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彼此 照亮世界:“中欧建交50周年论坛”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举行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1 01:05 1

摘要:5月9日,时值中国和欧盟建交50周年之际,“中欧建交50周年论坛”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上海校区成功举行。来自中国和欧盟的政治家、商界领袖、名师学者、驻华外交使团、欧盟及欧盟成员国在华商会代表等,共同回顾中国和欧盟半个世纪携手同行的合作历程,探讨中欧如何在全球贸易

5月9日,时值中国和欧盟建交50周年之际,“中欧建交50周年论坛”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上海校区成功举行。来自中国和欧盟的政治家、商界领袖、名师学者、驻华外交使团、欧盟及欧盟成员国在华商会代表等,共同回顾中国和欧盟半个世纪携手同行的合作历程,探讨中欧如何在全球贸易、投资、创新、数字化转型和气候行动等关键领域和方面展开合作,从而更好地构建未来五十年的友好合作关系。此次论坛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主办。

1975年,中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欧盟前身)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成为全球外交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一步。半个世纪以来,中欧关系逐渐成为国际关系的基石,对世界政治、安全、贸易、投资、技术创新和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中国唯一一所由中国政府和欧盟合作创办的国际化商学院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是中欧成功合作的典范,也是中欧合作造福世界的绝佳例证。

在题为“挑战和机遇:十字路口的欧洲与中国”的主旨演讲中,欧洲理事会前主席、比利时前首相、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特聘教授夏尔·米歇尔(Charles Michel)表示,当前世界正处于一个关键十字路口,面临着贸易保护主义、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与风险、国家主权与安全等诸多挑战。他表示,欧盟的战略自主是唯一前进道路,也是必然出路。米歇尔教授强调了自由贸易对欧盟走向成功的重要性,并指出市场是展开良性经济竞争的基础。欧盟“多元一体”的格言与中国“和而不同”的理念使双方互为理想的合作伙伴,在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以及帮助发展中国家等关键领域,双方具有巨大的合作潜力。米歇尔教授表示,希望中欧双方能从过往经验中汲取智慧,并对未来双方关系发展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欧盟与中国的关系应当基于自身特点来考量,不受其他第三方的影响;二是必须以负责任的态度,秉持尊重、透明和真诚的原则管控双方的分歧与差异,以增进相互理解。

中国商务部原部长陈德铭发表了题为“中欧战略合作行稳致远”的演讲。他表示,50年来,中欧已成为内生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双方相互尊重,坚持基于规则的多边主义,为中欧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注入新动力。然而,当今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如全球化治理严重缺失,美国单边主义和关税政策重挫全球经济秩序,愈演愈烈的地缘政治和局部战争等。他呼吁,中国与欧洲共同位于亚欧大陆之上,理应团结携手,肩负起历史责任,决不能让人类文明和二战以来的成果倒退。亚洲和欧洲以规则为基础的进一步开放,不仅可造福所在地区的企业和人民,也将极大巩固国际多边经济秩序。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理事长丁奎岭教授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对与会嘉宾表示欢迎和感谢。他以化学反应来形象比喻中欧关系:两个原子保持稳定关系的核心有两点,第一是彼此的距离要短(键长短),第二是要能互补共享(电子配对),中欧的合作也是如此。首先要常来常往,缩短人和人、国家和国家的物理距离和情感距离;第二要优势互补,成果共享,深化在教育科技人才各要素间比较优势上的互惠供应模式。大家共同努力推动中欧关系向好、向前发展,为世界提供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教授指出,“致力中欧交流”是学院重要使命之一。学院在中国与欧洲的经贸对话、人文交流、智库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关键桥梁作用。学院成功打造了一个“世界会客厅”,通过促进国际来访增进互信合作;学院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增进教育与人文交流;学院持续传播中国智慧,打造国际化智库,并通过 “欧洲论坛”搭建政商学界高端对话平台。面向未来,学院将继续推动中欧在关键领域的对话合作,努力建设成为全球最受尊敬的国际商学院。

栏目编辑:王蔚

来源:柠檬酸口味

相关推荐