一台待检的设备置于精密的“审视”之下。记者在现场看到,工程师们正在对一组C频段2000W功放设备进行着不同程序的测试。

“根据广播电视总局对国产化大功率设备的技术需求,我们利用自主研发的关键技术,设计出了国产卫星通信用系列化GaN大功率发射机设备,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河北东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河北省卫星通信微波设备产业技术研究院研发总监陈宏江指着正在测试的设备说,凭借其卓越的性能和可靠的品质,目前已有五百多台设备投入到实际应用中。

在质量检测中心,一个外形方正的“小房子”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走近细看,“小房子”的侧面标注着“环境模拟测试舱”的字样。陈宏江介绍:“这看似不起眼的‘小房子’,可是我们检测设备的‘秘密武器’,能模拟各种极端环境,对设备进行全方位的检验。”

测试数据显示,即便是-55℃至70℃的极端温度跨越,以及高湿度、强振动等复杂环境的“考验”中,C频段2000W功放设备性能依然稳定如初,各项关键指标均未出现明显波动,仍然保持着高效、精准的运行状态。

“我们的卫星通信微波设备能应用于各种复杂的场景,无论是云雾缭绕的高山之巅,还是广袤无垠的沙漠、海洋,甚至是极端恶劣的自然灾害现场,只要通过‘环境模拟测试舱’的模拟测试,就能确保它们在‘上天入地’的全场景中稳定可靠地工作。”陈宏江说。

走出质量检测中心,记者在产品组装区与设计区看到了产品从设计构思到成型的全过程。一个产品走到测试这一关,需要在方案制定、电路仿真、结构设计等环节进行严谨的论证。科研人员需要反复推敲每一个细节,确保设计既满足技术指标,又具备可靠性和可制造性。而在组装环节,至少要经过粘接、共晶焊接、键合、表面贴装、手工焊接、机装、三防涂覆、粘固和灌封、调试等10多道工序。

要让产品出新,科研投入是关键。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河北省卫星通信微波设备产业技术研究院是依托东森科技,联合北京理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河北神州卫通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伟纵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的。产业技术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在研发投入、科研项目开展、关键技术开发、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发力、多管齐下。作为其依托单位,陈宏江告诉记者,去年,东森科技投入了近三千万元用于研发,占年销售额近16%。

值得一提的是,在不久前结束的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东森科技与北京理工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教授孙厚军共同合作的技术项目斩获了河北省科学技术合作奖。

科技创新并非“单兵突进”,而是产业变革中的“集团军作战”。当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低空经济成为万亿赛道,坐落在石家庄市鹿泉区的这家卫星通信微波设备产业技术研究院正以“上天入地”的技术实力,让卫星通信微波设备一次次突破空间与地理的限制,从服务大国重器到赋能千行百业,为科技进步与产业发展贡献着石家庄智慧与力量。(记者 宋子婷/文 王兆伟/图)

来源:石家庄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